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莫丽娟

作品数:17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三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沙门菌
  • 4篇耐药
  • 4篇病毒
  • 3篇中毒
  • 3篇食物
  • 3篇食物中毒
  • 3篇凝集
  • 3篇耐药性
  • 3篇交叉凝集
  • 3篇副溶血性
  • 3篇副溶血性弧菌
  • 3篇病原学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药敏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机构

  • 17篇三亚市疾病预...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解放军第四二...
  • 1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海南省疾病预...

作者

  • 17篇莫丽娟
  • 9篇邓瑶
  • 6篇林永通
  • 6篇李冬梅
  • 4篇黄春梅
  • 4篇陈洁
  • 2篇徐金平
  • 1篇刘武汉
  • 1篇孙定炜
  • 1篇陈朱
  • 1篇曾雪霞
  • 1篇文萍
  • 1篇陈刚
  • 1篇李祥
  • 1篇王大平

传媒

  • 4篇现代预防医学
  • 4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病毒学报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中国国境卫生...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南省三亚市鼠类及鼠传病原体监测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海南省三亚市鼠类分布及其病原体感染情况,为鼠传疾病预警、开展精准防控和制定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笼夜法,用油条作为诱饵,分别在三亚市天涯区和吉阳区的居民区、酒店、农村、野外等生境以晚放晨收方式捕获鼠类,对鼠种进行形态学鉴定后进行无菌解剖。采集鼠类肝、肾、脾、肺等脏器分别提取DNA、RNA,利用Taqman探针反转录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恙虫病东方体、汉坦病毒、大别班达病毒等4种病原体。数据结果采用Excel 2021和SPSS 26.0软件统计处理数据,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分析。结果共布放有效鼠笼10760只,捕获鼠类229只,鼠密度为2.13%;天涯区鼠密度为1.71%(71/4160),吉阳区鼠密度为2.39%(158/6600),不同地区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P=0.016)。优势鼠种构成比从高至低依次为褐家鼠、小家鼠、黄胸鼠和黄毛鼠,分别为51.09%、31.88%、16.59%和0.44%;鼠密度高峰值分布在1、5和7月。229只鼠中共检测不同脏器标本240份,16份检出致病性钩体,阳性标本率为6.70%(16/240);其中检出阳性鼠肾标本占18.52%(5/27),鼠脾标本占8.33%(2/24),鼠肝标本占7.50%(3/40),鼠肺标本占4.03%(6/149);11只检出病原体阳性鼠中,有4只在不同脏器中均能检出,鼠阳性率为4.80%(11/229),黄胸鼠检出率最高,为7.89%(4/38),其次是褐家鼠占6.84%(8/117),小家鼠和黄毛鼠检出率为0。1月鼠感染率最高,3月检出率为0,不同月份鼠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汉坦病毒、大别班达病毒和恙虫病东方体均未检出。结论海南省三亚市有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传播的风险且鼠密度较高,需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防止钩体病传播。
莫丽娟徐金平李冬梅黄丽菊陈人强吴南卫刘颖刘武汉叶淑颖曾雪霞孙定炜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生物特性
核酸扩增检测结核杆菌DNA与抗酸杆菌涂片镜检结果的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两种不同的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查,以确定不同的检验方法在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痰液、胸腔积液、血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涂片抗酸杆菌镜检,并用18例非结核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患者痰液、血清、胸腔积液结核杆菌PCR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法,其中尤以胸腔积液PCR检测阳性率最高为78.5%,与国内大多数文献报道的56%~87%结果相仿。结论 PCR检测技术对临床上肺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徐金平莫丽娟
关键词:涂片肺结核
海南省琼南地区2012—2021年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 分析海南省琼南地区2012—2021年手足口病的病原学特征,为琼南地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手足口病患者咽拭子或肛拭子标本共3 359份,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分型,使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 359份标本中共检出肠道病毒(HEV)阳性标本1 588份,总阳性率为47.28%,EV71、CoxA16和其他肠道病毒构成比分别为15.37%、23.11%和61.52%,以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为主;2012—2021年的HEV阳性率总体呈V型变化趋势,总阳性率最高为2021年,为66.77%,最低为2016年,为29.32%,不同年份各类病原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05,P<0.001);10年间,海南省琼南地区的EV71类型手足口病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有3个监测年度以CoxA16为优势流行毒株,有7个监测年度以其他肠道病原流行为主,为61.52%;2020—2021年期间以CoxA6型(51.55%)和CoxA16型(30.70%)为主。阳性病例数主要集中在3—12月份,7月份左右为最高峰。男女性别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4,P>0.05),0~3岁年龄组阳性标本数最多,占总阳性数的84.13%。琼南地区五指山市阳性率最高,为62.61%,三亚市阳性率最低,为37.75%。肛拭子标本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标本,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081,P<0.001)。结论 其他肠道病原在海南省琼南地区流行逐渐增强,提示应关注、加强对开展其他肠道病毒病原学的检测和分型,有助于本地区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
黄春梅吴南卫尹江源邓瑶莫丽娟李冬梅陈洁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病原检测
1株与沙门A-F群多价诊断血清交叉凝集的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的检出与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在对日常环境监测水样的监测中发现病原菌的血清学交叉凝集,进行检测与分析。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GB/T4789《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对检测的样品进行病原学的检测。结果由于沙门菌属与枸橼酸杆菌属的部分抗原相同,在血清凝集时容易发生交叉凝集,引起混淆,应加以多种生化试验进行鉴别。结论通过这次对监测样品的检测,提高了对致病菌的分离鉴定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宝贵经验。
林永通吴南卫莫丽娟
关键词:沙门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交叉凝集
一起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路邓葡萄球菌引发食物中毒病原分析
