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琪
- 作品数:9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央戏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 电影环形结构的误区形式与界定被引量:1
- 2019年
- 环形结构作为非线性叙事中较晚出现、特征较易识别的细分类型,在其"开头即结尾"的首要表征下,构成首尾叙事相连或继起、故事结束时间或空间重回起点的叙事模式,兼具非线性叙事电影的分段化、多层级叙事视角、多重人物关系,时空交错、碎片化拼贴等非线性共性特征与叙事手段,产生其自身特殊美学意义的同时,亦存在与其他分支类型的特性重叠与认知误区。
- 戴琪
- 新媒介语境下的青年编剧:生存与表达、困境与突破——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文艺沙龙第68期青年编剧圆桌访谈
- 2024年
- 新媒介时代尤其是人工智能语境下,影视编剧面临诸多生存挑战与机遇。青年编剧作为长期以来在某种意义上被忽视的群体,需要对该群体进行关注与研究。为此,北京大学“批评家周末”第68期暨青年编剧“在北大发言”文艺沙龙之“新媒介语境下青年编剧的生存与表达、困境与突破”在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均斋报告厅成功举办。“原创故事创作路径”与共情式“相通性”故事思维,是青年编剧创作的两种重要路径。编导合一的转型生存与剧本工业化实践,是青年编剧重要的产业生存之道。新媒介冲击下,编剧面临受众审美接受变迁、受众故事偏好改变的困境,但同时新媒介又为青年编剧提供了媒介资源库与创意支撑。如何平衡新媒介、人工智能背后的理性、共性与创作背后的感性和个性,是新媒介语境下未来青年编剧需着重探索的重要方向。
- 陈旭光张明浩徐洲赤南镇于法润戴琪满胜宠卞芸璐卢玥(整理)
- 关键词:新媒介语境圆桌论坛
- 从符号、叙事到诗意——当代电视纪录片剪辑艺术修辞分析
- 2023年
- 电视纪录片作为“再现表象”而“表达意义”的典型记录类视听传播艺术形态,拥有独特的叙事表意体系及传播投放媒介特性,通过“符号语境—文化语境—故事语境—审美/艺术语境”的集纳与建立,借由剪辑艺术修辞中“节拍动作单元—场景动作单元—情节动作单元—诗意动作单元”四大层级方略,完成了“从外延到内涵”“从符号、叙事到诗意”的美学表达。
- 戴琪陶涛
- 关键词:电视纪录片
- 爱情题材的多维度探索、叙事跨越与女性表达——对谈姚婷婷导演
- 2024年
- 在当代中国电影的版图上,青春和爱情是常见的主题之一。近年来,国产青春/爱情电影在市场上不断发展,许多导演在这一领域努力创新。姚婷婷导演以豆瓣高分青春爱情网剧《匆匆那年》为起点,进一步创作了校园青春电影《谁的青春不迷茫》、爱情奇幻电影《我在时间尽头等你》、职场爱情电视剧《请叫我总监》、爱情题材VR影片《时光投影里的秘密》等,持续探索该类型片的创作方法。本次访谈将从姚婷婷的个人创作经历出发,结合她对青春、爱情题材电影的独特见解,深入探讨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以及在当下影视行业发展进程中创作者应具备的革新意识和应变能力,以期为未来同类型电影的创新与实践提供借鉴。
- 王钦厅戴琪于映菡姚婷婷
- 关键词:青春电影当代中国电影类型电影爱情题材爱情电影
- 陈怀皑戏曲电影创作研究被引量:2
- 2023年
- 戏曲电影作为第三代导演代表人物陈怀皑创作序列中的重要构成与独特景观,在其十余部戏曲电影创作实践中,他始终秉承着戏曲与电影双向化用、增补、融合的辩证思考,完成了高度虚拟化的戏曲程式到“上镜头性”电影视听文本的转化,建立了戏曲电影独有的美学修辞体系。本文以陈怀皑导演“十七年”以来所执导的存世作品为分析文本,从创作谱系、方法、母题、美学四个层面进行陈怀皑戏曲电影产制范式、特征规律的总结,试图进一步对当下戏曲电影书写,展开鉴往知来的反思性与指导性对话,出具参照性与能产性实务策略与技法经验总结。
- 戴琪
- 关键词:戏曲电影创作美学
- 电影环形结构跨时空、多线索非闭合叙事模式——以影片《暴雨将至》为例
- 2019年
- 环形结构作为非线性叙事电影中内容、形态较晚形成的细分类型,因其结构精巧与逻辑的可还原性、严谨性,而形成独具特质的风格化结构形式。本文以电影环形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影片《暴雨将至》为例,力图进行环形结构的完整辨析界定,辨析其具体叙事模式的线性还原特征规律,并进行观众接收层面与结构应用意义的探讨。
- 戴琪
- 《天将雄师》:“个人化”的视听想象与武侠表述
- 2015年
- 《天将雄师》在延续李氏武侠创作风格的同时,过于"个人化"的视听想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影片自我逻辑的建立与发展,割裂了叙事的真实性。影片中所构建的以"绝对男性"为主导的武侠世界与域外国家想象,亦在表述之中呈现出式微之势。
- 武亚军戴琪
- 关键词:武侠电影视听语言风格化影像风格
- 对谈导演宋灏霖:影像创作的整体观、假定性、“零度叙事”及“工业美学意识”
- 2024年
- 国产青春电影曾凭借小成本、高票房的商业价值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因其能唤醒青春记忆、回顾年少时光而受到大量观众喜爱。近年来,许多导演致力于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青春电影,其中,宋灏霖导演的《五个扑水的少年》改编自日本同名电影,以本地化改编策略和贴近生活的“平视视点”,为观众奉上一场视听盛宴的同时,对国产青春电影的类型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
- 宋灏霖戴琪于映菡
- 关键词:假定性视听盛宴青春记忆影像创作美学意识
- 对谈导演刘伽茵:《不虚此行》的生活镜像,真实美学与生命体验
- 2024年
- 《不虚此行》(2023)作为导演刘伽茵的最新力作,通过对生命故事的温情书写,传递了对普通人人格尊严的尊重,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不仅在内容上实现了对真实生活的细腻复现与深刻演绎,更在表达层面成为她个人精神世界的自传与自省。本文旨在通过回顾刘伽茵从早期《牛皮》系列到《不虚此行》的创作轨迹,探讨她如何在作品中巧妙融合真实性与艺术性,拓展剧情片与纪录片的边界,以及这种融合如何提升影片的美学价值,并以其对生活本质的关注与思考赋予影片深远的社会意义。
- 刘祎祎何清怡戴琪刘伽茵
- 关键词:真实美学人格尊严剧情片生命体验自省生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