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蓓蓓

作品数:8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耐药
  • 3篇基因
  • 2篇单胞菌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前列腺
  • 2篇前列腺癌
  • 2篇前列腺癌细胞
  • 2篇球菌
  • 2篇细胞
  • 2篇腺癌
  • 2篇腺癌细胞
  • 2篇慢病毒
  • 2篇耐药性
  • 2篇抗菌
  • 2篇假单胞菌
  • 2篇杆菌
  • 2篇癌细胞
  • 1篇雄激素

机构

  • 8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作者

  • 8篇周蓓蓓
  • 4篇陈约慧
  • 3篇詹玲玲
  • 2篇屠鸿翔
  • 2篇周武
  • 2篇吴庆
  • 2篇周铁丽
  • 2篇张美娟
  • 1篇余方友
  • 1篇陈栎江
  • 1篇季丽丽
  • 1篇王忠永
  • 1篇周翠
  • 1篇陈若飞
  • 1篇刘海洋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2010年-2014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性的变迁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2010年-2014年温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性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2014年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各临床各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共8 293株。使用VITEK 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前4位分别是弗劳地枸橼酸、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耐阿米卡星的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环丙沙星等其他抗生素耐药性>75%。耐阿米卡星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44.58%和43.41%。耐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大肠埃希菌和耐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体外敏感率高达86.10%和61.19%。结论阿米卡星对临床分离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特别是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可选择药物。
詹玲玲陈约慧周蓓蓓应芙蓉余方友
关键词:肠杆菌科阿米卡星耐药性
铜绿假单胞菌T3SS和T6SS的基因分布特性及与耐药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了解痰液及血液来源铜绿假单胞菌III型分泌系统(T3SS)和VI型分泌系统(T6SS)的基因分布特性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至2018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不同标本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共92株(痰液来源61株,血液来源31株);PCR法检测菌株T3SS效应蛋白基因exoS、exoT、exoU、exoY、pscC和T6SS效应蛋白基因tssB1、tse1、tse2、tse3、tssB2、pldA、tssB3、pldB的携带情况;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统计分析不同感染与分泌系统基因携带情况的关联性,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基因与耐药的关系。结果:痰液及血液来源的菌株中T3SS蛋白基因exoT以及T6SS蛋白基因tssB1、tse2、tssB2、pldB的检出率均高达90%以上,痰液来源菌株T3SS蛋白基因exoU的携带率(32.8%)显著高于血液来源菌株的携带率(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也显著高于血液来源菌株(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exoU和pldA之间存在正相关(r=0.474,P<0.01);携带不同T3SS及T6SS基因的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6SS效应蛋白基因pldA与T3SS效应蛋白基因exoU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常同时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液和血液来源铜绿假单胞菌T3SS效应蛋白编码基因exoU的携带率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我们要及时检测T6SS效应蛋白基因pldA在菌株中的分布,关注菌株致病特性,并关注痰液来源菌株的毒力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用药及治疗提供策略。
周蓓蓓王凌波张秀彩陈栎江王忠永周铁丽
关键词:痰液铜绿假单胞菌III型分泌系统基因分布耐药
前列腺癌细胞中特异性标志物lncRNAPCA3的异常表达及其与PRUNE2 mRNA间的相互调控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中特异性标志物lncRNA PCA3的异常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的异常增殖的关系,以及lncRNA PCA3与邻近的PRUNE2 mRNA间的关系。方法以前列腺癌标准细胞株LNCaP细胞为研究对象,针对lncRNA PCA3和PRUNE2 mRNA分别设计特异性shRNA序列,构建不同shRNA慢病毒转染LNCaP细胞。RT-PCR法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感染lncRNA PCA3慢病毒后的增殖情况,以及lncRNA PCA3和PRUNE2 mRNA的表达改变。结果慢病毒抑制lncRNA PCA3的表达后,能够检测到LNCaP细胞生长的减慢;相对于阴性对照组,在lncRNA PCA3受到抑制后,PRUNE2 mRNA的表达增加(P<0.05)。反之,当PRUNE2 mRNA的表达受到抑制,则lncRNA PCA3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lncRNA PCA3是影响LNCaP细胞增殖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互补链上反向表达的PRUNE2基因是一个抑制lncRNA PCA3表达的抑癌基因,可能是一个未知的有意义的治疗靶点。
周武季丽丽张美娟屠鸿翔周蓓蓓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前列腺癌基因调控慢病毒
