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病毒
  • 3篇中毒
  • 3篇食物
  • 3篇食物中毒
  • 3篇病原学
  • 3篇肠道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分型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流感
  • 2篇流感病毒
  • 2篇副溶血性
  • 2篇副溶血性弧菌
  • 2篇肠道病毒
  • 1篇毒素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机构

  • 10篇三亚市疾病预...

作者

  • 10篇黄春梅
  • 8篇邓瑶
  • 8篇李冬梅
  • 4篇莫丽娟
  • 3篇陈洁
  • 2篇林永通
  • 1篇陈朱
  • 1篇黄梅香

传媒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病毒学报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某市一起诺如病毒引起多个旅游团暴发感染性腹泻的调查被引量:5
2016年
2015年7月7日至2015年7月9日,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收到8个旅游团队出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根据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特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疫情初步判定为诺如病毒G2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1.1基本情况2015年7月7日至2015年7月9日,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陆续收到8个旅游团队出现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累计发生急性胃肠炎病例共103例,均以恶心、呕吐、腹痛、
黄春梅邓瑶李冬梅吴南卫
关键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人类杯状病毒食品从业人员自限性疾病
2020-2021年琼南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谱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分析海南南部(琼南)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谱构成及其各型别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2021年手足口病患者肛拭子或咽拭子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样本中肠道病毒核酸,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0—2021年琼南地区共采集标本532份,肠道病毒阳性355份,总阳性率为66.73%。病原构成比前3位的分别是CV-A6(51.55%)、CV-A16(30.70%)和CV-A10(8.45%),未检测到EVA71。0~<4岁年龄组病例占65.91%。2020年的优势病原是CV-A6,2021年优势病原是CV-A6和CV-A16。除陵水县以CV-A16为优势病原外,其他市县均以CV-A6为主。结论2020—2021年琼南地区手足口病的优势病原是CVA6和CV-A16,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特点和优势病原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黄春梅吴南卫尹江源邓瑶莫丽娟李冬梅陈洁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学
海南省琼南地区2012—202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分析海南省琼南地区2012—2021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琼南地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或肛拭子标本共3 359份,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分型,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359份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HEV)阳性标本1 588份,总阳性率为47.28%,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分别为15.37%、23.11%和61.52%,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2—2021年的HEV阳性率总体呈V型变化趋势,总阳性率最高为2021年,为66.77%,最低为2016年,为29.32%,不同年份各类病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05,P<0.001);10年间,海南省琼南地区的EV71类型手足口病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有3个监测年度以CoxA16为优势流行毒株,有7个监测年度以其他肠道病原流行为主,为61.52%;2020—2021年期间以CoxA6型(51.55%)和CoxA16型(30.70%)为主。阳性病例数主要集中在3—12月份,7月份左右为最高峰。男女性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P>0.05),0~3岁年龄组阳性标本数最多,占总阳性数的84.13%。琼南地区五指山市阳性率最高,为62.61%,三亚市阳性率最低,为37.75%。肛拭子标本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标本,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81,P<0.001)。结论 其他肠道病原在海南省琼南地区流行逐渐增强,提示应关注、加强对开展其他肠道病毒病原学的检测和分型,有助于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黄春梅吴南卫尹江源邓瑶莫丽娟李冬梅陈洁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检测
三亚市小学生志贺菌菌型分布和药敏特征分析
2016年
目的探讨三亚市小学生志贺菌的分布及药物敏感状况,为痢疾的临床用药及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粪便标本进行志贺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并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3803名小学生志贺菌携带率为0.71%,男性携带率(0.71%)与女性携带率(0.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0,P=0.863);乡村小学生携带率(0.95%)高于城区(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0,P=0.029)。检出宋内志贺菌4株,福氏志贺菌23株,主要有F2a、F2h、F4e和F1a等血清型。药敏显示耐药率较高的是复方新诺明(96.30%)、四环素(92.59%)、氨苄西林(85.19%)、哌拉西林(81.48%)、氯霉素(70.37%),对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耐药率低(3.70%。14.81%),对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100%敏感,多重耐药率为92.60%,福氏和宋内志贺菌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P〉0.05)。结论小学生隐性感染以福氏志贺菌为主,其次是宋内志贺菌。志贺菌多重耐药严重,治疗时首选氨曲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其次为第三代头孢类抗菌素。
邓陈哲陈朱吴南卫邓瑶黄梅香颜天阳朱兰兰黄春梅
关键词:志贺菌药敏试验小学生血清分型
