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曦
- 作品数:28 被引量:20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医院协会医院管理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上海市闵行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分析闵行区婴幼儿轮状病毒(human rotavims,HRV)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闵行区婴幼儿HRV腹泻监测点医院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97份,HRV检出率为15.31%(122/797)。HRV检出季节分布明显,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形成一个高峰,检出率分别为40.0%、46.91%及25.76%,峰顶位于12月份。检出率最高为12~〈18月龄组,为24.32%(45/185),不同月龄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8.479,P=0.001)。以散居婴幼儿为主,占95.08%(116/122);幼托机构婴幼儿占4.92%(6/122)。户籍婴幼儿占22.13%(27/122);非户籍占77.87%(95/122)。临床症状属于中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6~10分)的阳性数占阳性标本总数的59.84%(73/122),28.69%(35/122)属于轻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1~5分),11.48%(14/122)属于重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11分),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7.367,P=0.002)。其中20例行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rotavim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RV),接种率为16.39%(20/122),2例有2剂次接种史,18例有1剂次接种史。结论HRV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散居婴幼儿家长中开展季节性防范工作尤为重要,建议对小于12月龄婴幼儿在HRV感染高峰前做好ORV疫苗接种等防治工作。
- 余峰曾玫杜艳张莉萍苏华林陆佳金宝芳王烨梅克雯汪曦
-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患儿家长粪便标本阳性标本感染性腹泻
- 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上海市闵行区疫苗冷链监测系统运行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建立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疫苗冷链监测系统,分析评价系统运转质量,为进一步完善疫苗冷链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12月上海市闵行区冷链监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⑴2012年7月—2014年12月上海市闵行区冷链监测系统共监测到4 551次报警,其中高温报警2 038次,低温报警1 614次,断电报警899次。报警原因分析显示:冷链设备故障、供电故障及监测设备故障分别占77.74%、19.75%及2.50%。报警规范处置率为99.82%(4 543次)。⑵非医用冰箱冷链评估值的M、Q1、Q3均相对较高,四分位数间距(Q3-Q1)较大,温度稳定性较差;医用冰箱、冷库的冷链评估值的M、Q1和Q3相对较低,温度稳定性较好。⑶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冷链管理质量高于产院及其他接种门诊(大中专院校、犬伤门诊和特需门诊)。结论上海市闵行区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疫苗冷链监测系统技术可靠,各级冷链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疫苗储存设备温度运转情况、报警接收和处置情况,系统能够智能地评估各接种单位的冷链设备现况及冷链管理质量,冷链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层次提高。
- 张莉萍杜艳汪曦金宝芳王烨梅克雯陆佳
-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疫苗
- 上海市闵行区大规模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对上海市闵行区2010年开展的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大规模补充免疫(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前后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对比分析,为加速消除麻疹进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MCV-SIA当年及前5年(即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和后5年(即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后第2个5年(即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麻疹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0年MCV-SIA后麻疹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由SIA前5年年均发病率155.96/100万下降到SIA后第2个5年年均发病率2.84/100万,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5.82,P<0.01)。<8月龄儿童所占比例由MCV-SIA前5年的15.46%下降到5.88%,10~14周岁MCV-SIA后第2个5年占比增大,由7.81%增至13.83%,MCV-SIA前<8月龄儿童、无免疫史的外来务工人员及上海市成人均为麻疹的易感人群,MCV-SIA后国际学校学生及无业人员成为麻疹发病重点人群。SIA后第1个5年共95例麻疹病例获得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其中本土H1a基因型93例,占97.89%;A基因型2例,占2.11%;SIA后第2个5年共7例均为中国本土H1a基因型,占100%。结论MCV-SIA及以后开展的消除麻疹综合防控措施对闵行区麻疹发病及流行起到有效遏制作用,但本土病毒传播还未能阻断,开展常态化消除麻疹工作同时还需与多部门合作加强外籍学校及无业人群的麻疹防控措施。
- 杜艳陈泓泓张莉萍金宝芳王烨梅克雯汪曦田秀红
- 关键词:麻疹疫苗流行病学特征
