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江
- 作品数:96 被引量:37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委科研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现状被引量:1
- 2005年
- 复习乳腺分叶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
- 王洪江王忠裕
- 关键词: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治
- miRNAs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1年
- 微小RNA(mi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小分子RNA,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代谢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miRNAs在乳腺癌中表达上调,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循环miRNAs检测可能成为诊断乳腺癌的无创的、有效的生物标记物,而且miRNAs与一些抗肿瘤药物敏感性相关,使其可能成为具有潜力的治疗靶点。
- 王洪江陈永昕
- 关键词:MIRNAS乳腺肿瘤
- 无功能胰岛细胞瘤20例诊治
- 目的:探讨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征和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90~2004年收治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20例。平均年龄33岁,男女性别比为1∶9,首发症状为腹部包块5例,上腹部疼痛6例,腰背部疼痛4例,上腹部胀痛...
- 王洪江邵本深赵作伟朱峰巩鹏谭广王忠裕
- 关键词:胰岛细胞瘤SCTMRI胰体尾切除
- 文献传递
- 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在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中的应用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术后胸壁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6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46~73岁,平均55.5岁,其中5例为局部晚期乳腺癌,1例为晚期乳腺癌。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时间20.1个月。4例患者行术前化疗。术中切除原发病灶后,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达10 cm×15 cm^21 cm×31 cm,单独采取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或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胸壁缺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1例患者对侧乳房体积较大,同期行乳房缩小和乳房成形术。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皮瓣情况,以及肿瘤是否复发。结果6例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切取范围为5 cm×12 cm^10 cm×23 cm,其中3例联合带蒂背阔肌Kiss皮瓣进行修复,两叶皮瓣每叶面积范围为5 cm×15 cm^7 cm×18 cm,6例患者皮瓣均成活,其中5例创面一期愈合,1例背部供区因张力稍大,出现皮下积液,经换药、引流后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1~17个月,平均7.5个月,术区皮肤平整,皮瓣外观良好,对肩关节及腰部活动无影响,肿瘤均无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结论应用对侧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及背阔肌Kiss皮瓣修复乳腺肿瘤切除后巨大胸壁软组织缺损,无需血管吻合,手术简单,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效果较好。
- 赵梓岐牟国煜王娅汪菲王洪江蔡振刚
- 关键词:穿支皮瓣胸廓内动脉背阔肌肌皮瓣
- AIDS病人的手术时处理对策被引量:13
- 2005年
- 王洪江王忠裕
- 关键词:AIDS病人IMMUNODEFICIENCY处理对策艾滋病毒感染者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2步法,检测E-钙黏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7)、p53、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22例腔上皮A型、23例腔上皮B型、20例基底细胞样型、23例人表皮生长因子2(HER2)高表达型、17例正常乳腺表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对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随访6~60个月。结果腔上皮A型、腔上皮B型、基底细胞样型、HER2高表达型、正常乳腺表型乳腺癌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54.5,51.1,48.8,52.0,56.0岁,其中基底细胞样型中老年女性占20.0%(5/20);肿物平均大小分别为3.4,3.5,2.1,3.0,3.5cm;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8.3%(17/22),73.9%(17/23),40.0%(8/20),65.2%(15/23),70.6%(12/17),基底细胞样型低于其余4型(P<0.05)。5型乳腺癌中p53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2.7%,26.1%,60.0%,56.5%,23.5%,基底细胞样型和HER2高表达型p53蛋白阳性率高(P<0.05);E-钙黏素阳性率分别为100.0%,100.0%,80.0%,100.0%,100.0%,基底细胞样型低于其余四型(P<0.05);MMP-7阳性率分别为40.9%,52.2%,85.0%,69.6%,64.7%,基底细胞样型高于腔上皮A,腔上皮B型(P<0.05);Ki-67<10%阳性率分别为59.1%,39.1%,25.0%,30.4%,29.4%,Ki-6710%~30%阳性率分别为36.4%,52.2%,40.0%,52.2%,58.8%,Ki-67≥30%阳性率分别为4.5%,8.7%,35.0%,17.4%,11.8%,说明基底细胞样型增殖指数显著增高(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基因分型不是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基因分型乳腺癌中,基底细胞样型平均发病年龄较小,通常为绝经期前;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侵袭转移力高、细胞增殖更旺盛、易发生p53基因突变,且5年生存率最低。
- 高雪关宏伟王洪江刘焕然蔡欣高鹤立
- 关键词:乳腺肿瘤病理学
- 经肛门入路腔镜下高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术(附6例临床报告)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微创保肛切除高位直肠类癌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2002年8月~2005年1月,我院用自行设计制造的直肠肛门镜与腹腔镜器械配合应用,经肛门切除距肛缘9~12 cm的直肠类癌6例,均为癌周局部切除,切缘距肿瘤0.5~1.0 cm. 结果 6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住院时间3~6 d,术后未应用镇痛药物.随访3~28个月,平均15个月,无复发或转移,无直肠狭窄,无手术引起的近远期并发症. 结论经肛门腹腔镜下高位直肠类癌局部切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费用低廉.
