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记祖

作品数:12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学

主题

  • 8篇冰川
  • 5篇老虎
  • 4篇老虎沟12号...
  • 3篇消融
  • 3篇径流
  • 2篇气候
  • 2篇流域
  • 2篇冰川径流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东北部
  • 1篇日变
  • 1篇日变化
  • 1篇日变化特征
  • 1篇散射辐射
  • 1篇探地
  • 1篇探地雷达
  • 1篇暖季
  • 1篇气候变化
  • 1篇青藏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10篇陈记祖
  • 9篇秦翔
  • 6篇杜文涛
  • 5篇刘宇硕
  • 4篇吴锦奎
  • 3篇任贾文
  • 3篇张晓鹏
  • 3篇张雪艳
  • 2篇秦大河
  • 2篇孙维君
  • 2篇谢小龙
  • 2篇王强
  • 2篇杨俊华
  • 1篇董志文
  • 1篇张通
  • 1篇张明杰
  • 1篇崔晓庆
  • 1篇王玉哲
  • 1篇张瑞波
  • 1篇李亚炜

传媒

  • 5篇冰川冻土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第一届中国大...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北部老虎沟流域强消融期冰川径流及其温度日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老虎沟冰川流域2011年强消融期(强消融期指7-8月份)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老虎沟冰川流域径流及径流温度的日变化过程和径流、径流温度与气温、降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老虎沟冰川流域7月气温在早晨8:00左右最低,17:00达到最高;7月冰川径流在10:00左右最小,在18:00左右达到最大值。7月流量最高值约滞后气温最高值1h左右,流量最低值约滞后气温最低值2h左右;降水对径流既有正反馈也有负反馈,降水发生时,流量有可能增加也有可能减少。冰川径流温度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前一天晚上20:00左右到8:00左右,这段时间的冰川径流温度变化很小,且温度始终处于低值;从8:00到12:00径流温度持续升高,12:00左右径流温度达到日最高值;12:00到20:00左右径流温度逐渐缓慢降低。径流温度和气温之间有较一致的起伏关系,但是冰川径流某一时刻的平均温度起伏很小且温度低,最低温度为0.1℃、最高温度为0.9℃。
张晓鹏秦翔吴锦奎王强杜文涛刘宇硕陈记祖张雪艳谢小龙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北部径流日变化特征
祁连山老虎沟流域春季积雪属性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被引量:14
2012年
利用祁连山老虎沟流域布设的花杆观测了该区春季积雪的属性(深度、表面反射率、密度及含水量、粒径),并结合自动气象站上的积雪深度和反照率数据,对研究区春季积雪属性的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了观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积雪分布很不均一,在阴坡雪深大,阳坡雪深小;在不同海拔上,雪深随海拔有增高的趋势;不同类型、不同表面粗糙度、不同密度、不同含水率的积雪反射率不同,不同地物的反射率也不同;积雪剖面中逆温层结的形成与表面温度、雪深有密切关系,在一天内新降雪的密度及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杨俊华秦翔吴锦奎杜文涛孙维君张明杰张雪艳陈记祖
关键词:春季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和物质平衡模拟被引量:16
2014年
采用HOCK的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期的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时间步长为1 h,空间分辨率为30 m.模型结果利用物质平衡观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时期为2012年6月1日-9月30日.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地形因子对太阳辐射影响相当显著;散射辐射在总辐射中的比例较大为39%,模拟期冰川表面物质平衡为-506 mm w.e..在模拟期整个冰川平均上净辐射占能量收入的84%,感热通量占有16%;消融耗热则是能量的主要支出占有62%,潜热通量占有能量支出的38%.
陈记祖秦翔吴锦奎杜文涛孙维君刘宇硕黄哲杨俊华
关键词:老虎沟12号冰川地形因子散射辐射
祁连山冷龙岭宁缠河3号冰川表面流速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2009年9月对祁连山冷龙岭宁缠河3号冰川外围建立控制网,于冰川表面布设了13根标志杆,随后分别于2010年7月、2010年9月再次对设立在冰川表面的花杆点进行测量,获取2009/2010年度、2009年9月-2010年7月与2010年7-9月3个时段宁缠河3号冰川表面流速.结果显示:2009/2010年度宁缠河3号冰川最大流速出现在海拔4 430m附近,为3.76m·a-1;2009年9月-2010年7月表面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海拔4 430m附近,为0.32m·月-1;2010年7-9月最大流速出现在海拔4 380m附近,为0.47m·月-1.总体来看,2009/2010年度宁缠河3号冰川纵剖面上流速变化较为缓和,显示出流速随海拔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但不同季节表面流速在纵剖面上的分布情况不同,横剖面上主流线附近流速最大,向冰川两边逐渐递减,各观测点均平行于主流线方向向冰川末端运动,表现出冰川运动一般规律.在冰川表面运动速度观测区域内东南边缘流速略大于西北边缘,同时与规模相近的冰川运动速度相比,宁缠河3号冰川运动速度较大.
刘宇硕秦翔杜文涛张雪艳陈记祖谢小龙张晓鹏
关键词:冰川运动
