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超
- 作品数:17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潍坊市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社会学更多>>
- 水通道蛋白-4在脑转移瘤表达及其中医研究进展
- 2015年
- 脑转移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生不仅代表恶性程度高,往往也是治疗失败、预后差的主要因素。水通道蛋白-4作为一类具有高选择性特异性蛋白家族成员,与脑转移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传统中医将脑转移瘤的病机归结为风、痰、毒、瘀等方面,治则以醒脑开窍、活血化瘀、化湿利水为主。近年来,以AQP4为靶点的抗瘤中药已成为研究热点并逐渐受到关注。因此,对AQP4作用机制的具体探讨,有望为脑转移瘤的中医治疗提供新途径。
- 汪丛丛周超庄静高宁刘瑞娟孙长岗
- 关键词:脑转移水通道蛋白-4中医治疗
- 从活血化瘀类中药探讨骨髓造血干细胞“小生境”CXCR4-CXCL12轴平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被引量:8
- 2015年
-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发生在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具有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能力的造血干细胞在体内增殖、分化、迁徙、转移保持平衡,主要归功于稳定的造血微环境,即"小生境",它包括微血管系统、基质干细胞、细胞外基质和多种细胞因子。而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CXCL12及造血干细胞表面受体CXCR4组成的生物轴(CXCL12-CXCR4 biological axis)是调节造血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影响因子。现代研究发现,"活血化瘀"类中药不仅可以干预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而且影响"干细胞循环",就其循环过程来看,与活血化瘀法"祛瘀血"层面的观点相吻合;从循环结果来看,与活血化瘀法"生新血"层面的观点相吻合。文章意在探讨造血干细胞小生境中CXCR4/CXCL12轴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能存在的特殊生物学机制,从造血干细胞生物学行为层面探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找到可能存在的新突破点——造血微环境,进一步为以后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
- 滕文静周超秦宝宁曹晓靖孙长岗刘泽旺李有杰马家栋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造血干细胞
- 网络药理指导下大黄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与分子对接技术等方法论的不断创新,为探索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的发生发展机制及中药治疗CML的内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研究在CML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构建与分子对接技术指导,并进行体外实验验证,探讨大黄干预CML的内在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使用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筛选CML相关基因,导入Cytoscape 3.2.1实现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可视化,插件CentiScaPe 2.1实现网络拓扑分析。大黄活性小分子物质从第三方数据库获取,Chemoffice 8.0与SYBYL 8.1对其再构建、结构优化,得到大黄小分子配体结构库,再通过Surflex-Dock模块与受体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打分后得到关键靶标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3,MAPK3)。随后针对其进行实验验证,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对照组(无药血清)与实验组(1.2、6、12g/kg的大黄含药血清)在24、48、72、96h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MAPK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由705个节点(蛋白质)和2 058条边(相互作用)组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出关键靶标MAPK3。MTT法结果表明大黄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且抑制率与动物给药剂量(所获含药血清)高低与作用时间成正相关。各实验组48、72、96h抑制作用优于24h,P<0.05;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大黄能显著降低MAPK3蛋白的表达。结论 CML是一个受多基因、多功能蛋白调控的复杂疾病,MAPK3很可能是CML的关键节点,而大黄可通过降低MAPK3蛋白的表达干预K562细胞增殖。
- 朱帅李梅刘丽娟庄静刘存魏峻玉王璐周超孙长岗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子对接
- 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对滑膜肉瘤生物学通路探索
- 2017年
- 目的滑膜肉瘤(synovial sarcoma,SS)是一种来源不明的软组织恶性肿瘤,临床上较少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从分子层面了解滑膜肉瘤并发现其相关生物学通路,以此寻找其治疗靶点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通过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滑膜肉瘤的生物学通路,以期发现其相关作用靶点。方法通过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筛选出滑膜肉瘤相关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和插件Agilent Literature Search进行文本挖掘并建立滑膜肉瘤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插件Clusterviz,发现网络中可能包含的分子复合物;基于DAVID富集分子复合物的生物学通路。结果通过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筛选出滑膜肉瘤相关基因有67个;采用Cytoscape软件挖掘出滑膜肉瘤相关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包含489个节点(蛋白质)和1 414条边(相互作用关系);Clusterviz插件发现其可能包含6个分子复合物;通过DAVID对这6个分子复合物进行富集,获得其相关生物学通路,以错误发现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最终获得分子复合物1有7条通路,分子复合物2有45条通路。分子复合物3、4、5和6的细胞通路FDR值均>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子复合物1主要与p53信号通路及细胞因子调节有关,且与膀胱癌有相关性;分子复合物2涉及通路较多,说明滑膜肉瘤的发生是一个受多种细胞通路、多基因构成的网络协同调控的复杂过程。
