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振刚
- 作品数:23 被引量:70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技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床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肝移植术后监测的应用价值
- 肝移植手术作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方法,被患者接受,同时也推动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通过检测移植肝物理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估测移植肝的生存状态、指导临床用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
- 蔡叶萍曲红娜仁图戈蔡振刚宋涛张博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色血流肝实质回声移植肝频谱形态门静脉血流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体积易位整形技术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乳腺肿瘤整形技术是治疗乳腺癌方法的一部分,乳腺体积易位技术是肿瘤整形外科的基本技术之一。切除体积比例与肿瘤位置是决定是否实施这一技术的关键因素。切除比例〈20%的保乳手术,采用平行四边形乳房病灶切除术比常规术式更能保证切缘安全。对于切除比例20%-50%的保乳手术,根据不同的肿瘤位置采用不同的手术术式。在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已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术式。
- 刘晓黎蔡振刚
- 关键词:乳腺癌
- 草酸钙晶体在乳腺内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9年
- 目前乳腺内钙化灶的主要成分是羟基磷酸钙和草酸钙两种,其中草酸钙是乳腺良性疾病最常见的矿化物质,在部分小叶原位癌中也可见到。乳腺中草酸钙的形成机制不同于羟基磷酸钙,目前认为其属于细胞主动分泌。乳腺中草酸钙的形成与顶浆上皮细胞化生有关。顶浆上皮细胞通过一系列钙离子、草酸根离子的结合及转运,主动分泌草酸钙晶体,并聚集于乳腺扩张导管中。乳腺癌组织中草酸盐成分较高,因此草酸钙的形成可能与乳腺癌有一定相关性,需要引起临床医师注意。
- 俞柯杰蔡振刚
- 关键词:草酸钙乳腺囊泡转运
- 浅议基于耗散结构下的乳腺癌中西医结合治疗被引量:1
- 2017年
- 在乳腺癌精准化治疗的时代,远期的复发和转移仍然是临床工作的难题,在现代或传统医学治疗模式下,并未取得积极进展。本文探讨能否在新的理论框架下,以耗散结构为基石,以熵理论为评价标准,重新审视现代与传统医学治疗模式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有效结合。
- 蔡振刚
- 关键词:乳腺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肝移植术后监测的应用价值
- 2008年
-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在移植肝术后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检查,观察移植肝实质及周围回声变化及肝动、静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结果38例移植肝中3例(7.8%)肝实质回声增强或肝包膜下见部分大小不一的低回声灶。血流动力学变化:2例(5.2%)肝动脉血流流速减慢,呈低速高阻型,;5例(13.1%)门静脉流速增快;1例(2.6%)肝静脉呈单向波。5例(13.1%)胆总管腔显示不清;11例(28.9%)先后发生排斥反应;1例(2.6%)肝动脉血栓形成(HAT);6例(15.8%)门静脉吻合口狭窄;3例(7.8%)门静脉血栓形成;30例(78.9%)于肝周及胸腹腔有少量积液。结论: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技术应用于移植肝术后检测其物理形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早期发现肝移植排异反应及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蔡叶萍高晓军曲虹娜仁图戈蔡振刚宋涛张博
-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中5例为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为晚期乳腺癌。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20.1个月。4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0 cm×15 cm^21 cm×31 cm,单独采取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或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胸壁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患者对侧乳房体积较大,同期行乳房缩小和乳房成形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结果6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切取范围为5 cm×12 cm^10 cm×23 cm,其中3例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进行修复,两叶皮瓣每叶面积范围为5 cm×15 cm^7 cm×18 cm,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背部供区因张力稍大,出现皮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17个月,平均7.5个月,术区皮肤平整,皮瓣外观良好,对肩关节及腰部活动无影响,肿瘤均无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结论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无需血管吻合,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较好。
- 赵梓岐牟国煜王娅汪菲王洪江蔡振刚
- 关键词:穿支皮瓣胸廓内动脉背阔肌肌皮瓣
- 背向散射积分技术评价大鼠原位肝脏移植病理损害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应用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评价原位肝移植(OLT)后大鼠肝脏病理损害。方法32只SD大鼠,40只Wistar大鼠,按不同处理方法分组。建立SD-Wistar OLT模型,分为4组:对照组:8只未予药物干预;CsA组:8只给予环孢素A30 mg/(kg.d);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CsA+SIN组:8只给予青藤碱40 mg/(kg.d)+环孢素15 mg/(kg.d)。正常组:8只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术后4天、10天测量肝脏的IBS值[峰-峰强度(PPI),平均强度(AII),强度标准差(SDI)],术后10天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术后4天AII对照组和SIN组较正常组、CsA组、SIN+CsA组增高(P<0.05);CsA组、SIN+CsA组高于正常组(P<0.05)。术后10天组间AII对比:CsA组、SIN+CsA组、SIN组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PPI、SDI术后4天、10天各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移植后肝脏病理损害程度与IBS呈正相关(r=0.814,P<0.01)。结论测定移植肝脏的IBS有助于判断移植肝脏损害的程度。
- 蔡振刚刘晓黎高晓军蔡叶萍王忠裕
- 关键词:背向散射积分肝移植病理学
- Sinomenine对移植肝急性排斥反应影响及CDFI、IBS对肝脏病理损害评价的实验研究
- 肝移植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病、急性肝衰竭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临床肝移植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实验动物的研究,大鼠原位肝移植(OLT)模型由于其价格低廉、饲养管理便捷、操作简单、遗传背景清晰等成为众多实验动物模型的首选,是研究肝脏...
- 蔡振刚
- 关键词:背向散射积分青藤碱
- 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研究
- 2007年
- 胆管并发症是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功能失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其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仍有争论,本文回顾近年文献,以期加深对肝移植术后胆管并发症的认识。
- 蔡振刚高晓军
- 关键词:原位肝移植胆管并发症病因学
- 青藤碱对大鼠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青藤碱、环孢素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移植模型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正常组:8只Wistar,为空白对照。建立SD-WistarOLT模型,分为4组,每组8只SD-Wistar OLT大鼠。对照组、CsA组、SIN组、亚剂量CsA+SIN组。检测血浆IL-2、IL-10含量,肝内TGF-β1表达,肾脏TGF-β1mRNA表达,肝脏内淋巴细胞的凋亡,肝脏的病理损害。结果:SIN+CsA组抑制IL-2及促进TGF-β表达弱于CsA组,促进IL-10分泌强于CsA组,同时促进了肝内淋巴细胞的凋亡,减轻了肝脏的病理损害。结论:SIN能够减轻肝脏移植后的肝脏损害;与CsA联合作用减少CsA的用量,防止肾纤维化的发生。
- 蔡振刚于志军温爽高晓军王忠裕
- 关键词:肝移植青藤碱环孢素A急性排斥反应肾纤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