祁连山老虎沟流域强消融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9
2017年
为定量研究老虎沟流域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老虎沟流域1959年和2014年强消融期(7月)的气象、径流数据,分析了强消融期气温、降水、蒸发、冰川消融量、径流(流域的径流深)等的变化,进而探讨了老虎沟流域强消融期气温分布和降水形态、流域蒸发和冰川消融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老虎沟流域2014年强消融期径流比1959年多159 mm,增加了49.67%。2014年7月平均气温较1959年升高0.38℃,最低气温升高1.34℃。1959年和2014年7月降水量相差较小;老虎沟流域强消融期日降水和日径流之间呈负相关,蒸发量的变化较小,流域内祁连山站的混合态降水比例减少23.01%,导致降水转化为径流的比例增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正积温,2014年7月较1959年的正积温高11.71℃·d,主要由于2~4℃的气温日数增多导致正积温增加,从而加剧冰川消融对径流的补给。
张晓鹏秦翔吴锦奎陈记祖王强杜文涛刘宇硕
关键词:冰川径流气候变化
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雷达测厚和冰下地形特征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冰川地形是构建冰川流动模型的基础,对于认识冰川响应气候变化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在2009年和2014年消融季,使用探地雷达对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进行了厚度测量和冰下地形观测,获得了沿冰川中流线和多条横剖面的厚度资料,并对中流线上的厚度分布特征和槽谷形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西支冰川的平均厚度分别为190 m和150 m,东支冰川冰下地形起伏大于西支,支冰川的表面坡度都较缓和.东、西支冰川进入汇合区时厚度分别为122 m和157 m,由于支冰川的横向挤压和汇流,汇合区中部冰川厚度增加到162 m.冰川槽谷形态具有空间差异,东、西支冰川槽谷形态近似于对称的V型,但是在冰川汇合区,槽谷底部变宽,边坡变缓,发育有不对称槽谷.
王玉哲任贾文秦翔刘宇硕张通陈记祖李亚炜秦大河
关键词:老虎沟12号冰川探地雷达
老虎沟12号冰川表面能量和物质平衡模拟
HOCK的分布式能量物质平衡模型对老虎沟12号冰川消融期的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时间步长为1h,空间分辨率为30m.模型结果利用物质平衡观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验证,模型模拟时期为2012年6月1日至2012年9月30日....
陈记祖秦翔吴锦奎杜文涛孙维君刘宇硕黄哲杨俊华
关键词:冰川
老虎沟12号冰川暖季能量—物质平衡研究
冰川是气候的指示剂,同时是一些区域很重要的水资源来源,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全球冰川出现普遍退缩趋势,为此对冰川水热及变化状况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基于安装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汇合口海拔4550m和海拔5000m的自动气象...
陈记祖
关键词:径流
文献传递
粉尘颗粒物对祁连山老虎沟冰川融水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基于2012年消融期6-9月在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采集冰川融水径流样品,分析探讨冰川融水中粉尘颗粒物对融水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粉尘特征在消融期的变化很好地反映了冰川消融过程,融水中粉尘浓度和粒径众数在冰川强烈消融期的7月份表现为最高。粉尘体积粒径分布主要包括大气气溶胶超细颗粒(0-3.0μm,主要为PM 2.5),大气粉尘颗粒(3.0-20μm),以及局地源的粗颗粒(20-100μm) ;对雪冰消融释放的粉尘部分(3.0-20μm)粒径分布正态拟合结果说明,融水中粉尘颗粒物有很大部分来源于积雪中的粉尘运移所致。同时,融水中化学离子相对组成及其浓度消融期变化都与粉尘有较好的一致性,意味着粉尘对融水化学要素有重要影响。此外,pH值和电导率(EC)消融期的变化也反映了粉尘对融水物理指标的影响。在粉尘浓度较高时,融水pH值和电导率也表现出高值;融水径流中的悬移质颗粒物 (SPM) 浓度和溶解质固体(TDS)浓度具有较为一致的变化过程。
董志文秦大河陈记祖秦翔张瑞波任贾文
关键词:冰川融水化学组分物理指标
祁连山老虎沟冰芯记录的高山区大气降水变化被引量:8
2014年
冰芯所记录的积累量是恢复高山区过去降水变化最可靠的指标。2006年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粒雪盆海拔5040 m处钻取了的一支20.12 m的冰芯,利用其年积累量估算了1960-2006年期间的冰川区降水量,结合2010年实测资料,分析了这一时期降水变化特征并研究其与周边其他地区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中,高山冰川区降水量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960-1980年,降水量表现出明显增加趋势,1980-2006年表现出明显减小趋势。重建的冰川区降水量变化与临近低海拔区的肃北气象站降水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二者相关系数为0.619(P<0.001),而量级上高山区是低山区的约3倍。祁连山老虎沟冰川区降水与周边的敦德冰芯同期的累积量、树轮重建降水、青藏高原东北部多个气象站点的实测降水,以及临近区域格点PDSI干旱指数变化对应较好。此外,近50年来祁连山老虎沟冰川区及毗邻的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降水变化与ENSO呈正相关关系明显,反映了该地区高海拔大气降水变化很可能受ENSO的影响。
秦翔崔晓庆杜文涛任贾文陈记祖
关键词:冰芯记录气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