- 魏峻玉周超刘丽娟刘恭喜孙铮迪孙长岗
- 关键词:滑膜肉瘤分子生物学通路
-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指导下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机制探究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通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构建、分析与体外实验验证两部分,探讨青黄散治疗CML的有效分子学机制。方法:筛选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得CML相关基因,STRING用于进一步文本挖掘并构建CML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互作数据读入Cytoscape后,插件Centi Sca Pe和Cluster Viz用于实现拓扑和聚类分析,DAVID数据库富集关键通路信息。然后针对关键基因c-myc设计体外实验,制备青黄散含药血清,MTT法检测阴性对照组(无药血清)与实验组(5%、10%和20%青黄散含药血清)在24、48、72 h对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由416个节点(蛋白质)和2792条边(相互作用)组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出关键基因c-myc。实验结果表明,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能有效的抑制K562细胞增殖,且青黄散含药血清能有效抑制c-myc的表达,两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L是一个受多基因调控、多信号通路传导的复杂疾病,c-myc很可能是关键节点,而青黄散对K56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机制之一是降低c-myc的表达。
- 刘存刘丽娟周超庄静孙月王璐朱帅孙长岗
- 关键词:青黄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C-MYC
- 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探讨天花粉蛋白对乳腺癌MCF-7/PTX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构建人乳腺癌MCF-7/PTX细胞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预测细胞关键靶点,从凋亡耐药途径观察天花粉蛋白对MCF-7/PTX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方法:通过在线基因银行数(GenBank)筛选获得MCF-7/PTX细胞相关基因;使用STRING进行文本挖掘并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应用插件Centiscape 2.2实现拓扑分析;基于拓扑分析所得的关键因子,选取Bcl-2基因为研究指标;MTT法检测TCS对MCF-7/PTX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Western Blot检测TCS对MCF-7/PTX细胞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通过"GenBank"筛选获得MCF-7/PTX细胞相关基因134个,软件STRING挖掘出MCF-7/PTX细胞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包含1194个节点(蛋白质)、19733条边(相互作用关系);插件Centiscape 2.2分析得出关键节点Bcl-2。实验表明TCS对MCF-7/PTX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对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升高,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不同浓度TCS作用于MCF-7/PTX细胞72 h,Bcl-2蛋白的表达下调,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TCS通过下调MCF-7/PTX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来发挥耐药逆转作用。
- 臧传鑫刘瑞娟魏峻玉赵文歌刘存周超孙长岗
- 关键词: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天花粉蛋白
- 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指导下土大黄苷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近年来,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及分子对接技术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领域十分活跃的一部分,逐渐成为链接中药应用与现代化的重要纽带。本研究基于分子对接技术与网络药理学分析,探讨中药大黄活性成分土大黄苷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cytic leukemia,CML)相关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寻求土大黄苷作用与CML的可能机制。方法前期研究中构建了CML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了CML关键靶点蛋白,作为本研究的受体;通过软件Chemoffice 8.0构建土大黄苷的分子结构,导入SYBYL软件中,进行一系列数据处理,作为本研究的配体。利用SYBYL 8.1软件的Surflex-Dock模块进行分子对接,用配体-受体亲和力的一致性评分函数进行打分,并对氢键及其结合部位进行观察、分析。进一步对分子对接结果进行文献验证。结果得到土大黄苷与CML19个相关基因之间的分子对接评分及氢键数,其中与JUN(2G01)受体对接得分及氢键数是最高的,说明土大黄苷与JUN(2G01)结合最好,可以推断JUN(2G01)是土大黄苷优先选择的作用受体。其次,得分较高的还有SRC(SRC)、JAK2(5AEP)、MAPK14(2YIX)、FRAP1(3OAW)、MAPK8(3PZE)和PARP1(1U5Y)等。结论大黄活性成分土大黄苷对CML的作用机制是多靶点、多途径相互作用的,其作用受体可能与JUN、SRC、JAK2、MAPK14、FRAP1、MAPK8和PARP1等基因相关。
- 庄静刘丽娟周超刘瑞娟冯福彬孙长岗于金明
-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土大黄苷蛋白质相互作用
