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约慧

作品数:12 被引量:95H指数:6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科研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创新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耐药
  • 2篇炎症
  • 2篇炎症指标
  • 2篇细胞
  • 2篇细菌
  • 2篇耐药性
  • 2篇抗菌
  • 2篇克雷伯菌
  • 2篇肺炎克雷伯
  • 2篇肺炎克雷伯菌
  • 2篇杆菌
  • 1篇毒力
  • 1篇雄激素
  • 1篇雄激素非依赖
  • 1篇雄激素非依赖...
  • 1篇血流感染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血小板
  • 1篇炎性指标

机构

  • 9篇温州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肺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陈约慧
  • 4篇周蓓蓓
  • 3篇詹玲玲
  • 2篇屠鸿翔
  • 2篇余方友
  • 2篇吴庆
  • 2篇詹玲玲
  • 1篇周武
  • 1篇余玲玲
  • 1篇沈默
  • 1篇舒旷怡
  • 1篇陈韩
  • 1篇周星星
  • 1篇叶映月
  • 1篇陈若飞
  • 1篇胡东伟
  • 1篇张美娟
  • 1篇石亮

传媒

  • 7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磷脂酶D1基因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中的作用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磷脂酶D1(phospholipase D1,PLD1)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rraystar Human LncRNA Microarray V3.0基因芯片,比较了前列腺癌标准株细胞LNCa P在发生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前后的mRNA和lncRNA的差异表达,分析表达显著的PLD1 mRNA及其信号通路的相关基因,检测PLD1 mRNA表达受相应shRNA慢病毒载体抑制后LNCa P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结果 LNCa P细胞在雄激素非依赖性转化后其PLD1mRNA升高373倍(P<0.05),PI3K/AKT信号途径的有关mRNA表达升高;在其PLD1 mRNA表达受慢病毒抑制后,与空白对照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其生长率下降了近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D1 mRNA及其有关的PI3K/AKT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非依赖性中可能存在重要作用,下调PLD1 mRNA的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前列腺癌细胞雄激素非依赖转化后的增殖速度。
周武陈约慧屠鸿翔周蓓蓓张美娟
关键词: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基因芯片慢病毒
儿童急性白血病凝血指标的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凝血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100例初发急性白血病患儿根据白血病类型分为急淋组58例和急非淋组42例,根据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63例和非出血组37例,检测各组及对照组凝血指标(PT、APTT、FIB、TT)和PLT数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淋组PT、APTT、TT、FIB和PLT分别为(14.77±1.91)s、(41.82±9.06)s、(16.78±1.92)s、(3.38±1.74)g/L、50.00×109/L,与对照组比较,APTT、FIB、PLT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23、0.027、0.007,<0.05);急非淋组分别为(17.48±3.12)s、(44.34±9.90)s、(17.37±3.62)s、(2.33±1.30)g/L,19.00×109/L,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PLT差异有显著性(P<0.01);急淋组与急非淋组相比,PT、FIB、PLT差异有显著性(P<0.01);出血组与非出血组比较,PLT、PT、FIB差异有显著性(P<0.01),APTT与TT差异无显著性(P=0.528、0.263)。结论联合检测凝血四项和血小板数能为儿童急性白血病分型和出血的发生提供实验室依据。
舒旷怡陈约慧叶映月余玲玲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凝血指标出血
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微生物学及临床特征研究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临床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常引起肺炎、尿路感染、血流感染等。1986年,台湾首次报道了一种由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患者多部位脓肿,并将其定义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hvKP)。此后,由hvKP导致的获得...
陈约慧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微生物学
文献传递
综合性医院ICU、NSICU、CCU和R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和耐药谱分析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ICU、RICR、NSICU和CCU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分布与药敏变化,分析不同重症监护室间耐药性差异及原因,为临床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5年12月温州某医院中心各重症监护室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563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比较分析其分布及药敏变化。结果 ICU、NSICU、CCU和RICU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均以痰液为主,分离率依次为82%、97%、72%和74%,4个科室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率最低的科室为CCU。结论不同重症监护室的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离率及耐药性不同,临床用药时应有针对性地选用敏感性高的抗菌药物,有效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詹玲玲陈约慧陈舒影林纯婵陈韩余方友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
2010年-2014年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性的变迁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2010年-2014年温州地区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性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2014年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各临床各标本中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共8 293株。使用VITEK 2 Compact 6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对阿米卡星耐药率前4位分别是弗劳地枸橼酸、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耐阿米卡星的大肠埃希菌对氨曲南、头孢菌素类、环丙沙星等其他抗生素耐药性>75%。耐阿米卡星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及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高达44.58%和43.41%。耐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大肠埃希菌和耐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的体外敏感率高达86.10%和61.19%。结论阿米卡星对临床分离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特别是治疗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肠杆菌科细菌的可选择药物。
