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烨

作品数:54 被引量:402H指数:11
供职机构: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闵行区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国家艾滋病防治社会动员经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4篇艾滋病
  • 13篇疫苗
  • 11篇接种
  • 10篇流行病
  • 10篇流行病学
  • 7篇预防接种
  • 7篇水痘
  • 7篇病毒
  • 6篇麻疹
  • 5篇流动人口
  • 5篇肺炎
  • 4篇疫情
  • 4篇自愿咨询
  • 4篇自愿咨询检测
  • 4篇免疫
  • 4篇老年
  • 4篇老年人
  • 4篇病例
  • 3篇娱乐场所
  • 3篇水痘暴发

机构

  • 45篇上海市闵行区...
  • 20篇复旦大学
  • 4篇闵行区疾病预...
  • 4篇上海市闵行区...
  • 1篇多伦多大学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上海市闵行区...

作者

  • 49篇王烨
  • 30篇金宝芳
  • 30篇张莉萍
  • 24篇杜艳
  • 21篇梅克雯
  • 17篇田秀红
  • 15篇汪曦
  • 14篇余峰
  • 11篇何纳
  • 11篇陆佳
  • 10篇张久华
  • 10篇杨瑛
  • 8篇李捷
  • 8篇黄虹
  • 6篇姚经建
  • 5篇张铁军
  • 4篇许慧琳
  • 4篇马福昌
  • 4篇倪政
  • 4篇蒋露芳