- 大黄虫丸对基因转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趋化因子受体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能作用机理。方法将CXCR4基因定向克隆到含有双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 Bud CE4.1,经转染入K562细胞,筛选获得能稳定高表达人CXCR4蛋白的K562/CXCR4细胞。16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大黄虫丸大、中、小剂量组,每组4只。大黄虫丸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大黄虫丸270、135、70 mg/ml灌胃,每次3ml,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3 ml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给药3天,第3天每隔2h给药1次,连续给药3次,末次给药1 h后,心脏采血,分离血清,制备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K562/CXCR4细胞增殖的影响,TUNEL法检测其对K562/CXCR4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CXCR4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大黄虫丸大、中、小剂量组细胞在24、48、72、96 h时吸光度A490均明显降低(P<0.01);大黄虫丸大、中、小剂量组作用时间越长、药物浓度越高,细胞的抑制率越高。空白组细胞凋亡率为0.28%,大黄虫丸大、中、小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79%、28.91%和10.14%。大黄虫丸大、中、小剂量组细胞中CXCR4表达较空白组明显降低,并且随剂量增大CXCR4表达降低。结论大黄虫丸可能通过抑制K562/CXCR4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影响CXCR4的表达,进而干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滕文静周超曹晓靖秦宝宁杨静邓来军孙长岗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增殖细胞凋亡趋化因子受体4
- 基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探讨化痰散结方对三阴性乳腺癌Hedgehog信号通路相关蛋白Gli1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在构建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基础上,探讨化痰散结方对TNBC MDAMB-231细胞增殖抑制作用以及对Hedgehog(Hh)通路转录因子Gli1表达的影响。方法:筛选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获得TNBC相关基因;使用STRING进行文本挖掘并构建TNBC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将互作数据读入Cytoscape3.4.0,分别应用插件JEPETTO 1.3.1和MCODE1.4.2实现拓扑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DAVID数据库富集关键通路用于表征簇的生物学重要性。针对关键通路Hh及其转录因子Gli1,采用MTT法检测化痰散结方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Western blot法检测Gli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构建了由1 537个节点(蛋白质)和23 681个边(相互作用)组成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出关键通路H h信号传导通路和基因G l i1。实验结果表明化痰散结方能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并能降低Gli1蛋白的表达。结论:TNBC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是一个受多信号通路传导、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其中H h通路及其下游转录基因G l i1很可能是关键节点,而化痰散结方对MDA-MB-23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机制之一是降低Hh通路中Gli1的表达。
- 刘存刘丽娟周超庄静孙月朱帅孙长岗
- 关键词:化痰散结方三阴性乳腺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HEDGEHOG信号通路GLI1蛋白
- 大黄虫丸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从细胞增殖和凋亡角度探讨大黄虫丸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可能机理。方法 16只裸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每组4只。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浓度为1.97、0.9、0.45 g/ml的大黄虫丸溶液灌胃,每组0.2 ml/(10 g·d),每日1次,连续7天,空白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停药次日,分离血清制备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应用MTT法检测大黄虫丸含药血清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系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对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用Annexin V FITC/PI法检测对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中药高剂量组在72 h时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中药中、低剂量组(P<0.01)。中药各剂量组克隆形成率较空白组明显下降(P<0.01),中药中、高剂量组克隆形成率明显低于中药低剂量组(P<0.01)。中药高剂量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晚期凋亡率及合计凋亡率均较中药低、中剂量组升高明显(P<0.05或P<0.01)。中药低、中、高剂量组G0/G1期细胞显著高于空白组,G2/M期细胞下降(P<0.01),并且以中药高剂量组明显。结论大黄虫丸能抑制K562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将其阻滞于G0/G1期,并且高剂量的大黄虫丸效果最好。
- 秦宝宁滕文静周超曹晓静刘泽旺汪丛丛吕庆亮孙长岗
- 关键词:大黄[庶虫]虫丸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细胞增殖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