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溢油
  • 1篇羽流
  • 1篇散射
  • 1篇声散射
  • 1篇生态修复
  • 1篇水下
  • 1篇台风
  • 1篇平均风
  • 1篇机载
  • 1篇功率
  • 1篇功率密度
  • 1篇海面
  • 1篇海面风
  • 1篇海面风场
  • 1篇海上溢油
  • 1篇海上油气
  • 1篇海上油气田
  • 1篇海洋监测
  • 1篇飞行
  • 1篇飞行试验

机构

  • 5篇中海油能源发...
  • 4篇中海油能源发...
  • 2篇自然资源部第...
  • 1篇国家海洋信息...
  • 1篇中国科学院电...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作者

  • 6篇宋莎莎
  • 6篇安伟
  • 4篇靳卫卫
  • 4篇李建伟
  • 2篇赵宇鹏
  • 1篇张健
  • 1篇王岩飞

传媒

  • 3篇海岸工程
  • 2篇海洋信息技术...
  • 1篇海洋开发与管...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1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水下油气泄漏羽流声散射特性研究
2024年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进程加快,水下溢油污染已成为海洋环境最主要的威胁之一。水下溢油发生后,溢出的油气在水体中形成羽流,但油气羽流的声散射特性尚不明确。本文通过船载多波束声呐开展了水池油气泄漏模拟实验,探讨了流量对声学反向散射强度的影响,论述了油气羽流的声学散射特性,以期为水下油气泄漏探测提供参考。
李建伟李建伟靳卫卫安伟宋莎莎靳卫卫
中国海上油气田风能资源评估
2024年
利用持续30年的CCMP分析风场数据,对中国海上油气田开发海域进行了风能资源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海区的油气田风能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东海油气田群的海面风能资源最为丰富,风资源等级可达7级以上,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km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达98~106万kW,风能资源稳定性最好;南海东部油气田群次之,一般可达6级以上,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km范围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达90~104万kW,风能资源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强;南海西部油气田群又次之,风资源等级一般可达4级,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 km范围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达58~78万kW,风能稳定性总体月变化较季节变化强,且区域内不同油气田风能稳定性指数数值差异较大;渤海油气田群除渤海南部及中东部外,海面风能资源大多在4级以下,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 km范围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一般在42~58万kW之间,风能短期变化较强,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弱。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海上油气田海域的海洋清洁能源规划与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何源首李建伟李建伟靳卫卫安伟王梦晓
关键词:风能资源评估海上油气田
海洋生态修复碳汇开发机制、路径和建议
2024年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国家“双碳”目标与绿色低碳转型对海洋碳汇发展提出了明确需求。海洋生态修复是最具有可操作性的重要生态增汇途径。为指导海洋生态修复碳汇开发有的放矢开展,本文对中国近海主要海洋生态修复碳汇资源进行了分析,明确碳汇资源的分布特征;提出了基于海洋生态修复的海洋碳汇项目开发可以依据的开发机制,分析了基于核证碳标准(Verified Carbon Standard,VCS)机制、国家核证自愿减排(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机制、地方碳普惠机制和行业团体标准规范进行海洋碳汇开发的适用性。开展海洋生态修复碳汇开发可根据生态修复项目实际情况、碳汇应用场景等,综合评估确定开发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海洋碳汇方法学现状及增汇技术发展潜力,提出主要的海洋生态修复碳汇协同开发路径:近岸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增汇、海洋贝藻类增殖放流增汇,基于生态修复的海洋碳汇开发可通过与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实施单位深入合作、在项目用海生态修复补偿中设计兼顾增汇效益的方案等形式开展。提出了海洋生态修复碳汇协同发展建议,从切实发挥科技支撑作用、联合优势资源降低开发成本、深入挖掘应用场景、推动典型项目开发等方面积极开辟海洋生态修复碳汇协同开发之路。
宋莎莎宋莎莎张庆范安伟吴翌丹何源首李莹霄谢琳萍张健黄倩雯
关键词:生态修复
机载小型SAR研发与海洋溢油监测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基于海上溢油监测需求,自主研发了小型合成孔径雷达(SAR),并基于机载平台开展海上监测试验,进行应用测试。研发的小型SAR工作在C波段,极化方式为VV,质量24kg,可搭载于有人或无人飞行器,对较大面积海域进行实时连续成像,在获取设定分辨率的SAR实时影像的同时,完整记录原始回波信息,可进一步地面处理生成精细影像。2015年8—9月在山东烟台威海近海海域开展了机载小型SAR海洋监测试验,获取了海上目标包括平台、船只、浮筏和海上疑似油膜现象的SAR影像,成像良好。海上试验研究表明,小型SAR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海面SAR影像数据,为海面目标及油膜的实时监测提供有利支持。
宋莎莎赵宇鹏王岩飞安伟
关键词:飞行试验海洋监测溢油
海上溢油量评估方法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7年
近年来,国内外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频发,使得全社会对海洋污染的关注不断升温。海上溢油量是评价海上溢油事故威胁程度和确定溢油事故等级的重要指标,也是污染赔偿追责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现场溢油应急处置和科学决策也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主要的4种海上溢油量初步评估方法,包括质量平衡法、工艺流程法、现场观测法和数值模拟法。不同溢油量估算方法适用的溢油源和溢油方式各有不同,估算的溢油量也不尽相同。实际应用中,通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溢油量综合评估。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探讨几种可用的溢油量评估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宋莎莎安伟李建伟赵宇鹏靳卫卫
关键词:海上溢油溢油量
台风“艾克”(2008)的海面风场模型研究
2024年
台风风场模拟的准确性对台风风场后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通过参数模型构建台风边界层的海面风场是较快速且常用的方法之一。以2008年侵入墨西哥湾的大西洋第8号台风“艾克”为例,选取多种参数模型对比研究台风风场模拟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台风风场模型的选择对台风风场模拟效果具有显著影响。采用Jelesnianski-1风廓线模型即可较好地再现“艾克”台风风场的时空特征;此外,具有可变系数的Holland等气压模型风场和Miller等风廓线模型风场则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通过调整可变系数使得参数风场的风廓线贴合实际台风案例。整体而言,基于理想模型的参数风场能基本反映台风核心区域的海面风场特征,但对外围背景风场模拟效果不甚理想,而分析及再分析风场数据则能较好地反映台风外围的背景风场,因此采用参数风场与分析及再分析风场融合的方式构建台风风场,可显著提高台风“艾克”风场的数值模拟效果。
何源首王恩康李建伟李建伟宋莎莎安伟王梦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