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嘉后 作品数:22 被引量:125 H指数:7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广东省中山市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深静脉置管术在腹腔大出血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 2013年 目的研究锁骨下静脉、股静脉两种置管术在抢救急性腹腔大出血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急诊腹腔大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对照组行股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2组穿刺成功率、插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穿刺口感染率。结果观察组首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插管完成速度快,误穿动脉率、切口感染率低,并发症少,效果好。结论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能够很好进行腹腔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治疗,优点多,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陈伟雄 阮嘉后 侯六生 林孝光 庞东关键词:深静脉置管术 腹腔大出血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蛋白-1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和预后意义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研究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和细胞外基质蛋白-1(ECM1)对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和结直肠癌(CR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PICC、60例肝脏转移性CRC以及60例原发性CRC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和统计学处理。结果:32例(58.2%)PICC归为肿块型,13例(23.6%)为导管内乳头状型,10例(18.2%)为周围导管浸润型。PICC中ECM1表达与男性(P=0.033)、肝门区(P=0.027)、导管内乳头黏液腺瘤(P=0.000)和肠型上皮细胞(P<0.001)显著相关。HDGF+/ECM1-免疫表型诊断PICC有100%的阳性预测值(PPV)。HDGF-/ECM1+免疫表型诊断转移性CRC有84.2%的PPV值。HDGF+/ECM1+免疫表型诊断PICC和转移性CRC分别有86.7%和13.3%的PPV值。单变量Cox生存分析55例PICC标本,确认浸润深度(P=0.005)、淋巴结转移(P=0.012)、肿瘤阶段(P=0.004)以及血管浸润(P=0.023)与病人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多变量Cox生存分析认为:肿瘤阶段(P=0.002)与病人生存期差有关。结论:PICC中的ECM1表达与性别、肿瘤位置、导管内乳头状生长型及肠表型呈统计学相关。HDGF和ECM1联合可作为鉴别PICC和转移性CRC的有用指标。 何坤 阮嘉后 储兵 周载平 黄锐钦 胡泽民关键词:肝癌衍生生长因子 细胞外基质蛋白-1 肝癌合并胆管癌栓的外科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分析肝癌合并胆管癌栓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所有患者均根据肝癌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其中接受根治性手术58例,包括肿瘤局部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18例,肝叶切除+胆总管切开取栓术+T管引流术40例;接受姑息性手术42例,其中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患侧肝动脉结扎术28例,胆总管切开取栓+T管引流术14例;手术整体切除率为70.00%。②不同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近;③根治性手术患者术后1年、术后2年总生存率为65.52%、44.83%,均高于姑息性手术的19.05%、7.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手术禁忌症的肝癌合并胆管癌栓患者建议尽可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以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 何坤 胡泽民 阮嘉后 周载平 黄锐钦 罗启杰关键词:外科手术 疗效 生存率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在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与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PICC)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共55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手术标本和30例非癌变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及评估、全RNA提取、逆转录PCR(RT-PCR)以及结果判定。结果特异性HDGF染色主要存在于良性和恶性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52.7%(29/55)的PICC提示细胞核HDGF EI 2级。对比之下,非癌变标本的细胞核HDGF蛋白表达EI 2级率是33.3%(10/30)。核HDGF表达与PICC的T分类、N分类和肿瘤分化密切相关(P<0.01)。Log-rank检验显示,在PICC中高HDGF表达组生存期短,而低HDGF表达组生存期长。结论 PICC中核HDGF水平升高,并与PICC的TNM分期、肿瘤分化、PICC的生存期有关。HDGF可能是PICC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何坤 阮嘉后 储兵 周载平 黄锐钦 胡泽民关键词:肝癌衍生生长因子 预后 独立预测因素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2例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严重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9年10月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3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术91例,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25例,保留幽门和十二指肠升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6例,联合门静脉部分切除1例,捆绑式胰肠吻合术28例。全组患者均放置胰管支撑引流,103例肝总管放置T管引流。结果术后胰瘘2例(1.52%),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0.76%),吻合口出血3例(2.27%),胆瘘2例(1.52%)。其他切口感染6例,胃排空延迟2例,肺部感染1例,腹腔脓肿1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13.6%。结论胰管内支架安放和肝总管T管引流是预防PD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关键。及时有效的处理出血、胰瘘、胆瘘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围手术期死亡率。 胡泽民 余元龙 周载平 常晓健 何坤 阮嘉后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并发症 二次手术监管措施的探讨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为提高手术质量,从系统入手,采取三项措施,确保手术安全。