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汝航

作品数:10 被引量:59H指数:4
供职机构:亳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栓
  • 7篇静脉
  • 6篇深静脉
  • 6篇深静脉血栓
  • 6篇静脉血
  • 6篇静脉血栓
  • 4篇下肢深静脉
  • 4篇下肢深静脉血...
  • 3篇血栓形成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 3篇腔内
  • 3篇腔内治疗
  • 3篇下肢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3篇介入
  • 3篇介入治疗
  • 3篇静脉血栓形成
  • 2篇导管溶栓
  • 2篇动脉

机构

  • 9篇亳州市人民医...
  • 2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0篇周汝航
  • 5篇崔健
  • 4篇石亿
  • 2篇李晓强
  • 2篇桑宏飞
  • 1篇孟庆友
  • 1篇张晔青
  • 1篇秦金保
  • 1篇许建国
  • 1篇段鹏飞
  • 1篇王计划
  • 1篇邓林
  • 1篇翟红艳
  • 1篇钱爱民
  • 1篇戎建杰
  • 1篇余宁
  • 1篇朱礼炜
  • 1篇辛怀丽
  • 1篇王少华
  • 1篇李昌权

传媒

  • 2篇安徽医学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髂动脉闭塞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技术要点。方法本组41例髂动脉闭塞的患者通过行闭塞段开通、经导管局部溶栓、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置入等多种介入方法综合治疗来观察效果。结果 41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达100%,治愈36例,好转5例,共9例血管闭塞者进行了溶栓治疗。术后随访2~24个月,平均18个月,除2例分别在术后11个月和8个月发生支架内再闭塞行二次介入治疗外,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可作为治疗髂动脉闭塞可选择的手术替代方案,尤其是对于有高手术风险的患者,具有微创、简单、有效的优点。
周汝航李晓强桑宏飞孟庆友
关键词:动脉闭塞性疾病血管成形术气囊血栓溶解疗法
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体会
2013年
目的总结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体会。方法经股静脉行左髂总静脉病变介入治疗60例,40例Ⅱ期行左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术。术后随访均行彩超检查。结果扩张成功55例。内置支架50例,出院时所有患者疗效良好。术后随访6~12个月,35例曲张静脉消失,26例肿胀消失或明显缓解,5例溃疡自行愈合。有2例行静脉造影或彩超检查见支架内血栓阻塞。结论左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效果肯定。
许建国辛怀丽周汝航翟红艳邓林李昌权余宁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球囊腔内治疗
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可回收性和安全性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可回收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的64例患者临床资料。常用取出手法有常规取出术和回收钩贴壁取出术,后者包括成袢拽取法、鹅颈抓捕器+加硬导丝辅助圈套法2种。64例患者中,左下肢深静脉血栓51例,右下肢深静脉血栓10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3例,所有患者均置入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统计回收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等情况。结果 63例成功回收下腔静脉滤器,成功率98. 4%(63/64),其中有60例采用常规操作法,2例采用成袢拽取法,1例采用鹅颈抓捕器+加硬导丝辅助圈套法; 1例取出失败,因在滤器回收过程中,由于鹅颈抓捕器卡于滤器倒刺内,未取出。所有患者术后无腹部疼痛、出血等情况。滤器平均体内留置时间10 d,出院后规律抗凝治疗,随访1~24个月,随访期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可回收下腔静脉滤器取出率高,相关并发症少,在临床中应用安全性高。
石亿石晓飞周汝航王文崔健
关键词:腔静脉滤器腔静脉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
间歇式气压治疗对肺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以综合康复为目的的间歇式气压治疗对肺癌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和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取间歇式气压治疗的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每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血栓发生情况、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采用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和自制护理满意度量表分别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双下肢静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双下肢DVT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总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间歇式气压治疗的个性化健康管理能够降低肺癌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黄艳艳周汝航闫玉侠李苗苗张孝飞
关键词:综合康复肺癌下肢深静脉血栓
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31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腔内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亳州市人民医院血管外科31例行腔内治疗的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测量手术前后髂静脉狭窄率,及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术后采用多普勒超声随访管腔通畅率及有无支架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31例患者中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25例,单纯球囊扩张6例,1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IVCS患者采用置管溶栓。手术前后髂静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患肢与健肢大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术后3、6个月及1、2、3年髂静脉通畅率分别为96.0%、90.2%、85.6%、84.2%及83.1%。1例(6.5%)患者置入支架后近端回缩移位,行补救性支架置入1枚。3例髂静脉闭塞(单纯球囊扩张),1例术后1年支架内形成血栓,4例下肢溃疡愈合无明显复发,26例下肢肿胀缓解,8例下肢静脉曲张及沉重感缓解。结论腔内治疗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来说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
