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
- 作品数:15 被引量:63H指数:4
-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的关系,为早期胃癌的中医诊断辨证的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提供参考,促进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 傅肖岩罗丹
- 关键词:早期胃癌病理中医辨证舌象
- 吴耀南教授基于“伏邪”理论治疗慢性乙肝的验案举隅被引量:3
- 2019年
- 伏邪即邪气不即时发病,潜伏于内,逾期而发的疾病,伏邪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国家级名老中医吴耀南教授认为,慢乙肝与伏邪的发病颇为相似,慢乙肝为病毒侵袭机体后盘踞适合的“巢穴”,并累积一定的毒力及数量后方可发病。本文主要通过论述伏邪与慢乙肝在疾病发展中的相似性,从慢乙肝“正虚邪伏”的病性特点辨证论治,浅析吴教授基于“伏邪”理论在临床上治疗慢性乙肝的经验。
- 罗丹梁惠卿吴耀南
- 关键词:伏邪慢性乙型肝炎名医经验
- 大肠湿热证管状腺瘤与P53、bFGF表达的关系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大肠湿热证管状腺瘤与P53、bFGF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大肠管状腺瘤伴上皮内瘤变(IN)患者60例,按中医辨证分为研究组(大肠湿热证组)、对照组(脾胃虚弱证组)各30例,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例(来源于本院体检中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组肠黏膜组织中P53及bFGF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3组P53、bFGF表达情况,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肠管状腺瘤P53、bFGF的表达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低、高级别IN程度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成正相关。P53、bFGF在大肠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组中P53、bFGF表达与脾胃虚弱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肠管状腺瘤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大肠湿热证P53表达高于脾胃虚弱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瘤变程度大肠湿热证组、脾胃虚弱证组中bFGF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湿热证组和脾胃虚弱证组中P53、bFGF在HGIN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管状腺瘤HGIN中P53表达与大肠湿热证可能存在相关。P53、bFGF在大肠管状腺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且HGIN中表达明显升高,提示P53及bFGF在腺瘤恶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林巧云付肖岩林建龙王薇陈小玲罗丹
- 关键词:大肠湿热证大肠管状腺瘤P53BFGF
- 基于“湿热致病”浅析结直肠锯齿状病变及防治
- 2023年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与关注。基于中医“湿热致病”的理论,从病因、病机及防治角度分析湿热病邪与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内在逻辑关联,以期为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临床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
- 李丹华叶伟杰付肖岩罗丹陈小玲林巧云
- 关键词:结直肠癌湿热
- 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胃癌(gastric carcinoma)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在每年新发现的癌症病例数中,居第四位,病死率则排在第二位.虽然近年来胃癌的总发病率较前下降,但超过半数的胃癌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中国、日韩及...
- 傅肖岩罗丹
- 关键词:胃癌中医舌象中医证型
- 非酒精性脂肪肝同病异证与肝活检病理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肝活检病理学的关系。方法:选择312例NAFL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均进行肝组织活检,常规判定NAFLD活动度积分(NAS)和肝纤维化分期。结果:NAFLD患者的中医证型频数分布为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肝郁气滞证>痰瘀互结证。NAFLD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生化、体质量指数、肝硬度值、NAS积分等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痰湿内阻证、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三型NAS积分较高,故NAFLD的治疗应着重于健脾化痰、清热利湿、活血化瘀。
- 林立梁惠卿陈少东陈国良吴耀南蔡洋罗晨罗丹蔡珊珊孙华胜毛乾国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同病异证证型
- 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乙肝患者的中医体质特征研究
- 目的:本课题通过研究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并且分析CHB患者产生自身抗体的生物学基础,进一步探讨自身抗体阳性CHB患者体质分布特征及相关生物学基...
- 罗丹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自身抗体中医体质免疫机制
- 文献传递
- 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 目的:通过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早期胃癌病理分型与中医舌象、证型的关系,为早期胃癌的中医诊断辨证的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提供参考,促进中医辨证的客观化。 方法:通过门诊及病房搜集早期胃癌患...
- 罗丹
- 关键词:早期胃癌中医证型舌象
- 文献传递
- 血清自身抗体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体质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0年
-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高流行区。相关研究表明,HBV感染不直接造成肝细胞坏死,而是通过机体的免疫系统介导造成肝细胞损伤及炎症发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合并血清自身抗体阳性的现象,研究显示机体处于免疫紊乱状态。目前,中医药广泛运用于肝病防治的各个方面,本文就近年来对CHB患者产生自身抗体的意义、中医体质在CHB中的应用、中医体质与CHB免疫状态的关系等研究进行综述。
- 罗丹梁惠卿吴耀南杨嘉恩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自身抗体中医体质免疫机制
- 针刺联合清风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清风降逆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每组35例。西药组口服西药治疗,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中药组口服清风降逆汤治疗,针药组采用针刺联合口服清风降逆汤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胃镜检查积分及血清SOD、MDA、GAS和血浆MOT水平,并比较4组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4组治疗后、治疗后12周症状体征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西药组、针刺组治疗后及治疗后12周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与西药组、针刺组治疗后和治疗后12周的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胃镜检查积分均明显下降(P<0.05),针药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血清SOD均较治疗前升高,MDA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治疗后血清SOD、MDA水平及治疗前后差值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治疗后血清GAS、血浆MO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针药组和针刺组治疗后血清GAS、血浆MOT水平及治疗前后差值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0.0%,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组复发率为11.1%,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清风降逆汤治疗寒热错杂型反流性食管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 钟永泉吴耀南吴昦辰陈少东蔡珊珊罗丹梁惠卿
- 关键词:针药并用寒热错杂胃食管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