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英
- 作品数:53 被引量:472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江淮流域强暴雨过程对阻高和副高逐日变化的响应关系
- 淮河流域暴雨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是由西北向东南部递增,从暴雨过程的分布类型来看,有局地性特大暴雨过程和流域性强暴雨过程.
- 陈菊英冷春香程华琼
- 关键词:江淮流域强暴雨
- 文献传递
- 1951~2000年厄尼诺和拉尼娜对中国西部汛期旱涝影响
- 过去20多年国内外对中国东部降水和旱涝比较多,对西部研究比较少,对西部开发已是当今我国一项伟大国策,所以对西部地区汛期降水和旱涝预测方法的研究也十分重要.本文对1951~2000年期间的厄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年月...
- 陈菊英
- 关键词:拉尼娜汛期旱涝
- 文献传递
- 汛期旱涝多级预报物理模型在海河流域的应用
- 该项研究是根据北半球大气环流系统特征指数、地面气压、太平洋海温、北半球100hPa和500hPa等压面高度场、全国18个区域各月季降水量和温度、冷空气活动、太阳黑子活动等前兆信息因子与后期海河流域汛期的各个区域降水量之间...
- 杨鹏陈菊英杨敏
- 关键词:水文气象降水预测物理模型海河流域防汛抗旱
- 文献传递
- 1900~2004年长江大水和黄河旱涝对ENSO的响应概率
- ENSO是厄尔尼诺(EL Nino)和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的合称。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的持续异常增暖;而南方涛动是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地区大尺度大气环流的异常,两者之间有着很...
- 陈菊英程华琼
- 关键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
- 文献传递
- 春季南方涛动和初夏南海高压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夏涝的影响被引量:15
- 1998年
- 该文揭示了春季南方涛动和初夏(4~6月)南海高压与夏季(6~8月)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的关系.南方涛动指数(SOI)异常偏负和南海高压异常偏强是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涝的前兆强信号,这两个强信号对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北部地区夏涝的长期预测有指示性.
- 陈菊英
- 关键词:南方涛动
- 一个能反映梅雨现象的东亚夏季风指数被引量:27
- 2001年
- 分析了东亚中纬度地区气候特点的特殊性,并针对此特性定义了一个衡量夏季风强度的指数。对其他东亚季风指数也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针对 1998年梅雨个例进行了讨论。这个新的东亚季风指数基本上满足了由Lau等提出的最佳季风指数的原则。该指数的特点为:(1)可以反映逐年季风活动的南北分布;(2)可以较好地描述梅雨现象,尤其对中国江淮梅雨有良好的指示意义,季风指数偏强时.梅雨量大,反之亦然;(3)它与东亚地区大范围的环流变化密切相关,当副高西伸,高纬度地区有阻高(或强脊)活动时属高季风指数,反之为低指数;(4)它也与前期厄尔尼诺现象有密切关联。
- 王亚非张雁陈菊英
- 关键词:东亚季风梅雨季风指数夏季风强度厄尔尼诺
- 2003年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环流背景及其前兆信号被引量:16
- 2004年
- 分析研究了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前期和同期欧亚地区环流背景的逐日变化特征,重点分析了致洪暴雨过程发生前后乌山地区阻塞高压强度指数(UBHII)逐日变化特征及其对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性强暴雨过程均发生在乌山阻塞高压强高峰后的减弱期,即在淮河流域发生持续性强暴雨过程之前乌山阻塞高压就发生了突变;同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加强并登陆后的,其北界的位置变化对淮河流域致洪暴雨过程的发生和持续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异常加强后的突然减弱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并西进登陆,是淮河流域地区发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两个重要前兆.
- 程华琼陈菊英
- 关键词:淮河流域致洪暴雨环流背景
- 海河流域汛期10区旱涝和潘岳两水库来水量预报物理模型
- 陈菊英齐晶只德国杨鹏程华琼
- 主要内容:根据北半球大气环流系统特征指数、地面气压、太平洋海温、冷空气活动、太阳黑子活动等前兆信息因子与后期海河流域的各个区域降水量之间存在的遥相关原理,以及降水量与来水量的密切关系,用信息因子集成原理和技术将各种物理因...
- 关键词:
- 关键词:防汛抗旱降水预报
- 2008年1月中国南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特征及其天气动力学成因的初步分析被引量:240
- 2008年
- 在欧亚大陆中高纬度长期维持阻塞形势的背景下,2008年1月11日至2月2日中国南方连续经历了4次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简称"0801南方雪灾")。这次强天气事件过程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且灾害极为严重。其天气学特征表现为中高纬阻塞形势稳定少变,低纬系统活跃确保水汽输送,以及南方部分地区满足冰雪风暴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等。研究表明,导致大气环流异常从而促使这次低温雨雪冰冻强天气事件出现的主要因素包括:(1)北极涛动(AO)的异常活跃,有利于行星尺度波动的稳定维持;(2)阻塞上游50°N区域有极强的负涡度平流持续输送到阻塞区,使濒临崩溃的阻塞形势得以重新加强,从而使阻塞形势长时间稳定维持;(3)青藏高原以南低纬地区南支气流活跃,确保中国南方充沛的水汽来源;以及(4)长期存在有利于冰雪风暴生成发展的天气-动力-物理学条件等。"0801南方雪灾"事件一个突出的特征就是冰冻现象极为严重。文中借助新型卫星CloudSat的星载云廓线雷达(CPR)资料对这次事件中典型云系进行天气-动力-物理学分析,揭示出西南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形成界限分明上下交替的两个冷暖气团,冷气团较浅薄;在2—4km高度存在一个融化层,冰水不仅存在融化层之上,在近地面层亦含有丰富的冰粒子。结合常规观测资料分析发现,在此期间中国南方大部地区中层(大约在850—700hPa)存在温度大约在0—4℃的逆温层,地面气温大致维持在-4—0℃且相对湿度在90%以上,分析表明,此次大范围冰冻灾害天气是由于冻结、凝华和冰雾粒子的附着增长等物理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0801南方雪灾"事件持续时间较长,事件本身作为一个整体其成因可追溯到行星尺度系统。研究极涡异常及其随时间变化的结果表明,平流层极涡变化比对流层的超前,尤其是该事件前期平流层极涡进入12月后�
- 王东海柳崇健刘英魏凤英赵南姜智娜李英陈菊英王亚非施晓晖徐祥德
- 关键词:灾害性天气低温雨雪冰冻
- 今年为什么会下豪雨被引量:1
- 1998年
- 有关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的特大洪水成因还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综合研究。 1998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特大洪水。据每天国家防总发布的"汛情通报"和水利信息中心提供的水文资料得知,长江中下游流域绝大部分的高洪水位已超出了历史最高水位。除武汉和大通最高水位分别与历史最高水位差0.30米和0.33米外。
- 陈菊英
- 关键词:厄尔尼诺事件西太平洋特大洪水特大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