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浩 作品数:17 被引量:88 H指数:6 供职机构: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联合国儿童基金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贵州省公众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分析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为结核病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与人口规模成比例抽样方法,对全省18个监测点的15~69岁常住人口进行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使用SPSS 22.0软件分析资料,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回收调查问卷4645份,肺结核的总知晓率、传播途径、症状、就诊途径、优惠政策和预后的知晓率分别为62.5%、66.2%、79.8%、70.5%、37.3%和58.8%。个人知晓合格率为4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贵州省公众结核病核心信息个人知晓率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以大专及以上为参照,不识字/少识字ORR=0.114,95%CI:0.088~0.147;小学OR=0.339,95%CI:0.277~0.415;初中OR=0.691,95%CI:0.570~0.838)、年龄(以55岁及以上年龄为参照,15~24岁组OR=1.647,95%CI:1.238~2.192;25~34岁组OR=1.519,95%CI:1.230~1.876;35~44岁组OR=1.585,95%CI:1.321~1.901;45~54岁组OR=1.190,95%CI:1.002~1.414)。结论贵州省公众结核病核心信息知晓率比较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结核病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 张人华 何琳 李亚非 喻小青 喻浩关键词:结核病 知晓率 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强化免疫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建立脊髓灰质炎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强化免疫筛选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分析和两轮Delphi专家咨询确立指标体系。运用协调程度、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对专家咨询的可靠性进行检验。[结果]两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为86.67%和83.78%,专家权威程度为0.751,专家意见的协调系数为0.539。建立了包含7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组成的OPV强化免疫范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论]专家咨询积极性较高,权威性、协调性较好。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较全面的对OPV强化免疫工作进行综合评价。 张丽 殷子 刁壁 任刚 苏飞 喻浩 管庆虎 詹玮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疫苗 强化免疫 DELPHI法 贵州省2006年免疫规划工作综合审评情况分析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2006年免疫规划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对所辖9个地区(州、市)9个县免疫规划工作的有关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免疫规划管理、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监测及接种率等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经费投入不足,机构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措施不到位仍然是贵州省免疫规划工作水平低下的症结。结论加大免疫规划工作相关法规的宣传以及免疫规划配套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力度,建立免疫规划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是解决症结的关键。 张丽 杜雯 朱青 刘铭 喻浩 管庆虎 徐飞 芮莉萍关键词:儿童免疫规划 2003年贵州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分析 2004年 刘铭 任刚 张大勇 朱青 苏飞 杜雯 喻浩 于传宁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 肠道病毒 病毒学 EV 呼吸道感染 中国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了解中国首次发生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DPV)循环事件中,病例的临床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方法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按个案调查表进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由国家和省级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会诊并做出最后分类。结果2004年8月6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经序列分析发现,贵州省CDC送检的1例AFP病例脊灰病毒分离物为Ⅰ型VDPV,病毒株VP1区与Sabin疫苗株脊灰病毒相比有≥1%核苷酸变异。在此后开展的一系列调查和实验室检测中,又发现1例VDPV病例,此2例的3名接触者中分离到VDPV,并在1例高危AFP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1株VDPV,证实贞丰县发生了VDPV循环。经调查发现,本次疫情发生于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覆盖率较低、人口密度较大、流动人口相对较多、卫生条件较差的山区。结论经过AFP病例主动搜索、OPV强化免疫活动的开展等多项控制措施,阻断了VDPV的循环。 温宁 左树岩 殷大鹏 夏伟 邹建 喻浩关键词: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 贵州省2004年一起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证实2004年贵州省贞丰县发生的Ⅰ型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循环(cVDPVs),分析cVDPVs发生原因,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poliovirus)、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DPVs)和临床相似症状的其他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方法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采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脊灰病毒(PV)分离鉴定与基因序列测定,并对贞丰县近几年报告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贞丰县挽澜乡2例AFP病例和3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Ⅰ型VDPVs;发生Ⅰ型cVDPVs事件后,5例诊断为临床符合脊灰的AFP病例中有3例分离到Ⅰ型或Ⅱ型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病毒学监测结果显示,贞丰县人群中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55.1%)明显高于贵州全省水平(23.2%),2004年PV分离率(36.8%)明显高于往年,16株PV中Ⅰ型所占比例(43.8%)明显高于贵州全省平均水平(18.3%)。结论脊灰Ⅰ型VDPVs已经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人群中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带毒率明显增高及疫苗接种率严重低下,是该次Ⅰ型cVDPVs发生的原因;应加强无脊灰状态下疫苗接种率的评估和早期疫情预测工作。 叶绪芳 童亦滨 苏飞 任刚 刘铭 许文波 严冬梅 张勇 张丽 张大勇 邹建 喻浩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病毒 流行病学 疫苗接种 贵州省贞丰县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病毒学分析 被引量:5 2005年 为及时发现和阻断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DPVs)循环、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能够引起临床脊灰的其它脊灰疫苗相关病毒,做好贵州省无脊灰状态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贞丰县及周围10个县2003~2004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2004年接触者粪便标本的病毒学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对收集到的105例AFP病例和47例密切接触者的278份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学监测,结果从66例中共分离到肠道病毒(EV)66株,阳性率为43.4%,其中脊灰病毒(PV)29例,分离率为19.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7例,分离率为24.3%.29例PV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24例为疫苗相似株,5例为脊灰Ⅰ型VDPVs,这5例均为2004年从贞丰县所分离到.贞丰县及周围县EV阳性检出率(43.4%)高于2003~2004年全省水平(22.9%~24.6%),2004年PV分离率比2003年高达2.6倍,29株PV中单个Ⅰ型占34.5%,明显高于往年(2000~2002年全省平均4.1%).本研究提示,Ⅰ型VDPVs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通过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已经阻断cVDPVs的传播.人群中PV和NPEV带毒率明显增高,非VDPVs引起的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不容忽视;应加强脊灰病毒学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早期疫情预警工作. 叶绪芳 任刚 严冬梅 苏飞 刘铭 张勇 童亦兵 喻浩 王东艳 赵蓉 李杰 许文波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脊髓灰质炎病毒 贵州省2000~2004年AFP病例中GBS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15岁以下儿童GBS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2000~2004年APF病例中GBS的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贵州省GBS年平均发病率较高。为1.03/10万。②流行病学特点存在三高现象,即高发地区、高发季节、高发人群,病例多集中于北部遵义市和西部毕节地区(占60.4%),呈丛集性发病现象;夏、秋季为高发季节(占71.2%);7岁以下儿童为高发年龄(占64.3%),其中2~3岁组发病最多,占25.3%。③GBS残留麻痹发生率较高(43.4%),病死率也较高(8.2%)。结论:应加强对GBS高危地区、高危人群的监测和研究,提高麻痹恢复率,减少病死率。 叶绪芳 刘航 苏飞 宋群峰 任刚 喻浩关键词: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特点 AFP病例 GBS 贵州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4年 张大勇 喻浩 张丽 苏飞 唐宁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监测系统 贵州省贫困地区计划免疫工作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1 2005年 张丽 张大勇 刘铭 唐宁 邹建 朱青 周晖 喻浩关键词:贫困地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基层计划免疫 计划免疫工作 免疫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