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燕玲
- 作品数:7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京市江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食管癌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的放疗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淋巴结转移行放射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再次手术切除率低或风险大的患者提供一些治疗参考。方法:收集3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3例;中位年龄61岁。原发病变位于胸上段5例,胸中段21例,胸下段4例。术后TNM分期Ⅱa期5例,Ⅱb期6例,Ⅲ期19例。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2个月。淋巴结转移分布区域:下颈部2例(6.70%),纵隔区22例(73.30%),下颈部+纵隔区3例(10.00%),腹部区3例(10.00%)。28例患者采用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66Gy/33次/6.6周。2例患者采用超分割放疗:总剂量50Gy/45次/4.5周。结果:30例患者经放疗后CR率达10.00%,PR率达83.30%,SD率达6.70%,总有效率(CR+PR)达93.30%。放疗急性反应主要为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气管炎。1-2级放射性食管炎17例(56.60%),1-2级放射性气管炎9例(30.00%)。无3级及3级以上放射性食管炎及放射性气管炎。结论:对于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放疗是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是对不能耐受再次手术或手术效果差的患者,而且放疗的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
- 涂燕玲潘巍徐乐付金平
- 关键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放疗
- 医用射线防护剂灌肠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观察
- 2023年
- 针对盆腔恶性肿瘤放疗致放射性肠炎问题,本文拟采用医用射线防护剂灌肠方式进行解决,并结合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均为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共60位患者,治疗时间为2020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采用随机的研究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均30位患者,分别定义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放疗期间服用“益生菌”,实验组患者服用“益生菌”并同时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剂”进行灌肠。放疗中,放疗后1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放射性肠炎,及放射性肠炎的程度。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放射性肠炎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里急后重、肛门疼痛、贫血等等。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口服“益生菌”并同时使用医用射线防护剂灌肠,与单纯口服“益生菌”,前者可降低放射性肠炎的严重程度,并且降低慢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具体数据,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文针对放疗中及放疗后出现放射性肠炎问题而采取一些预防及治疗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口服“益生菌”联合“医用射线防护剂”治疗放射性肠炎,具有疗效好、实用的优点,可望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 涂燕玲
- 关键词: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性肠炎并发症
- 诱导化疗与巩固化疗治疗Ⅲ期NSCLC患者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和巩固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对无法行手术切除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NSCLC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诱导化疗组与巩固化疗组,各52例。诱导化疗组患者首先接受2个周期的化疗,后给予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组患者首先接受同步放化疗,随后给予2个周期的化疗。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评价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缓解和进展情况、中位生存期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诱导化疗组与巩固化疗组患者血液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中肾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及肺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巩固化疗组的食管炎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化疗组与巩固化疗组患者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维持稳定、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年内巩固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与诱导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铂类化疗药物为基础的诱导或巩固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NSCLC切实可行,相比巩固化疗,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能使患者具有更长的中位生存期。
- 付金平晋发潘巍涂燕玲徐乐陈惠张秀伟
- 关键词:放疗化疗同步放化疗
- 奥沙利铂联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奥沙利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及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0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其中20例采用放疗同步奥沙利铂化疗者纳入同步化疗组,20例采用单纯放疗者纳入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2年局部无进展率、1、2年生存率、远处转移率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步化疗组2年局部无进展率、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同步化疗组2年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同步化疗组患者的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及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奥沙利铂为主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降低远处转移率,并提高患者2年生存率,且不增加毒副反应。
- 涂燕玲陈惠潘巍付金平王夏徐乐
- 关键词:奥沙利铂三维适形放疗非小细胞肺癌
- 双磷酸盐类药物联合大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伴癌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讨大分割放疗联合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骨转移伴癌痛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生化指标、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3年7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40例骨转移伴癌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以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常规分割组和大分割组,各20例。常规分割组剂量为200 cGy/次,总剂量为4000 cGy,每日放疗1次,每周不超过5次,共20次;大分割组剂量为500 cGy/次,总剂量为3000 cGy,每日放疗1次,每周不超过5次,共6次,两组患者均在放疗期间使用双磷酸盐类药物1次。比较两组患者放疗第1天和放疗最后1天疼痛情况,1周内疼痛缓解的患者占比,放疗第1天和放疗最后1天血清前列腺素E2、内皮素、5-羟色胺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放疗第1天比,放疗最后1天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均降低;大分割组中1周内疼痛缓解患者占比高于常规分割组(均P<0.05);但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放疗第1天比,放疗最后1天两组患者血清前列腺素E2、内皮素、5-羟色胺水平均降低,且大分割组较常规分割组更低(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皮肤反应、疲乏、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骨转移伴癌痛的患者,采用双磷酸盐类药物联合大分割放疗,相较于采用双磷酸盐类药物联合常规分割放疗,两种方案均有良好的止痛效果,但前者较后者起效快,疗程短,且不良反应未加重,安全性良好。
- 涂燕玲陈惠
- 关键词:骨转移癌痛双磷酸盐类药物大分割放疗前列腺素E2
- 一种用于放疗室的安全监控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放疗室的安全监控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第一矩形壳体,所述第一矩形壳体的底部开设有腰型槽,所述腰型槽内水平滑移有连接杆,所述第一矩形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杆水平滑移的驱动组件,所述连接...
- 陈杰陈惠潘巍付金平张文君涂燕玲徐乐尹光姚军
- 文献传递
- 64排双源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肿瘤的影像病理评价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析64排双源CT双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腮腺肿瘤的影像病理表现。方法:将2014年12月—2017年12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50例腮腺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都接受CT检查。观察影像病理,分析各扫描期相的CT值。结果:不同类型的腮腺肿瘤在平扫期都显示稍低或者是等密度的结节,腺淋巴瘤三个扫描期相的CT值都比多形性腺瘤要高(P<0.05)。结论:64排双源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腮腺肿瘤影像病理明显,具有诊断价值。
- 王夏陈惠涂燕玲潘巍东强
- 关键词:双期增强扫描腮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