周汝航邓汝淇董训忠柴鹏崔健
关键词: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深静脉血栓支架置入
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与标准抗凝治疗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比较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分析和比较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与单纯标准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中央型(髂股静脉)和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导管溶栓治疗组(试验组)65例、单纯抗凝治疗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消肿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患肢大腿消肿率[(83.03±4.53)%]显著高于对照组[(50.42±7.41)%](P<0.05);患肢小腿消肿率[(76.48±8.24)%]亦显著高于对照组(54.95±8.14)%(P<0.05)。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有效率为92.31%(60/65),显著高于对照组[14.29%(4/28)](P<0.05)。随访半年后,试验组患者下肢血管的通畅率为90.67%(57/65),PTS率为7.69%(5/65);而对照组患者下肢血管的通畅率为21.42%(6/28),PTS率为14.28%(4/28)。试验组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急性中央型和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短期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且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相当。
董训忠秦金保崔健石亿周汝航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腔内治疗
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效果。方法:84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成联合组(n=42)和静脉溶栓组(n=42),联合组采取导管溶栓联合经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静脉溶栓组采取经外周静脉溶栓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溶栓效果和治疗前后双侧下肢周径差,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16.9±6.2)h和总溶栓时间(74.8±26.4)h均短于静脉溶栓组(P<0.05),尿激酶用量(312.5±121.7)万U亦少于静脉溶栓组(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5.2%,高于静脉溶栓组的73.8%(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大腿周径差(1.5±0.9)cm和小腿周径差(1.3±1.0)cm均小于静脉溶栓组(P<0.05);联合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远低于静脉溶栓组的31.0%(P<0.05)。结论:导管溶栓联合滤器置入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作用迅速,药物用量少,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崔健王计划周汝航石亿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外科学下肢导管溶栓滤器置入
华法林抗凝导致皮肤坏死1例
2021年
华法林(warfarin)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和Ⅹ的合成,产生抗凝作用,在使用过程中需定期检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评估出血风险。华法林导致的皮肤坏死(warfarin-induced skin necrosis,WISN)是一种罕见的华法林并发症,自1943年首次发现以来,全球仅报道300余例.
邓汝淇石亿周汝航崔健董训忠
关键词:华法林皮肤坏死药物不良反应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介入治疗被引量:14
2012年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是急性缺血性肠病的原因之一。近年来,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的CT质量的提高,使患者在接受手术之前可以获得相关的放射学评估。
周汝航李晓强段鹏飞桑宏飞钱爱民张晔青戎建杰朱礼炜
关键词: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栓塞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肠病血管造影技术放射学评估
改良截石位联合快速康复外科干预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联合快速康复外科(ERAS)干预措施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21年5月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n=51,采取改良截石位联合ERAS)和对照组(n=51,采取传统截石位联合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入室时、手术开始10 min、手术开始30 min、手术进行1 h、手术结束放平双腿时)的血压。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入室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试验组患者的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入室时、手术开始10 min,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试验组患者的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PT、APTT、TT均长于对照组患者,FIB、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自主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联合ERAS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治疗时间。
王娜周汝航王少华牛海珍温雅吴利秋
关键词:改良截石位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深静脉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