- 上海市闵行区2015—2018年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不同应急接种方案效果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2015—2018年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应急接种方案效果,为今后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闵行区2015—2018年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及病例的相关资料,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防控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的不同应急接种方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015—2018年,闵行区校园共报告发生水痘聚集性疫情132起,报告病例总数为1 371例,其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9月—次年1月),其次为春季(每年的3—5月);托幼机构和小学是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的高发机构;84.39%的病例为水痘突破病例,其中小学水痘突破病例占比最高。接报1例水痘病例时开展水痘疫苗应急接种方案可有效缩短水痘聚集性疫情平均持续时间。结论闵行区秋冬季校园水痘聚集性疫情形势严峻,托幼机构和小学是水痘聚集性疫情的高发场所,水痘突破病例占比较高。应加强秋冬季校园、特别是托幼机构和小学水痘聚集性疫情的防控,密切接触人群及早进行水痘疫苗应急接种,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范围,缩短疫情持续时间。
- 吴晓婷汪曦梅克雯张莉萍陆佳
- 关键词:水痘聚集性疫情应急接种
- 2013—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老年人接种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异常反应监测被引量:17
- 2019年
- 目的评估2013年9月15日—2018年8月31日期间,上海市闵行区≥60岁老年人群接种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后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对接种过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的≥60岁老年人群进行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监测。结果主动监测的AEFI报告发生率为167.64/10万,未见罕见严重AEFI;被动监测AEFI报告发生率为41.86/10万,主要为一般反应(36.84/10万),以局部红肿和发热为主。54.00%的AEFI发生在疫苗接种后24 h内,且一般反应持续时间均未超过3 d。AEFI报告发生率为2.50/10万,为血管水肿和淋巴结肿大。经统计学分析,主动监测和被动监测的AEFI报告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5)。结论 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以在老年人群中大规模接种。
- 汪曦金宝芳吴晓婷王烨梅克雯张莉萍
- 关键词:老年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 上海市闵行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免费肺炎疫苗接种行为的认知和态度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免费肺炎疫苗接种行为的认知和态度情况。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对免费肺炎疫苗的接种意愿将其分为愿意接种组和拒绝接种组,然后分别从两组中各抽取910人,并在接种疫苗前利用自制《肺炎疫苗接种行为认知和态度量表》进行调查。通过t检验分析两组老年人在肺炎疫苗接种行为的认知和态度中有无差异,通过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老年人接受免费肺炎疫苗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愿意接种组和拒绝接种组老年人在肺炎疫苗接种益处知觉、针对疫苗接种行为的价值观、肺炎罹患严重性认知、肺炎易感性认知和疫苗接种障碍知觉这5个维度的得分经t检验,结果分别为21.691、6.105、9.882、5.670、-7.1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量表所涉及的5个维度中,益处知觉(B=0.610,P<0.01)对老年人是否愿意接种免费肺炎疫苗的影响较大,障碍性知觉(B=-0.452,P<0.01)和严重性知觉(B=0.311,P<0.01)影响程度次之,易感性知觉(B=0.289,P<0.01)影响较小,价值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量表所涉及维度外,退休前从事商业、服务行业工作、年收入在1万~10万元、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对免费肺炎疫苗的接受度较高。结论上海市闵行区60岁以上老年人群对免费肺炎疫苗接种意愿与其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和态度显著关联,通过对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宣传肺炎疫苗接种后的益处,有助于提高该人群肺炎疫苗接种意愿。
- 陆佳梅克雯王烨金宝芳汪曦杜艳陈泓泓张莉萍
- 关键词:肺炎疫苗老年人
- 2010-2015年上海市闵行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0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自2010年大规模麻疹强化免疫后至2015年麻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专报系统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闵行区麻疹病例,描述病例的时间、年龄和人群分布等特征。结果 2010-2015年期间上海市闵行区共确诊麻疹病例40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8/10万。其中2011年发病率最低(0.36/10万),2015年发病数/率均超过历年水平。除2011年外,非户籍流动人员发病率显著高于户籍人口。3月至5月为病例集中出现的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和20~40岁的青壮年。散居儿童、商业服务人员和工人、农民及民工等是麻疹高发人群。44.67%的麻疹病例在发病前7~21天有医院出入史。结论经过2010年麻疹强化免疫活动,闵行区麻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但自2012年以后,闵行区麻疹发病情况有所反弹,提示消除麻疹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做好适龄儿童的麻疹常规免疫和流动人口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院内感染控制,规范麻疹病例管理,有助于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实现消除麻疹的目标。
