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苗爱军

作品数:5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核磁
  • 3篇核磁共振
  • 3篇磁共振
  • 2篇关节
  • 2篇MRI
  • 1篇断层扫描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胰腺炎患者
  • 1篇韧带
  • 1篇韧带损伤
  • 1篇三柱理论
  • 1篇腔隙
  • 1篇腔隙性
  • 1篇腔隙性脑梗死
  • 1篇组合式外固定
  • 1篇组合式外固定...
  • 1篇踝关节
  • 1篇踝关节外侧
  • 1篇踝关节外侧韧...

机构

  • 5篇衡水市第四人...
  • 1篇石家庄市疾病...

作者

  • 5篇苗爱军
  • 1篇崔丽丽
  • 1篇杜志云
  • 1篇崔晓兵
  • 1篇胡晓艳
  • 1篇李少连

传媒

  • 2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核磁共振(MRI)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2020年
分析核磁共振(MRI)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急性胰腺炎患者,回顾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比核磁共振及CT诊断结果,分析其敏感性、准确性以及特异性,总结急性胰腺炎患者核磁共振影像学特点。结果:最终诊断结果以病理结论为准,核磁共振检查准确率高于CT(P<0.05)。在急性胰腺炎患者MRI结果中,腺体信号T2WI增高及胰腺信号T1WI减低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T2WI处的胰腺信号混杂,长T2及T1信号出现于局部病灶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若合并出血则高信号出现于T1WI处。结论:核磁共振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准确性比CT高,且不同类型疾病患者影像学表现具有明显特点,可临床推广应用。
苗爱军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核磁共振
应用自制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中足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组合式外固定架治疗中足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5年10月因中足粉碎性骨折就诊的患者共85例,以自制组合式外固定架固定,复位并维持中足内外侧柱的形态和稳定,必要时结合内固定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拆除外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6个月4种分型的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术后3个月随访时AOFAS评分为(65.6±12.8)分,术后6个月为(74.4±11.9)分,术后12个月为(82.5±14.6)分,术后24个月为(84.2±10.2)分,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以及术后12个月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总体优良率为94%。结论:对于中足粉碎性骨折患者,自制组合式外固定架能恢复内外侧柱的解剖结构,固定较为稳定,使足部获得良好的功能。
杜志云崔丽丽崔晓兵苗爱军胡晓艳
关键词:粉碎性骨折三柱理论
MR 3D CUBE T2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评估价值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MR 3D CUBE T2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评估价值,并分析影响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自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240例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MRI和MR 3D CUBE T2,在检查过程中采用双盲手段进行分析。以关节镜检查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MRI、MR 3D CUBE T2与关节镜诊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一致性,比较常规MRI和MR 3D CUBE T2的诊断效能。患者均接受踝关节镜微创手术,在术后4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将治疗效果良好者纳入良好组,其余患者纳入不良组。比较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常规MRI、MR 3D CUBE T2与关节镜的诊断一致性较强(Kappa=0.699、0.771,P<0.05)。MR 3D CUBE T2诊断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特异度高于常规MRI(P<0.05)。良好组患者202例,不良组患者38例。良好组和不良组患者的病程、损伤程度、既往损伤占比、距腓前韧带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损伤程度、既往损伤、距腓前韧带厚度均是治疗效果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R 3D CUBE T2对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评估价值较高;病程、损伤程度、既往损伤、距腓前韧带厚度均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治疗效果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李少连苗爱军孟月杰
关键词: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距腓前韧带
核磁共振(MRI)诊断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0年
分析在膝关节损伤中应用核磁共振(MRI)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膝关节损伤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其核磁共振(MRI)及关节镜检查结果,对符合率及影像学特征予以分析。结果:对比关节镜及核磁共振诊断结果,两者间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无显著性存在(P>0.05)。核磁共振显示,其中24例为关节腔积液,18例骨质改变,18例半月板损伤,剩下17例为韧带损伤,检出率及符合率为96.25%。另外,在膝关节损伤患者MRI影像结果中,模糊边缘及增粗的条状低信号影表示存在关节腔积液;阴影呈椭圆形裂缝样,放射状或球状为半月板损伤;混合的高或低T2WI信号为骨质改变;T1WI低信号为韧带损伤。结论:在膝关节损伤中应用核磁共振检查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准确性,且不同疾病患者影像学特征明显,可于临床中广泛应用。
苗爱军
关键词:核磁共振膝关节损伤
CT和核磁共振应用于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效果分析
2025年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检查方案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2022年2月-2023年2月,选择本院在此期间内自愿接受CT与核磁共振检查的疑似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临床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果。结果 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效能以及在不同部位病灶中的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但其检查时间稍长、检查费用稍高(P <0.05)。结论 虽然核磁共振检查费用高、时间长,但其在腔隙性脑梗死中具有较高诊断效果。
苗爱军
关键词:计算机断层扫描核磁共振腔隙性脑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