方法提取本院2008~2010年的手术统计资料,对非计划二次手术发生的比例、专业及科室情况、成因、二次手术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从2008年开始,二次手术率逐渐下降。发生二次手术率较高的科室为心胸外科及神经外科,术后出血、感染、切口问题、吻合口瘘是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的主要原因。结论非计划二次手术的发生与手术者专业水平、操作技术、术前准备情况及手术病种因素有关,从手术医师分级、信息监管、落实二次手术上报制度等三方面加强监管,可有效降低二次手术的发生率。 韩志安 徐庆义 赵亦晓 林茹珠 任志娟 阮嘉后 孙建鸣关键词:并发症 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胆道并发症的预防经验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总结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的胆道并发症预防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至2016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88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肝移植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88例均符合中国标准三类捐献(即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所有病例按标准获取流程成功完成肝脏捐献,88例受者均顺利植入供肝,胆道重建多采用胆管端端吻合,供者胆管尽可能短,吻合时保持微张力。未出现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排斥反应。1例患者出现胆漏经引流3周后自愈,2例患者出现胆道狭窄并发症,经置入胆道支架后缓解。结论加强获取器官管理,采用规范的获取供肝流程,充分利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尽量缩短热、冷缺血时间,注意胆道重建技巧,有助于减少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肝移植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武玉强 胡泽民 何坤 黄东东 孙强 阮嘉后 罗启杰 黄锐钦关键词:器官捐献 肝移植 胆道狭窄 缺血时间 供肝获取 胆道支架 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 探讨和总结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下及开腹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病例资料,分为腹腔镜组(n=38)和开腹组(n=40),随访截止日期2014年5月.结果 腹腔镜组成功实施肝切除术37例,中转开腹1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前者手术时间较长[(255±91) minVS(150±45)min]、下床活动早[(1.2±0.3)d vs (2.8±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191±153) mL vs(210±130)mL]、术后住院时间[(8.0±2.5)d vs (7.5±3.8)d]、术中结石清除率[97.3% (36/37) vs 95.0% (38/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6.2% (6/37) vs 25.0% (10/40)]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两组随访率为[92% (34/37) vs 90% (36/40)],随访时间2 ~86个月.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管炎症状(n=3 vs n=5),以及结石复发(n=3 vs n=5).结论 腹腔镜下规则性肝切除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似的结果. 孙强 常晓健 胡泽民 周载平 陈天宇 阮嘉后关键词:腹腔镜 肝切除 胆管结石 精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 探讨精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 年1 月至2014 年12 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肝切除术的60 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精准肝切除术组(精准组)和传统肝切除术组(传统组).其中精准组30 例,男18 例,女12 例;年龄 25~60 岁,中位年龄45 岁.传统组30 例,男20 例,女10 例;年龄23~62 岁,中位年龄46 岁.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精准组采用选择性入肝血流阻断,利用缺血界线及肝静脉主支作为引导标志确定肝离断平面,中心静脉压控制在5 cmH2O( 1 cmH2O=0.098 kPa)以下,超声刀离断肝组织,肝断面不予对拢缝合.传统组采用Pringle 法阻断第一肝门血流,采用血管钳夹法快速离断肝组织,术后对拢缝合肝脏断面.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 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两组资料的比较采用t 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肝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切缘均为阴性,围手术期无患者死亡.精准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02±47)min,明显长于传统组的(209±30)min(t=4.016,P〈0.05).精准组术中出血量为(354±71)ml,明显少于传统组的(598±109)ml(t=-2.376,P〈0.05).精准组患者术后7 d 的ALT、AST、TB 分别为(80±36)U/L、(61±18)U/L、(29±6)μmol/L,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52±55)U/L、(233±62)U/L、(49±8)μmol/L(t=-2.173,-1.640,-2.240;P〈0.05).精准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3±3)d,明显短于传统组的(22±5)d(t=-2.045,P〈0.05).精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2/30),明显低于传统组的27%(8/30)( χ^2=4.320,P〈0.05).结论 与传统肝切除相比,精准肝切除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肝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 何坤 胡泽民 余元龙 阮嘉后 周载平 黄锐钦关键词:肝切除术 肝肿瘤 转氨酶类 手术后并发症 精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精准肝切除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行精准肝切除术治疗的1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和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随访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切除后切缘均为阴性,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为(292±45)min,术中出血量为(365±81)ml,术后住院时间为(13±3)d。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分别于术后4个月、5个月发生肿瘤复发并死亡,其余恢复良好。结论精准肝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是安全、有效的,具有术中出血少、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的优势。 何坤 胡泽民 余元龙 阮嘉后 周载平 黄锐钦关键词:肝肿瘤 肝切除术 门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