传媒

  • 6篇上海预防医学
  • 5篇中国健康教育
  • 5篇中国初级卫生...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4篇中国预防医学...
  • 3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疾病监测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中国生物制品...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微生物学免疫...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上海市闵行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分析闵行区婴幼儿轮状病毒(human rotavims,HRV)腹泻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婴幼儿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年6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期间,在闵行区婴幼儿HRV腹泻监测点医院采集5岁以下腹泻患儿粪便标本,并进行病原学检测分析,同时对患儿家长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腹泻患儿粪便标本797份,HRV检出率为15.31%(122/797)。HRV检出季节分布明显,每年11月至次年1月形成一个高峰,检出率分别为40.0%、46.91%及25.76%,峰顶位于12月份。检出率最高为12~〈18月龄组,为24.32%(45/185),不同月龄组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8.479,P=0.001)。以散居婴幼儿为主,占95.08%(116/122);幼托机构婴幼儿占4.92%(6/122)。户籍婴幼儿占22.13%(27/122);非户籍占77.87%(95/122)。临床症状属于中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6~10分)的阳性数占阳性标本总数的59.84%(73/122),28.69%(35/122)属于轻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1~5分),11.48%(14/122)属于重度(Vesikari Scale评分为≥11分),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7.367,P=0.002)。其中20例行口服轮状病毒减毒活疫苗(oral rotavim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RV),接种率为16.39%(20/122),2例有2剂次接种史,18例有1剂次接种史。结论HRV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在散居婴幼儿家长中开展季节性防范工作尤为重要,建议对小于12月龄婴幼儿在HRV感染高峰前做好ORV疫苗接种等防治工作。
余峰曾玫杜艳张莉萍苏华林陆佳金宝芳王烨梅克雯汪曦
关键词: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患儿家长粪便标本阳性标本感染性腹泻
快速评估上海市闵行区外来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快速评估社区中外来流动人口和社区关键知情人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闵行地区3个社区74名流动人员、27名社区关键知情人和20名社区服务人员进行个人深入访谈和小组访谈。结果外来流动人口以青壮年居多,文化程度低,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危险行为。流动人口的安全套使用率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知晓率都很低。约一半的外来流动人员和社区关键知情人对HIV感染者存在歧视心理,但多数人支持我们在其场所开展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结论需要在外来流动人口社区中开展更广泛的社区发动和与其场所相适应的艾滋病预防干预工作,同时要加强安全套与VCT服务的推广和开展反歧视的社区干预工作。
马福昌田秀红杨瑛王烨黄虹张久华张铁军姜庆五何纳
关键词:流动人口
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上海市闵行区疫苗冷链监测系统运行分析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建立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疫苗冷链监测系统,分析评价系统运转质量,为进一步完善疫苗冷链监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12月上海市闵行区冷链监管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⑴2012年7月—2014年12月上海市闵行区冷链监测系统共监测到4 551次报警,其中高温报警2 038次,低温报警1 614次,断电报警899次。报警原因分析显示:冷链设备故障、供电故障及监测设备故障分别占77.74%、19.75%及2.50%。报警规范处置率为99.82%(4 543次)。⑵非医用冰箱冷链评估值的M、Q1、Q3均相对较高,四分位数间距(Q3-Q1)较大,温度稳定性较差;医用冰箱、冷库的冷链评估值的M、Q1和Q3相对较低,温度稳定性较好。⑶社区预防接种门诊冷链管理质量高于产院及其他接种门诊(大中专院校、犬伤门诊和特需门诊)。结论上海市闵行区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疫苗冷链监测系统技术可靠,各级冷链管理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疫苗储存设备温度运转情况、报警接收和处置情况,系统能够智能地评估各接种单位的冷链设备现况及冷链管理质量,冷链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层次提高。
张莉萍杜艳汪曦金宝芳王烨梅克雯陆佳
关键词:物联网云计算疫苗
上海市七宝镇流动人口安全套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7
2007年
叶爱军翟连芳马福昌杨瑛张金玲陈传炜王烨田秀红姚经建何纳
关键词:外来流动人口安全套使用外来务工人员HIV感染
上海市闵行区0~15岁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水平调查研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了解新生儿出生后至水痘减毒活疫苗(varicell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VarV)接种后不同年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varicella-zoster virus antibody,VZV-IgG)水平变化状况,为VarV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505份血清样本,其中小于12月龄(无水痘患病史)样本114份,大于12月龄(均有一剂次VarV接种史)样本391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VZV-IgG。数据采用Excel 2007录入、作图,并用SPSS 18.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小于12月龄儿童VZV-IgG阳性率为35.09%(40/114),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为54.38IU/L。6月龄后VZV-IgG阳性率及GMC下降幅度较大,至9月龄降至最低。不同月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98,P〈0.01),并有随着月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大于12月龄儿童VZV-IgG阳性率为74.42%(291/391),GMC为330.49IU/L。不同性别、户籍、疫苗品种VZV-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626,P=0.099;χ2=1.869,P=0.393;χ2=5.526,P=0.063)。对不同品种VarV接种后不同年限VZV-IgG定性检测结果分析显示,国产VarV接种组VZV-IgG阳性率最高为11~年组,为88.89%(8/9);其次是1~年组,为83.78%(31/37),最低是7~年组,为48.72%(19/39),国产VarV接种组不同年限VZV-IgG阳性率经过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298,P=0.014);进口VarV接种组VZV-IgG阳性率最高为11~年组,阳性率为95.45%(21/22);其次是9~年组,为83.33%(20/24),最低是5~年组,为71.79%(28/39),进口VarV接种组不同年限VZV-IgG阳性率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992,P=0.307)。对不同品种VarV接种后不同年限VZV-IgG定量检测结果分析显示,国产VarV接种后GMC最高为11~年组,为751.92IU/L。其次是9~年组,为450.70IU/L。最低是7~年组,为133.35IU/L;进口VarV接种后GMC最高为11~年组,为550.12IU/L。其次是1~年组,为450.70IU/L。最低是5~�
