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小平

作品数:12 被引量:38H指数:2
供职机构:金坛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结肠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上消化道
  • 2篇生物学
  • 2篇生物学意义
  • 2篇肿瘤
  • 2篇胃肠
  • 2篇腺瘤
  • 2篇消化道
  • 2篇结肠腺瘤
  • 2篇化道
  • 2篇丙泊酚
  • 2篇肠腺
  • 1篇心率
  • 1篇血便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机构

  • 11篇金坛市人民医...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南京大学医学...
  • 1篇常州市第一人...

作者

  • 11篇张小平
  • 4篇赵凯
  • 2篇范钰
  • 2篇袁永翀
  • 2篇李新忠
  • 2篇沈琰
  • 2篇刘乐梅
  • 1篇陈建平
  • 1篇汤定荣
  • 1篇尹卫民
  • 1篇黄夕华
  • 1篇包德诚
  • 1篇季粉林

传媒

  • 4篇江苏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镇江医学院学...
  • 1篇现代保健(医...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泊酚在无痛苦胃镜检查术中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研究丙泊酚在无痛苦胃镜检查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胃镜检查患者 5 0例给予丙泊酚镇静麻醉 ,5 6例常规操作 ,比较两组患者检查中的反应和感受、操作时间 ,观察检查前、中、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镇静组动脉血pH值、氧分压 (PaO2 ) ,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的变化。结果 :镇静组无明显不适 ,而对照组咽痛、恶心、呕吐 ,呛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镇静组。镇静组血压下降 ,心率减慢 ,而对照组则血压升高 ,心率增快。但均为一过性 ,检查结束后迅速恢复至正常。检查中两组血氧饱和度均有下降 ,下降幅度对照组大于镇静组 ,可能与镇静组吸氧有关。镇静组有少数患者轻度CO2 储留 ,但未出现低氧血症。结论 :丙泊酚镇静麻醉行无痛苦胃镜检查 ,不会增加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是一种安全 ,有效的方法。
张小平汤定荣袁永翀黄夕华包德诚
关键词:丙泊酚无痛苦胃镜检查术心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刘乐梅夏子耆张小平季粉林马夕芳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幽门螺杆菌
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139例临床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39例急性胰腺炎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SIRS为139例,SAP病例SIRS发生率(100%、75/75)明显高于MAP病例SIRS发生就绪(35.4%、64/181),P〈0.05。SIRS异常指标出现2项、3项、4项在SAP分别为5、16、54例,在MAP分别为24、32、8例,二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SIRS指标对判断AP病情具有重要价值。
赵凯张小平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丙泊酚辅助结肠镜检查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血气的影响
2006年
目的:研究丙泊酚在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的安全性。方法:ASA1~2级行无痛结肠镜(镇静组)和行常规结肠镜(对照组)检查患者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和检查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变化,以及观察患者检查中的感受。结果:镇静组检查中血压、心率均明显下降,但未低于正常水平;血氧饱和度无明显变化;检查中镇静组和对照组血气值均无明显变化;镇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丙泊酚辅助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赵凯张小平
关键词:丙泊酚结肠镜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
以高热、血便为主要表现的重度溃疡性结肠炎1例讨论
1997年
病例:患者,女,49岁。发热2月伴右下腹疼痛,血便1天于1993年9月22日住院。患者自7月下旬起,持续性发热,体温最高达39.5℃,同时伴右下腹阵发性隐痛,大便每日3~4次,水样,便后腹痛尚能缓解。经用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8月13日外院B超示升结肠病变。结肠气钡双重造影示横结肠中段至升结肠肠管明显狭窄,肠壁粘膜粗乱,局部肠壁见不规则小龛影及充盈缺损。疑:①右半结肠克隆氏病;②例右半结肠癌。8月23日剖腹探查见升结肠及肝曲一5×8cm大小肿块。切开肠壁见散在多发性大小不等溃疡,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
刘乐梅张小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高热血便病理
胃肠道间质瘤MSCT诊断与危险度分级的对照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及其与病理危险度分级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1年5月收治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GISTs患者的MS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危险程度分级进行对照。结果 52例GISTs均为单发病灶,其中位于胃27例、十二指肠7例、小肠11例、结直肠6例、食管1例,4例发现肝转移。极低危险10例,低度危险16例,中度危险15例,高度危险11例。GISTs不同危险度分级在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边缘、生长方式、有无溃疡及坏死、平扫密度、强化程度(动脉期与平扫差值、静脉期与平扫差异)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肿瘤大小、瘤周脂肪间隙、强化方式、瘤周及瘤内有无供血血管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是GISTs的首选影像学方法,术前密切结合CT的特征可初步评判肿瘤的恶性程度。
张小平尹卫民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肿瘤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IGF-Ⅱ,IGF-Ⅰ R在结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IGF-Ⅱ,IGF-ⅠR在结肠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IGF-Ⅱ,IGF-ⅠR,PCNA在正常结肠黏膜组(A组n=2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B组n=5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C组n=50)和结肠癌组(D组n=20)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IGF-Ⅱ,IGF-ⅠR,PCNA在结肠癌组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呈高表达,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分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正常大肠黏膜组相比表达有显著差异(P<0.0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结肠癌组的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逐渐降低,且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IGF-Ⅱ,IGF-ⅠR的表达与增殖指数(proliferative index,PI)成正相关、与AI成负相关;PI,AI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IGF-Ⅱ,IGF-ⅠR阴性和阳性中无显著差异(P>0.05),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则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IGF-Ⅱ,IGF-ⅠR的异常表达与结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IGF-Ⅱ,IGF-ⅠR促进细胞异常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在结肠腺瘤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赵凯范钰沈琰李新忠张小平袁永翀
关键词:结肠腺瘤
10年内镜检出上消化道癌1766例回顾性分析
2003年
张小平
关键词:内镜上消化道癌肿
IGF-II、IGF-IR在结肠腺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IGF-II、IGF-IR在结肠腺瘤中的表达,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IGF-II、IGF-IR、PCNA在正常结肠粘膜组(A组,n=20)、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B组,n=50)、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C组,n=50)和结肠癌组(D组,n=20)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IGF-II、IGF-IR、PCNA在结肠癌组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中呈高表达,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正常大肠粘膜组相比表达有显著差异;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结肠癌组的凋亡指数(AD)逐渐降低,且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IGF-II、IGF-IR的表达与增殖指数(PI)成正相关、与AI成负相关;PI、AI在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IGF-II、IGF-IR阴性和阳性中无显著性差异,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IGF-II、IGF-IR阴性和阳性中有显著差异。结论:IGF-II、IGF-IR的异常表达与结肠腺瘤癌变密切相关;IGF-II、IGF-IR促进细胞片常增殖,抑制肿瘤细胞凋亡,在结肠腺瘤痛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IGF-II、IGF-IR可作为结肠癌的预测指标运用于临床。
赵凯范钰沈琰李新忠张小平
预防脑出血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探讨
2000年
张小平
关键词: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