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城
- 作品数:20 被引量:15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一种基于选择性剔除技术的中药效应物质辨识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选择性剔除技术的中药效应物质辨识方法,该方法选取中药材,经提取得到提取物,利用制备液相色谱剔除中药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以中药材功效作为相关评价指标,然后分别对剔除的主要成分和剔除主要成分后的样品进行多...
- 唐于平瞿城王林艳金益段金廒
- 文献传递
- 丹参—红花药对配伍效应与物质基础研究
- 本论文研究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丹参-红花配伍活血化瘀功效物质与协同增效相互作用研究”(81573714)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项目(BRA2016387)中的部分研究内容。论文共分为四章,具体的研...
- 瞿城
- 关键词:丹参红花活血化瘀
- 文献传递
- 经典名方中芡实的本草考证被引量:4
- 2024年
- 通过查阅古代相关本草、医籍、方书及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经典名方中所用芡实的名称、基原、产地、品质评价、采收加工与炮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考证。结果表明芡实最早以“鸡头实”之名被本草收载,自明代以来以“芡实”为正名并延续至今,另有“雁喙实”等别名;历代所用基原古今一致,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然因长期的人工驯化,致使品种随产地的不同而不同,有北芡、苏芡之分;芡实入药部位为成熟种仁;古代著录的产地主要有山东、江苏、河南等地,自明清以来推崇苏州所产的苏芡;近代以来逐步总结形成芡实以颗粒饱满、断面白色、粉性足、无碎末者为佳的性状品质评价方法;历代采收时间主要为“八月”或“逢秋采实”;历代炮制方法主要有去皮作粉、蒸后舂粉、晒干、炒等,延续至今形成了净制、炒制两大主流炮制方法。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易黄汤中芡实选用芡E.ferox成熟种仁,结合原方炮制要求,建议参考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炮制通则中清炒法炮制。
- 高子轩瞿城严辉夏玲郭盛詹志来
- 关键词:经典名方芡实本草考证基原
-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的醌式查尔酮碳苷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的醌式查尔酮碳苷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对红花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经过波谱和质谱数据分析表明从红花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式Ⅱ),为首次分离得到的醌环为1,5‑环...
- 唐于平乐世俊段金廒瞿城金益
- 文献传递
- 基于化学计量学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比较研究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活血化瘀作用被引量:18
- 2017年
- 基于主成分分析(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乙醇、50%乙醇和水)对急性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优选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作用的最佳提取方式。采用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共同刺激复制大鼠急性血瘀模型,通过测定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沉(ESR)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剂量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通过测定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P),观察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及血小板聚集的影响。采用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的总活血化瘀效应。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与模型组比较,不同制法丹参-红花药对低、中、高3个剂量给药组均能较好地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指标,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综合PCA、聚类热图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指数法评价得出,丹参-红花药对不同制法、不同剂量组中50%乙醇高剂量组的活血化瘀作用最好;相同剂量下,不同制法中50%乙醇给药组活血化瘀效应较好。以上结果说明,不同制法丹参-红花药对能明显改善血瘀大鼠的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异常,且50%乙醇提取丹参-红花药对活血化瘀的作用最优,为临床更有效应用丹参-红花提供了科学依据。
- 瞿城唐于平史旭芹周桂生尚尔鑫尚丽丽郭建明刘培赵菁赵步长段金廒
- 关键词:丹参红花急性血瘀化学计量学
-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的醌式查尔酮碳苷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的醌式查尔酮碳苷二聚体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对红花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经过波谱和质谱数据分析表明从红花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式Ⅱ),为首次分离得到的醌环为1,5‑环...
- 唐于平乐世俊段金廒瞿城金益
- 文献传递
- 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的醌式查尔酮与黄酮醇结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肿瘤活性和抗炎活性的醌式查尔酮与黄酮醇结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对红花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经过波谱和质谱数据分析表明从红花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式Ⅰ),为首次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醌式查尔...
- 唐于平乐世俊段金廒瞿城金益
- 文献传递
- 丹参和红花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由丹参和红花组成的组合物,丹参和红花的重量比为5:1~5:2。本发明对大量古今方剂和中医应用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在丹参和红花药对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将丹参与红花中的活性成分按照化学结构类型进行分类,运用HPLC‑...
- 唐于平瞿城庞汉青段金廒宿树兰
- 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探讨丹参-当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CIS)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Swiss 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丹参和当归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并通过检索PubMed、中国知网相关文献进行补充;通过GeneCards、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CIS的潜在靶点;将丹参-当归治疗CIS的共有靶点导入String 11.0平台,构建活性成分与疾病靶点蛋白的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可视化网络;将共有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核心靶点-通路网络;利用AutoDock软件对疾病-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中度值排名前6的核心靶点和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检索到82种活性成分,其中丹参65个、当归17个,潜在作用靶点787个,疾病靶点671个,共有靶点76个。度值排名前6的活性成分为丹参醇B、丹参新醌D、木犀草素、阿魏酸、藁本内酯、丹参酮ⅡA,核心靶点为MAPK14,MAPK1,AKT1,PTGS2,EGFR,JAK2。共获得GO功能条目2545个,其中生物学过程2244个,细胞组成128个,分子功能173个,分别涉及对脂多糖的反应、膜筏、内肽酶活性等;KEGG信号通路152条,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钙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证明了6种活性成分与其相应核心靶点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丹参-当归治疗CIS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调控特点,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调节自噬功能等有关。
- 王红王红蒋征刘玲崔永伟瞿城
- 关键词:丹参当归缺血性脑卒中网络药理学
- 轮作对芡实生长、品质及根部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究芡实-小麦轮作对芡实生长、品质及根部土壤环境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不同轮作年限下芡实生长指标、种仁产量、抗性淀粉含量进行测定,通过代谢组学分析,检测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研究根部土壤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结构的变化。结果:轮作显著提高了芡实的生长指标、种仁产量、抗性淀粉和有机酸及黄酮类成分含量,提升了药材品质。轮作还增加了根部土壤中的有效钾、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酶活性。轮作处理使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增加,并使镰刀菌属Fusarium等有害菌的相对丰度降低。结论:芡实-小麦轮作能提升土壤营养并改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有效提高芡实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初步揭示了芡实-小麦轮作种植体系的科学内涵,并为实现芡实优质高产的生态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迪帅程雪梅蒋征瞿城严辉严辉
- 关键词:芡实轮作土壤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