2021年
目的通过一起疑似葡萄球菌引发食物中毒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并结合检测出致病性葡萄球菌病原学分析,为下一步食物中毒处置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对可疑食物及患者呕吐物、肛拭子等进行了几种常见致病原菌分离培养,并直接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基因进行分型,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并做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在食用剩余汉堡中分离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名患者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名患者呕吐物中分离1株血浆凝固酶阴性路邓葡萄球菌,利用PCR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肠毒素基因分型,结果显示,食用剩余汉堡中1株和2株患者肛拭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均为SEA型,为同一型;1株患者呕吐物的路邓葡萄球菌的肠毒素为SEC型。结论该起食物中毒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SEA型肠毒素所导致,血浆凝固阴性路邓葡萄球菌跟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样,也能产生肠毒素同样具有致病性作用,提示路邓葡萄球菌不单纯只是人类皮肤共生菌,或许还跟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具有侵袭性、产肠毒素等致病性,在进行公共卫生流行调查诊断时不能被忽视。
莫丽娟徐金平吴南卫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探讨替加环素治疗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替加环素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计数(WBC)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细菌清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血清PCT、CRP及WBC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血清PCT、CRP及WBC水平较低(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再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细菌清除率及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由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重症肺炎,替加环素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徐金平莫丽娟文萍陈刚王大平
关键词:替加环素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
微量生化鉴定1株沙门细菌结果的分析
2010年
[目的]建立细菌微量生化快速反应鉴定系统,用于细菌检验中的快速诊断。[方法]利用肠杆菌科细菌生化鉴定编码册(第二代15e系统)要求的15种生化组合与被沙门菌A-F多价O血清凝集的细菌培养物进行培养鉴定。[结果]经查系统编码册得出总值为43265,结果为亚利桑那沙门菌。[结论]用细菌微量快速生化反应系统鉴定细菌,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无需特殊设备,成本低廉,所得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各级医院实验室及基层疾控中心应用。
吴南卫邓瑶莫丽娟
关键词:沙门菌
三亚市食物中毒中人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三亚市食物中毒中人感染副溶血性弧菌携带毒素基因及耐药性情况,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9种不同的抗生素药敏纸片,采用K-B扩散法进行耐药检测;用荧光定量PCR扩增法,以检测菌株的TDH和TRH基因。结果经检测的30份菌株,28株携带有TDH基因,阳性率93%,所有菌株均没携带TRH基因。30份菌株对诺氟沙星、头孢曲松、氧氟沙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氯霉素、头孢克洛、氨苄青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亚胺培南、萘啶酸未见有耐药株;青霉素G、苯唑西林、羧苄青霉素全部耐药;头孢噻吩、链霉素部分耐药。结论带有TDH毒力基因是三亚市近年来引起食物中毒中人感染副溶血性弧菌主要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所分离菌株对大多数常见抗生素敏感性高。研究结果为评价引起食物中毒的副溶性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和制定可行的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吴南卫李祥邓瑶莫丽娟冯锦康陈洁朱兰兰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耐药性
一起布利丹沙门菌食物中毒实验室检测及药敏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对某饭店一起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微生物鉴定与药敏分析。方法参考GB/T4789-2003、GB4789-2010进行操作,采用PCR方法快速检测增菌后的目标菌,利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进行生化及药敏鉴定。结果19份标本有4份病人肛拭子和1份蛋糕检出布利丹沙门菌,其他目标菌均未检出,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氧哌嗪青霉素、头孢三嗪、头孢吡肟、噻肟单酰胺菌素、厄他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替加环素和甲氧苄氨嘧啶敏感。结论这次食物中毒是由布利丹沙门菌引起;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快速检测病原菌,结合传统细菌培养进行分析,为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吴南卫邓瑶莫丽娟
关键词:布利丹沙门菌食物中毒药敏
一起猪霍乱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引起食源性暴发事件同源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对三亚市2022年7月15日发生一起食源性暴发事件进行同源性分析,为临床治疗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探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技术在沙门菌同源分析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通过传统的细菌检验方法、PFGE和MALDI-TOF MS技术与临床症状、流行病特征相结合,准确对食物中毒事件溯源分析。结果本起事件中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共14例,均有在同一餐厅就餐经历,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相似,其中1例为该餐厅制蛋炒饭厨师。经病原学培养鉴定显示为猪霍乱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共同引起,其中采集患者14例,检出猪霍乱沙门菌5例,鼠伤寒沙门氏菌3例,阳性率为57.14%(8/14)。环境样本检出1份,食品样本2份。PFGE图谱结果显示9种PFGE型,7株菌株同源性为95.0%,4株菌株同源性为94.0%。结论此次食物中毒原因是食用被猪霍乱沙门菌的蛋炒饭和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猪肉肠。今后应加强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从食品供应源头保证食品安全,严防食源性感染事件发生。同时规范相关人员健康体检,多渠道宣教食源性疾病危害和预防知识也至关重要。
李冬梅莫丽娟尹江源杨昌祖林瑶林永通吴南卫
关键词:沙门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