2018—2023年三亚市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海南省三亚市实施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公共卫生防控措施前后流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流感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国家流感哨点监测系统,收集三亚市2018年1月—2023年4月的流感监测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分析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等流感流行特征,比较各年同期流感样病例百分比(ILI%)、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对比疫情防控措施实施之前(2020年2月—2022年12月)、之中和结束后对流感流行的影响。结果2018年1月—2023年4月,三亚市流感样病例53173例,占就诊病例总数的(ILI%)3.20%,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65例,2020、2021和2022年流感样病例明显少于2018和2019年。2018—2023监测年度ILI%依次为3.77、4.56、2.01、2.64、2.83和3.10,不同年度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4.646,P<0.05);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分别为7.90%、16.25%、3.29%、9.35%、7.43%和22.44%。2018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在1-3月和12月出现峰值,2019年在3-7月和12月出现峰值,2020年从1月的42.35%到2月迅速下降为0,持续到2021年7月一直为0。2023年3、4月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分别为52.5%、40.24%,急速升高。结论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期间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实施对降低流感发病率有明显的干预效果,未来可作为流感的有效防控措施。
刘颖吴南卫尹江源黄春梅林永通李冬梅林瑶黎礼达
关键词:流感病毒
一起由产A型肠道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对三亚市某幼儿园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进行实验室分析,为食物中毒处置提供依据。方法根据GB/T4789《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对所采样品进行常见致病菌培养,采取实时荧光PCR方法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A~E型肠毒素检测。结果从8份留样食品、5份患者肛拭子检出产A型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患者呕吐物检出产C型和D型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由产A型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建议加强学校、幼儿园餐饮食品卫生监督和采购环节的管理,提高老师卫生意识,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吴南卫朱兰兰尹江源黄春梅邓瑶邓兴霞
关键词: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实时荧光PCR
2014—2020年三亚市流感病原学检测结果及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 了解2014—2020年度三亚市流感流行趋势及病原学分布规律,为三亚市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三亚市2014—2020年度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es,ILI)数据进行分析以及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4—2020年三亚市国家级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70 407例,占门急诊病例就诊总数比例(ILI%)为3.42%,0~4年龄组在ILI总数中比例最高,占51.85%,60岁以上年龄组比例最低,占3.33%;网络实验室共收到7 474份标本,流感核酸阳性标本为599份,核酸阳性检出率为8.01%,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48,P<0.001),5~1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10.34%),男女性别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3,P=0.879);2014年、2016年有短暂的冬春季流行(1—4月),其它年度没有很明显的季节性流行,2014—2017年3个监测年度流感优势株为A型(H3N2),2018年流感优势株为A型(H1N1),2019年流感优势株为B型(Bv),2020年优势株为季节性H3N2型。结论 三亚市流感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病毒优势型别随年度交替出现,应提高流感疫苗接种率,加强密集场所流感防控工作。
黄春梅吴南卫尹江源邓瑶莫丽娟李冬梅
关键词:流感样病例流感病毒统计分析
三亚市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对三亚市一起疑似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检测,为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中的方法对事件中可疑样品进行常见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系统,对可疑副溶血性弧菌进行4种毒力基因检测,对分纯后的5株副溶血性弧菌做血清分型,最后用K-B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检出5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型,均携带tdh、tlh和toxR基因,不携带trh基因,对庆大霉素、氯霉素等13种抗生素100%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100%耐药。结论导致本次食物中毒事件的致病菌为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建议三亚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应根据本地区特点加强对海产品的监测力度,督查餐饮机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责任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黄春梅吴南卫邓瑶李冬梅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
海南省三亚市15例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BA.5.1.3亚型的基因组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选取15例SARS-CoV-2感染病例的鼻咽拭子样本,采用新冠病毒全基因组三代Nanopore测序技术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对病毒的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5株病毒均为BA.5.1.3变异株(Omicron),NextStrain进化分析为22B。15株毒株共同发现了71个核苷酸突变位点,氨基酸的变异位点有54个,其中存在相同的16个同义突变。15株毒株具有5个特有的核苷酸变异,4个特有的氨基酸变异位点,个别毒株还具有其他突变位点。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Omicron BA.5.1.3变异株,此变异株存在引发本地的流行和暴发风险,需要严密持续的对境外输入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毒基因分子特征分析。本研究构建测序方法和分析结果可用于新冠病毒的变异分析和病例溯源,对新冠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林永通黄春梅黄丽菊吴南卫李冬梅莫丽娟陈洁林瑶王建董冰冰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全基因组测序进化分析
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系统在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检测中的运用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阐述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系统在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事件检测中的运用。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对提取的DNA模板进行扩增,扩增后的产物进行全自动毛细管电泳,最后结合自动分析软件对毒力基因特异性条带进行结果判断。结果 37份样品中,检出5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tdh、tlh和toxR基因,不携带trh基因。结论多重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方法可以同时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及其携带毒力基因情况,具有检测快速、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此方法可在疾控机构监测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暴发事件中推广运用。
黄春梅吴南卫邓瑶李冬梅尹江源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多重PCR食物中毒毛细管电泳毒力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