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控制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液体控制的达标率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目标值,调查分析确定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控制不佳的因素,针对其中3大要因(护士宣教不到位、透析不充分、家庭环境影响)制定对策计划并实施。结果:品管圈循环结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IDWG/干体重及IDWG/干体重>5%的人数分别为(4.71±1.18)%,16和(6.13±2.0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透析间期体重增长过多目标达成率和进步率分别为90.3%和63.6%。结论:影响血液透析患者液体控制不佳的因素涉及多方面,运用品管圈有助于系统分析影响患者液体控制不佳的原因和指导制定改进措施,有效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液体控制,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费世枝李红兵吴爱纯张衡王晓牛煜
- 关键词:品管圈维持性血液透析健康教育
- 远红外线照射在内瘘扩张术后保护作用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远红外线(FIR)照射对动静脉内瘘(AVF)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的远期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武汉市第一医院行PTA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60.3岁。行PTA手术,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FIR照射。比较2组术后1、3、6、12个月AVF功能及通畅率,超声测量比较观察组术后1、3、6、12个月狭窄处血管壁厚度及内径。结果 23例患者中22例手术成功,成功率95.7%。再排除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实际参与研究的患者对照组11例,观察组10例。术后6个月与12个月观察组血管通路通畅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0.0%vs 36.4%、70.0%vs 18.2%;P<0.05)。术后1、3、6、12个月观察组狭窄处血管壁厚度及内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持续FIR照射可抑制PTA术后扩张的静脉血管收缩,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抑制内膜增生,提升PTA术后AVF远期通畅率。
- 张衡陈丽
- 关键词:血液透析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远红外线动静脉内瘘
- 间隙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观察间隙性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在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救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脓毒症合并AKI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9~76岁,平均年龄57.4岁。按照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55.3±14.8)岁,体质量(57.7±10.4) kg;对照组1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60.1±13.3)岁,体质量(58.1±14.9) kg。对比分析两组血液净化治疗前、治疗12 h及72 h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症评分、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血乳酸指标、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及肾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8 d存活率、透析器凝血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症评分、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血乳酸指标、血清生物化学指标及肾功能指标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治疗12 h时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危重症评分及全身炎症反应等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观察组在治疗72 h后全身炎症反应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5)。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8.1 d±3.8 d vs 10.5 d±6.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8 d存活率比较(72.20%vs 5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间隙性HVHF可以有效清除脓毒症患者炎性介质,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降低人力消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张衡朱梦莉朱维芳王智超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高容量血液滤过重症脓毒症急性肾损伤
- Smad2、Smad3、TGF-β1、PCT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
- 2025年
- 目的探讨Smad2、Smad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降钙素原(PCT)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患者中的水平变化,为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348例武汉市第一医院2020年11月-2023年11月收治的行血液透析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根据有无CRBSI发生分为CRBSI感染组31例和CRBSI非感染组317例,分析CRBSI病原菌分布,比较感染组患者感染24h内且抗感染治疗前与同期非感染组患者外周血Smad2、Smad3、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及PCT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四指标水平的诊断价值。结果31例血液透析CRBSI患者共培养出33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18.18%)是主要的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39.39%)是主要的革兰阳性菌。CRBSI感染组和CRBSI非感染组患者Smad2、Smad3、TGF-β1蛋白表达量及PCT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RBSI感染组患者Smad2、Smad3、TGF-β1蛋白表达量及PCT水平分别为(1.14±0.37)、(1.02±0.33)、(1.29±0.42)及(1.31±0.42)μg/L。Smad2、Smad3、TGF-β1及PCT联合检测诊断血液透析患者CRBSI的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949,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液透析CRBSI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后Smad2、Smad3、TGF-β1、PCT呈高表达,四者联合对血液透析患者CRBSI诊断价值较高。
- 张衡姜南费世枝李红波熊飞
-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穴位灸贴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穴位灸贴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72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2组,对照组32例,口服蒙脱石散配合枯草杆菌肠溶二联活菌;治疗组40例,采用中医外治三位一体疗法(穴位注射、穴位贴敷、温和炙),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1%,对照组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灸贴疗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IBS-D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陈丽张衡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穴位贴敷穴位注射护理
- 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异物夹持钳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科护理用异物夹持钳,包括装置主体、主体外壳和定位杆,装置主体的一侧外围固定连接有主体外壳,主体外壳的中间活动连接有连接绳,连接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卷轴,卷轴的两侧外围活动连接有...
- 陈莹朱梦莉张衡彭莹何苗陈慰苏清
- 文献传递
- 98例胃疡病患者的辨证施护被引量:2
- 2017年
- 该文对98例胃疡病患者辨证后,在口服中药汤剂、脾胃外治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护。对胃疡病的不同证型患者给予不同的药物调护、药膳施护、中医情志调护及日常起居调护。具体主要做法为对肝胃气滞型患者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味服用,指导进食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之品及药膳方"蔻香鱼";对寒热夹杂型患者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及药膳方"薏蔻粥"服用;对脾胃虚寒型患者给予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味及药膳方"良姜粥"服用;对胃阴亏虚型患者给予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及药膳方"白芨藕粉羹"服用;对瘀血停滞型患者给予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味及药膳方"鸡蛋三七羹"服用;这样使每位患者能够得到个性化护理,体现中医同病异护的优势。
- 陈丽张江春张衡
- 关键词:辨证施护
- 血液灌流联合远红外线照射对动静脉内瘘保护效果观察
-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HP)联合远红外线照射(FIR)对动静脉内瘘(AVF)保护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12月我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在血液透析(HD)治疗后24h 行湿...
- 张衡陈丽李红兵吴爱纯费世枝
- 正反交替连接预防长期导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效果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正反向交替连接Palindrome导管动静脉端做为血流出路在预防导管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中心应用Palindrome导管作为长期血管通路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8例,按照治疗时连接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透析治疗时维持固定的连接顺序连接导管与血路管;观察组透析治疗交替使用导管动静脉端做血流出路。观察随访12个月,对比干预后两组患者导管功能及透析充分性。结果导管功能不良(血栓形成)发生率及导管感染发生率观察组小于对照组(P<0.01);Kt/V值两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血流量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正反交替连接的方法对预防Palindrome导管并发症效果良好,可降低导管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使用寿命,提升透析质量。
- 张衡陈丽李红兵吴爱纯费世枝
- 关键词:血液透析导管感染血栓形成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快速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20
- 2021年
- 目的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快速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qSOFA)评分对急诊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病人3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28 d病人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根据入院24 h内病人的临床资料评估SIRS评分、SOFA评分、qSOFA评分,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分对病人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SIRS评分[1(0,2)分比2(0,4)分]、SOFA评分[3(0,11)分比6(3,16)分]、qSOFA评分[1(0,2)分比2(0,3)分]均低于死亡组(P<0.05)。qSOFA评分预测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灵敏度为71.97%,特异度为80.43%,ROC曲线下面积为0.778(95%CI:0.713~0.843);SIRS评分预测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灵敏度为69.08%,特异度为71.74%,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95%CI:0.694~0.820);SOFA评分预测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灵敏度为73.12%,特异度为78.26%,ROC曲线下面积为0.794(95%CI:0.733~0.855);三者联合应用预测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灵敏度为68.21%,特异度为91.30%,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95%CI:0.809~0.903),三者联合应用的曲线下面积最高(P<0.05)。结论SIRS评分、SOFA评分、qSOFA评分均对急诊感染性疾病预后死亡情况具有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应用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 朱梦莉王智超张婧袁琪张衡孙茹雪
- 关键词:病人病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