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溢油
  • 2篇图像
  • 2篇海冰
  • 1篇羽流
  • 1篇智能视频
  • 1篇散射
  • 1篇声散射
  • 1篇石油
  • 1篇视频
  • 1篇数字成像
  • 1篇数字成像系统
  • 1篇水下
  • 1篇图像采集
  • 1篇图像分割
  • 1篇平均风
  • 1篇情景
  • 1篇系统设计
  • 1篇密封舱
  • 1篇环境影响
  • 1篇环境影响评估

机构

  • 5篇中海油能源发...
  • 4篇中国海洋大学
  • 4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8篇靳卫卫
  • 5篇安伟
  • 4篇李建伟
  • 3篇于新生
  • 3篇宋莎莎
  • 2篇赵宇鹏
  • 1篇张凤丽
  • 1篇隋美红
  • 1篇兰志刚
  • 1篇国建凤
  • 1篇朱明亮

传媒

  • 2篇海洋信息技术...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海岸工程
  • 1篇资源节约与环...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1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海冰智能视频监视系统设计及实现
我国渤海辽东湾海区建造了许多海上石油平台,但是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每年冬季辽东湾海区皆有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当冰情严重时,平均厚度可达30cm,海冰在风、涌、浪、潮等外力作用下,对海上的生产活动和海上工程设施造成严重...
靳卫卫
关键词:智能视频
文献传递
水下油气泄漏羽流声散射特性研究
2024年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进程加快,水下溢油污染已成为海洋环境最主要的威胁之一。水下溢油发生后,溢出的油气在水体中形成羽流,但油气羽流的声散射特性尚不明确。本文通过船载多波束声呐开展了水池油气泄漏模拟实验,探讨了流量对声学反向散射强度的影响,论述了油气羽流的声学散射特性,以期为水下油气泄漏探测提供参考。
李建伟李建伟靳卫卫安伟宋莎莎靳卫卫
中国海上油气田风能资源评估
2024年
利用持续30年的CCMP分析风场数据,对中国海上油气田开发海域进行了风能资源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不同海区的油气田风能资源分布差异较大,其中东海油气田群的海面风能资源最为丰富,风资源等级可达7级以上,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km范围内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达98~106万kW,风能资源稳定性最好;南海东部油气田群次之,一般可达6级以上,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km范围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达90~104万kW,风能资源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强;南海西部油气田群又次之,风资源等级一般可达4级,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 km范围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可达58~78万kW,风能稳定性总体月变化较季节变化强,且区域内不同油气田风能稳定性指数数值差异较大;渤海油气田群除渤海南部及中东部外,海面风能资源大多在4级以下,海上油气平台周围10 km范围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一般在42~58万kW之间,风能短期变化较强,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弱。相关研究结论可为我国海上油气田海域的海洋清洁能源规划与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科学依据。
何源首李建伟李建伟靳卫卫安伟王梦晓
关键词:风能资源评估海上油气田
中小型海洋浮游动物景深成像监测装置
中小型海洋浮游动物景深成像监测装置,它包括水下成像密封舱体、景深成像照明密封舱体和支撑框架;所述景深成像照明密封舱体内置发光二极管,提供照明光束,所述景深成像照明密封舱体固定在支撑框架上;所述水下成像成像密封舱体内设有物...
于新生隋美红张凤丽靳卫卫
文献传递
基于PC104平台的海面溢油监视系统设计
2016年
针对海上石油平台"跑、冒、滴、漏"现象,采用光学图像采集设备进行无人值守连续监视,并且配合有效的溢油识别算法开展海面溢油监测识别。本文针对海面溢油监视应用环境和技术需求,对系统的硬件模块进行了选型与集成,构建了基于PC/104-Plus总线结构、高图像分辨率、15帧/秒的采集速率、低功耗的嵌入式溢油图像采集系统。
靳卫卫赵宇鹏安伟于新生李建伟
关键词:图像采集光学成像
海洋船舶碰撞溢油环境影响评估技术与应用
2024年
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碰撞等突发事故数量也与日俱增,是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但是单一情景的船舶事故海面溢油漂移扩散模拟受限于特定海洋环境要素的影响,只能表明当前设定溢油泄漏时未来72 h事故海面溢油的漂移扩散特征,对特定的溢油事故应急处置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由于情景条件的特殊单一无法真实体现溢油事故的环境影响危害后果及风险。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溢油事故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参照《水上溢油环境风险评估技术导则》(JT/T 1143-2017)风险评价要求,采用基于拉格朗日理论的随机情景“油粒子”漂移预测模拟统计方法,对溢油事故开展3年内共计300个随机时刻72 h时长的漂移扩散模拟计算,结合GIS网格化分析技术计算船舶碰撞溢油对周围海洋环境的污染概率、敏感资源污染可能发生概率和最快到达时间等危害风险指数。典型案例应用分析表明,通过不少于300次的随机溢油情景创建模拟和地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地体现溢油事故漂移扩散的不确定性,通过多次随机情景的集合预测和地理空间叠加统计分析更加合理地表征溢油可能的影响范围及污染概率等,与传统的典型不利情景预测分析相比,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海洋环境及敏感资源区受到污染的概率、可能范围、污染时间等关键重要信息,对区域海洋环境保护和应急资源配置、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为船舶溢油事故污染防治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
张敏霞靳卫卫靳卫卫陈星安伟马知遥
关键词:船舶碰撞环境影响
海上溢油量评估方法研究综述被引量:5
2017年
近年来,国内外海上溢油污染事故的频发,使得全社会对海洋污染的关注不断升温。海上溢油量是评价海上溢油事故威胁程度和确定溢油事故等级的重要指标,也是污染赔偿追责的重要依据,同时对于现场溢油应急处置和科学决策也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主要的4种海上溢油量初步评估方法,包括质量平衡法、工艺流程法、现场观测法和数值模拟法。不同溢油量估算方法适用的溢油源和溢油方式各有不同,估算的溢油量也不尽相同。实际应用中,通常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溢油量综合评估。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探讨几种可用的溢油量评估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说明。
宋莎莎安伟李建伟赵宇鹏靳卫卫
关键词:海上溢油溢油量
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海冰图像非监督聚类分割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为了利用海冰图像识别技术获取海冰冰况信息,探索了利用高斯混合模型进行海冰图像分割的技术途径,描述了具体算法,并利用高斯混合模型的最大期望值(EM)算法以及最小描述长度(MDL)准则对渤海海冰图像进行目标提取。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海冰信息的有效提取和海冰图像的有效分割,从而证明了建立在图像分割技术之上的海冰图像识别技术是处理海冰图像进而获得冰型、冰量等冰况信息的有效技术手段。
兰志刚靳卫卫朱明亮于新生国建凤周振涛李凯宝
关键词:海冰图像分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