- 汪曦金宝芳王烨陈泓泓陆佳梅克雯张莉萍
- 关键词:麻疹强化免疫流行病特征
- 上海市闵行区0~6岁儿童家长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决策关键信息及获取途径分析被引量:15
- 2022年
- 目的 了解上海市闵行区0~6岁儿童家长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决策关键信息及获取途径,为进一步明确公众健康信息需求,提高预防接种宣教工作质量与效率,优化宣教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3—6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在闵行区13个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中纳入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的0~6岁儿童家长1 334名,开展问卷调查。结果 疫苗的安全性(849名,63.64%)与儿童的健康状况(687名,51.50%)是儿童家长进行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决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小年龄段儿童(≤6月龄,OR=1.44)、中高家庭月收入(10 001~30 000元,OR=1.59)的儿童家长,较为依赖同事、家长形成的信息圈,受到同伴效应的影响;高学历(硕士及以上)家长倾向于依从医生朋友的建议;首次接种非免疫规划疫苗(OR=1.79)倾向于接受接种点医生的介绍和推荐。结论 明确儿童家长预防接种信息需求,结合不同儿童家长特征,开展有所侧重的预防接种宣教,能有效提高非免疫规划疫苗的接受度。
- 关百初陆佳梅克雯汪曦张莉萍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肺炎疫苗接种行为认知和态度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评价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编制肺炎疫苗接种行为认知和态度量表,并评价该量表的信度、效度。方法本研究以上海闵行区常住6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读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初定条目;通过走访对部分老年人进行走访修正条目,形成量表初稿。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全区13个街(镇)中抽取适量人员,共300名,在调查对象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抽样人员实施调查,收集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疫苗接种相关行为认知和态度等信息,并在2周后从该300人中随机抽取50名进行重新测量。运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7.0软件对量表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肺炎疫苗接种行为认知和态度量表由17个条目组成,分为5个维度,包括肺炎易感性认知、肺炎罹患严重性认知、肺炎疫苗接种益处知觉、疫苗接种障碍知觉及疫苗接种行为的价值观。探索性因子分析的KMO(Kaiser-Meyer-Olkin)统计值为0.804,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解释总变异为69.030%。各条目在相应维度上的负荷介于0.428~0.839之间,条目与所属维度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量表总Cronbach’sα为0.802,各维度Cronbach’sα介于0.444~0.927之间;2次测量结果的内部相关系数ICC为0.823,提示量表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信度。结论所编制的肺炎疫苗接种行为认知和态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用于60岁以上老年人肺炎疫苗接种行为认知和态度水平测量。
- 陆佳王烨金宝芳汪曦杜艳梅克雯张莉萍
- 关键词:肺炎疫苗量表信度
- 低浓度一氧化碳对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背景]针对低浓度一氧化碳(CO)暴露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短期效应,在不同地域不同的人群中开展流行病学研究,可为制定控制大气CO污染的行政决策提供参考,为CO毒理、生理学研究提供线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的]定量评价低浓度CO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短期效应。[方法]收集2013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上海市闵行区居民总心脑血管疾病及冠心病、中风的每日死亡数据以及同期上海市大气污染物[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和气象资料(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及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将当日至前5 d单日滞后(lag0~lag5)的污染物浓度和当日至前1、3、5 d的污染物浓度移动平均值(lag01、lag03、lag05)分别引入模型,分析低浓度CO与总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风死亡的关联性,然后同时引入其他大气污染物进行多污染物模型拟合。以超额危险度(ER)及其95%可信区间(CI)表示增加的死亡风险。[结果]研究期间,CO的每日质量浓度(下称浓度)为(0.74±0.28)mg·m^-3,远低于我国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4 mg·m^-3),浓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周期性。闵行区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总数为19544人。单污染模型中,CO与总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风死亡风险的关联均在lag05时最高,CO浓度每升高0.1 mg·m^-3,居民总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和中风死亡风险升高,其ER(95%CI)分别为2.23%(1.34%~3.12%)、1.53%(0.19%~2.89%)和2.76%(1.57%~3.97%)。双污染物模型中,在分别调整了PM2.5、PM10、SO2和NO2以后,其效应失去了统计学意义。在最大效应滞后时间(lag05)条件下,CO浓度与3类死因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均呈近似线性的缓慢上升状态,且无明显阈值。[结论]低浓度CO暴露对人群总心�
- 应圣洁陈丽顾怡勤汪曦陈林利李传奇
- 关键词:一氧化碳心脑血管疾病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