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研究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提供分子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株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TL1552、TL1728和TL947),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3株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nal inhibo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晶紫染色法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浓度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形态的影响;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生物膜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用qRT-PCR进行确认。结果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形成,但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影响较小;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美罗培南处理后的生物膜细胞数量、大小和形态均发生了显著改变,继续在不含抗菌药物的培养基上孵育6h后发现生物膜细胞的整体形态基本恢复正常;转录组测序分析及qRT-PCR表明碳青霉烯类药物可导致涉及蛋白质运输、代谢、生物膜形成等相关基因的改变,并能触发生物膜细胞的应激反应。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铜绿假单胞菌的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但对已经形成的生物膜影响甚微,去除药物后生物膜细胞的形态基本得到恢复,说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后早期治疗和足疗程治疗的重要性。
周蓓蓓王冲杜佳周翠刘海洋张艺之周铁丽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碳青霉烯类药物
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采用自动化药敏检测法进行药敏试验,其中替考拉宁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参照CLSI的解释标准。结果共分离出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46例,耐药率为3.6%;耐利奈唑胺屎肠球菌23例,耐药率为1.8%。临床分离的2种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高度敏感。耐利奈唑胺屎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3.0%;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则达到100.0%。而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4.3%、10.9%及13.0%;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耐药率则达到100.0%。结论 2种耐利奈唑胺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谱存在差异,提示应加强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陈约慧詹玲玲周蓓蓓吴庆
关键词: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利奈唑胺耐药性抗菌药物
磷脂酶D1基因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中的作用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磷脂酶D1(phospholipase D1,PLD1)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rraystar Human LncRNA Microarray V3.0基因芯片,比较了前列腺癌标准株细胞LNCa P在发生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前后的mRNA和lncRNA的差异表达,分析表达显著的PLD1 mRNA及其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检测PLD1 mRNA表达受相应shRNA慢病毒载体抑制后LNCa P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 LNCa P细胞在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后其PLD1mRNA升高373倍(P<0.05),PI3K/AKT信号途径的有关mRNA表达升高;在其PLD1 mRNA表达受慢病毒抑制后,与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其生长率下降了近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D1 mRNA及其有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中可能存在重要作用,下调PLD1 mRNA的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非依赖转化后的增殖速度。
周武陈约慧屠鸿翔周蓓蓓张美娟
关键词: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基因芯片慢病毒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比较不同浓度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纸片药敏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含量75/75(150)和75/30(105)两种药敏纸片对临床分离的216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K-B法检测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1:1)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105浓度和150浓度纸片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种浓度纸片的符合率分别为30.8%,75.5%,89.4%,90.0%和79.4%;其中符合率最差的是鲍氏不动杆菌,150浓度纸片的敏感率和中介率均增加,耐药率下降,与105浓度纸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抑菌环直径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主要来自于鲍氏不动杆菌(P<0.05)。结论目前临床药敏实验使用的150浓度的纸片法提高了细菌的敏感性,特别是鲍氏不动杆菌的敏感性。
陈约慧陈若飞詹玲玲周蓓蓓应芙蓉吴庆
关键词:K-B法琼脂稀释法抗菌活性
体外诱导利福平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机制及适合度代价研究
目的:  1.了解2013年-2015年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有效控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探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福平耐...
周蓓蓓
关键词:利福平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机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