杜艳余峰张莉萍金宝芳王烨梅克雯李捷蒋露芳
关键词:儿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在上海市长途货运卡车停车场内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报告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在上海地区长途货运卡车(简称长卡)停车场内长卡司机艾滋病自愿免费咨询检测(VCT)使用效果。方法在长卡停车场内设立VCT工作室,对主动接受VCT服务的长卡司机进行问卷调查。以VCT为平台,开展多种艾滋病性病预防干预措施。结果有455名长卡司机主动自愿接受VCT服务,没有检测出HIV阳性,有4例梅毒RPR阳性。绝大多数人知晓HIV经血、性、母婴3个传播途径。有38.9%的长卡司机自述近1年与暗娼发生性行为,其中相当部分人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214名长卡司机(47.0%)之前从未听说过VCT,在之前听说过VCT的241人中有49.0%不知道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可以提供VCT服务。86.1%的长卡司机觉得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结论长卡司机中对感染艾滋病风险意识淡薄,该流动群体中嫖娼行为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仍有待提高,自愿接受VCT的长卡司机中HIV感染率低。在长卡停车场内设立VC点,同时开展各种预防艾滋病性病宣传干预活动是可行的。
姚经建田秀红王烨张久华黄虹范赟高眉扬杨瑛何纳
关键词:艾滋病停车场自愿咨询检测
2004-2010年上海市闵行区麻疹监测系统中风疹病例特点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2004-2010年风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风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监测系统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闵行区2004-2010年风疹年均发病率为1.06/10万,4-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84.21%,本市20~39岁及30~39岁年龄组病例数分别占总病例数的25.64%和53.85%;外来人口病例主要集中在5~9岁、10~14岁和20~29岁3个年龄段,占总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31.91%、11.70%和35.11%,15~49岁的育龄期妇女占女性病例数的62.26%。结论青壮年及外来流动儿童是风疹发病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卫生宣教,在育龄妇女及外来流动儿童中积极实施风疹疫苗补种。
许慧琳张莉萍刘爱选杜艳金宝芳王烨李捷
关键词:麻疹监测系统风疹流行病学
上海市闵行区儿童凭证入学信息化管理的做法与效果评估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对目前上海市闵行区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儿童凭证入学信息化管理模式做一个概述和评价。方法对信息化管理后的工作模式进行观察,并对系统使用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学生免疫预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建立,促成了医教联合对学生免疫预防工作的高效管理,实现了学龄前后儿童免疫预防信息的无缝连接,形成凭证入学查验、数据分析、预约补种和接种记录信息反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提升了接种率,为居民免疫规划的全程管理奠定了基础。
梅克雯张莉萍王烨金宝芳杜艳余峰
关键词:免疫预防信息化健康档案
上海市闵行区1993-2013年狂犬病防治成果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通过描述上海市闵行区1993-2013年狂犬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成果和状况,为进一步规范狂犬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闵行区近20年狂犬病监测的数据和犬类管理资料、疑似狂犬伤人事件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上海市闵行区1993-2013年共报告6例人狂犬病病例(2例内源性,4例外源性),病死率100%,年平均发病率为0.22/100万。共发生55起疑似狂犬伤人事件,有51只犬头送检,送检率92.73%,其中16只阳性,阳性率31.37%。闵行区居民豢养犬办证数逐年上升,城镇增长幅度大于农村,经过SPSS 18.0曲线拟合,城镇办证犬数呈现指数增长趋势(F=191.42,P<0.001),农村办证犬数增长不明显(F=0.45,P=0.512)。共对175 863例狂犬病宿主动物伤人事件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其中有证犬伤人占犬伤数20.44%。按照暴露分级显示Ⅲ级暴露占暴露总数的32.68%,平均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为30.15%,2003年后有逐年下降趋势(R2=0.768,P<0.001)。结论目前在新形势下狂犬病防控工作还面临着很多挑战,因此,加强狂犬病防控力度刻不容缓。
余峰张莉萍金宝芳李捷王烨梅克雯杜艳
关键词:狂犬病病症防治流行病学研究
上海市闵行区大规模麻疹疫苗补充免疫前后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对上海市闵行区2010年开展的含麻疹成分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大规模补充免疫(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前后麻疹发病流行病学特征对比分析,为加速消除麻疹进程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MCV-SIA当年及前5年(即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和后5年(即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后第2个5年(即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麻疹发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0年MCV-SIA后麻疹发病率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由SIA前5年年均发病率155.96/100万下降到SIA后第2个5年年均发病率2.84/100万,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65.82,P<0.01)。<8月龄儿童所占比例由MCV-SIA前5年的15.46%下降到5.88%,10~14周岁MCV-SIA后第2个5年占比增大,由7.81%增至13.83%,MCV-SIA前<8月龄儿童、无免疫史的外来务工人员及上海市成人均为麻疹的易感人群,MCV-SIA后国际学校学生及无业人员成为麻疹发病重点人群。SIA后第1个5年共95例麻疹病例获得麻疹病毒基因型鉴定结果,其中本土H1a基因型93例,占97.89%;A基因型2例,占2.11%;SIA后第2个5年共7例均为中国本土H1a基因型,占100%。结论MCV-SIA及以后开展的消除麻疹综合防控措施对闵行区麻疹发病及流行起到有效遏制作用,但本土病毒传播还未能阻断,开展常态化消除麻疹工作同时还需与多部门合作加强外籍学校及无业人群的麻疹防控措施。
杜艳陈泓泓张莉萍金宝芳王烨梅克雯汪曦田秀红
关键词:麻疹疫苗流行病学特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