- 李克军赵作伟董擂程雷王洪江王忠裕张溪钢
- 关键词:直肠类癌腹腔镜手术
- 脾动脉瘤的诊治体会(附2例报告)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脾动脉瘤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 1980~ 2 0 0 0年收治的 2例脾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例 1为男性 ,因脾功能亢进入院 ,行CT及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脾动脉多发动脉瘤 ,行动脉瘤切除、脾切除术。例 2为女性 ,因腹腔内出血而急诊行多普勒检查得以确诊 ,急诊手术行远端脾动脉结扎、脾切除术。结论 对临床症状明显且有增大趋势的脾动脉瘤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特别是预期妊娠的女性患者及行肝移植患者。妊娠患者 。
- 巩鹏王忠裕李克军王洪江
- 关键词:脾动脉瘤
- SOD基因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构建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克隆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基因 ,构建逆转录病毒 (pLNCX) -SOD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复合体 ,为基因转染及基因治疗进行准备。 [方法 ]RT -PCR法扩增SOD基因 ,pLNCX载体进行限制性酶切、去磷酸化 ,电泳后回收切开的 pLNCX及SOD片段 ,经连接反应后构建 pLNCX -SOD真核表达载体。 [结果 ]大鼠心肌细胞提取的总RNA电泳结果 ,2 8s和 18s两种核糖体RNA的位置和亮度说明提取的RNA是完整的。SODcDNA测序结果表明 ,克隆的SODcDNA序列与大鼠SOD序列一致。质粒的所有克隆均具有同样大小 ,与计算结果一致 ,为 7.0kb。限制性酶切电泳结果显示 ,pLNCX -SOD经HindⅢ酶切后 ,得到了约 5 0 0bp的SOD片段 ,说明质粒的构建是正确的。 [结论 ]克隆了大鼠SOD基因 ,构建了 pLNCX -Cu/ZnSOD真核表达载体复合体。
- 巩鹏王忠裕王洪江谭广由翠珍李克军
-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逆转录病毒基因
- pLNCX-SOD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细胞联合黄芪对胆汁毒性损害的保护作用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pLNCX -SOD基因转染大鼠心肌细胞联合中药黄芪对胆汁毒性损害的保护作用及中药黄芪的作用机制。 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心肌细胞 ,阳离子介导心肌细胞转染 ,PCR法、Western -blot印迹分析检测SOD基因转染、基因表达 ,MTT比色法检测pLNCX -SOD基因转染联合中药黄芪对心肌细胞损害的保护。 结果 :转染后的心肌细胞瞬时表达SOD ,增强了对胆汁毒性的耐受 ,半数致死浓度 (IC 5 0 )由原来的 (1 4 7± 0 13) %提高了 2 19倍 ,达 (3 2 1± 0 17) %。联合黄芪后 ,半数致死浓度由单纯转染的 (3 2 1± 0 17) %提高到 (6 4 9± 0 38) % ,P <0 0 1。 结论 :pLNCX -SOD基因转染心肌细胞对胆汁毒性损害的保护作用 ,联合中药黄芪对胆汁毒性的损害具有协同保护作用。
- 巩鹏王忠裕王洪江谭广陈海龙
- 关键词:基因转染心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