詹玲玲陈约慧周蓓蓓应芙蓉余方友
关键词:肠杆菌科阿米卡星耐药性
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性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5年12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采用自动化药敏检测法进行药敏试验,其中替考拉宁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判断参照CLSI的解释标准。结果共分离出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46例,耐药率为3.6%;耐利奈唑胺屎肠球菌23例,耐药率为1.8%。临床分离的2种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高度敏感。耐利奈唑胺屎肠球菌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较为敏感,耐药率为13.0%;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则达到100.0%。而耐利奈唑胺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青霉素及氨苄西林有较高的敏感性,耐药率分别为4.3%、10.9%及13.0%;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的耐药率则达到100.0%。结论 2种耐利奈唑胺肠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谱存在差异,提示应加强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陈约慧詹玲玲周蓓蓓吴庆
关键词: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利奈唑胺耐药性抗菌药物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抗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了解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比较不同浓度的头孢哌酮/舒巴坦纸片药敏试验结果的差异。方法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含量75/75(150)和75/30(105)两种药敏纸片对临床分离的216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K-B法检测同时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头孢哌酮/舒巴坦(1:1)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105浓度和150浓度纸片法检测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两种浓度纸片的符合率分别为30.8%,75.5%,89.4%,90.0%和79.4%;其中符合率最差的是鲍氏不动杆菌,150浓度纸片的敏感率和中介率均增加,耐药率下降,与105浓度纸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2组抑菌环直径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主要来自于鲍氏不动杆菌(P<0.05)。结论目前临床药敏实验使用的150浓度的纸片法提高了细菌的敏感性,特别是鲍氏不动杆菌的敏感性。
陈约慧陈若飞詹玲玲周蓓蓓应芙蓉吴庆
关键词:K-B法琼脂稀释法抗菌活性
EIF5A2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研究
2023年
目的石研究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2(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5A2,EIF5A2)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的表达,探究其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浸润状态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膀胱癌患者(41例)和健康体检者(33例)尿液中EIF5A2 mRNA的表达,分析其在膀胱癌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尿液中表达差异情况。并对膀胱癌患者尿液EIF5A2表达量进行分析,探讨其在高级别(n=28)和低级别(n=13)组中的表达差异情况。也分析了EIF5A2表达量在浸润性膀胱癌(n=20)和非浸润性膀胱癌(n=21)中的表达。结果膀胱癌患者尿液EIF5A2mRNA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与低级别膀胱癌组之间EIF5A2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与非浸润性膀胱癌组之间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IF5A2mRNA在膀胱癌患者尿液中表达量升高,其在膀胱癌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提示EIF5A2可能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EIF5A2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和浸润状态未见相关。
陈约慧蒙浩屠鸿翔沈默
关键词:膀胱癌实时荧光定量PCR尿液
系统性炎症指标及痰液细菌培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及痰液细菌培养在COPD患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66例入院的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稳定期组和急性加重期组,随机抽取20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痰液培养,并动态监测治疗前后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结果稳定期组182例发生细菌感染62例(34.07%),其中2种细菌同时感染为10例(5.5%)。急性加重期组84例发生细菌感染40例(47.62%),其中2种细菌同时感染为12例(14.29%)。稳定期组患者治疗前的各炎症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NLR、PLR、CR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急性加重期组与对照组比,各炎症指标都有明显升高(P<0.05);然而急性加重期组诊疗前后各炎症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LR、PLR可作为评估COPD全身炎症反应状态的指标,对COPD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陈约慧应芙蓉詹玲玲赵志超陈闻婕余方友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痰培养
血浆(1,3)-β-D-葡聚糖及血清降钙素原等炎性指标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及血清降钙素原(PCT)等炎症指标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6年3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培养阳性且为单一真菌的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1,3)-β-D-葡聚糖、PCT等炎症指标在真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结果血流真菌感染组、局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NEU百分比、PLT、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试验、PLT检测结果真菌血流感染组与局部真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BC、NEU百分比、CRP、PC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β-D-葡聚糖、NEU百分比、PLT、CRP检测结果显示,非白色念珠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PCT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1,3)-β-D-葡聚糖、CRP、NEU百分比、PLT可作为真菌性血流感染的诊断参考依据;血浆(1,3)-β-D-葡聚糖、PLT与真菌性血流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应芙蓉陈约慧石亮胡东伟周星星
关键词:血流感染炎症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