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梦莉

作品数:43 被引量:272H指数:11
供职机构:武汉市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武汉市卫生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注射液
  • 13篇参附
  • 13篇参附注射液
  • 8篇脓毒
  • 7篇休克
  • 7篇脓毒症
  • 7篇疗效
  • 7篇护理
  • 7篇急诊
  • 5篇疗效观察
  • 4篇心衰
  • 4篇休克大鼠
  • 4篇缺血
  • 4篇骤停
  • 4篇左心
  • 4篇左心衰
  • 4篇西药
  • 4篇急性左心衰
  • 4篇急诊科
  • 3篇心肺复苏

机构

  • 37篇武汉市第一医...
  • 4篇武汉市中西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中西医...
  • 1篇泰康同济(武...

作者

  • 42篇朱梦莉
  • 26篇王智超
  • 13篇刘霖
  • 11篇朱维芳
  • 8篇韩瑞萍
  • 6篇李立为
  • 5篇刘明蓉
  • 5篇张衡
  • 3篇黄艳
  • 2篇彭丽清
  • 2篇陈赞丽
  • 2篇肖文
  • 2篇丁洪涛
  • 2篇余芳
  • 2篇王媛媛
  • 1篇胡茂琼
  • 1篇荆萍
  • 1篇袁帅
  • 1篇辛月
  • 1篇陈可

传媒

  • 5篇中华医院感染...
  • 3篇中国中医药科...
  • 3篇湖北中医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泰山医学院学...
  • 2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解剖学教学在急诊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专业实习生应用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法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专业本科生62名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实习时间分成对照组(30名)和观察组(32名),根据实习教育要求,对照组予以传统带教模式开展解剖学教学培训,观察组予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模式开展解剖学教学培训,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组护生急诊科理论、专科技能考核成绩、临床抢救应对能力、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临床教学质量总分及各5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护生教学满意度为96.88%,对照组为76.67%,观察组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以临床护理操作为指导的解剖学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了急诊科临床护理带教质量及教学满意度,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较强临床护理胜任力的护理人才。
李艳朱梦莉何苗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急诊科教学管理
急腹症预检分诊分析及急诊护理观察
朱梦莉
新癀片联合康莱特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新癀片联合康莱特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中重度癌性疼痛病人随机分为中药组(口服新癀片+静脉注射康莱特)22例,西药组(口服硫酸吗啡控释片)20例,比较两组疗效、药物起效时间、不良反应、NRS评分、生活质量。[结果]中药与西药组治疗癌性疼痛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与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起效时间为(48.25±1.83)min,长于西药组(35.49±3.9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总体不良反应率(13.6%)明显低于西药组(35.0%)(P<0.05);中药组用药后较用药前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高于西药组(P<0.05)。[结论]新癀片联合康莱特对癌性疼痛治疗有效性与西药相似,但能明显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朱维芳朱梦莉王智超黄艳
关键词:新癀片康莱特癌性疼痛药物不良反应
三种中成药治疗癌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4年
癌性疼痛是一个普遍的世界性问题。有效的止痛治疗,尤其对于晚期癌痛病人,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综合规划中四项重点之一。中药在癌痛治疗过程中,具有副作用小,以吗啡为对照,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的特点,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笔者以吗啡为对照观察了新癀片、康莱特及复方苦参注射液3种中成药对癌性疼痛的疗效。报道如下。
朱维芳朱梦莉陈艳黄艳
关键词:止痛治疗癌痛病人疗效观察中成药复方苦参注射液
参附注射液联合呋塞米对急性左心衰大鼠NT-proBNP的影响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合呋塞米对急性左心衰模型大鼠N-末端脑肽前体(NT-ProBN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参附)组、西药(呋塞米)组以及中西药结合(参附+呋塞米)组,各组分别给药,3h后测量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各治疗组NT-proBNP与模型组比较均下降(P<0.05-P<0.01);中西药结合组NT-ProBNP水平与中药组、西药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呋塞米可显著提高治疗急性左心衰的效果。
朱维芳王智超朱梦莉韩瑞萍刘霖
关键词:急性左心衰参附注射液呋塞米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和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观察组治疗后呼吸频率、心率、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 2)均低于对照组,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 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创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有效提升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使机体的血气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促使患者尽早出院。
潘虹朱梦莉王媛媛苏清李倩
关键词: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呼吸衰竭
参附注射液在防治大鼠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心肺复苏后大鼠心肌重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制备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参附注射液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不经历心肺复苏,对照组行常规复苏后静脉注射0.9%氯化钠溶液,参附注射液组行常规复苏后静脉注射20.00ml/kg参附注射液。动态观察3组大鼠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血清心肌酶学指标[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结果:心肺复苏后2h、4h,参附注射液组LVEDP下降,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注射液组±dp/dt不同程度呈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对比,对照组、参附注射液组的CK、CK-MB、TNF-α、SOD呈显著性增高(P<0.01),MDA、黄嘌呤氧化酶呈显著性下降(P<0.01),与对照组对比,参附注射液组CK、CK-MB、TNF-α呈显著性下降,SOD呈显著性增高(P<0.05),MDA、黄嘌呤氧化酶呈显著性下降(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以改善心肺复苏后心功能不全症状,其机制与降低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对脏器的损伤有关。
李立为王智超刘明蓉朱梦莉
关键词:心脏骤停参附注射液心肺复苏心功能指标氧化应激反应
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余芳赵晖陈永鑑邹燃殷琼周利杨娟朱维芳朱梦莉方芳徐良烜王小丽张唐法
目的:该课题旨在从临床疗效的角度评定体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确切疗效及对经颅多普勒(TCD)的影响,并运用生物化学方法观察其对血管活性物质ET、CGRP的影响,以探讨体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方法...
关键词: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穴位注射治疗体针疗法
新癀片联合硫酸吗啡治疗胰腺癌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共收集病例19例,均为本院2010-01~2012-01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10例,单纯西药组9例。联合用药组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62.74±3.86)岁;IH期5例,Ⅳ期5例;中度疼痛5例,重度疼痛5例;单纯西药组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61.97±5.75)岁;Ⅲ期5期,Ⅳ期4例;
朱维芳朱梦莉王智超黄艳
关键词:疗效观察癌性疼痛硫酸吗啡胰腺癌西药组
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对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分析被引量:19
2019年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监控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在武汉市第一医院ICU诊断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018年1-3月采用常规方法监测液体复苏效果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2018年4-6月采用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监测液体复苏效果的3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3 d后血管活性药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血管活性药物评分、血乳酸水平、尿量、APACHEⅡ评分。统计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应用时间、入住ICU时间;统计两组复苏成功率、肺水肿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乳酸、血管活性药物评分、APACHEⅡ均呈下降趋势,尿量、MAP呈上升趋势(P<0.05);治疗3 d后,研究组血乳酸、血管活性药物评分、APACHEⅡ显著低于对照组,尿量、MAP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时间、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肺水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PiCCO联合快速反应体系监控液体复苏效果,能显著改善临床指标,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肺水肿。
彭丽清朱梦莉范学朋戴伟翁方中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