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艾滋病
  • 1篇治疗效果评价
  • 1篇少数民族
  • 1篇哨点监测
  • 1篇鼠间鼠疫
  • 1篇鼠疫
  • 1篇危险因素调查
  • 1篇疗效
  • 1篇梅毒
  • 1篇美沙酮
  • 1篇美沙酮维持
  • 1篇美沙酮治疗
  • 1篇民族
  • 1篇矿工
  • 1篇海洛因
  • 1篇海洛因成瘾
  • 1篇海洛因成瘾者
  • 1篇汉族
  • 1篇艾滋病感染
  • 1篇艾滋病感染状...

机构

  • 5篇攀枝花市疾病...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5篇刘金康
  • 3篇李春霞
  • 3篇唐作红
  • 3篇谭琴
  • 2篇张晴晴
  • 1篇陈鑫莹
  • 1篇李小军
  • 1篇刘寿宇
  • 1篇李莉华
  • 1篇栾荣生
  • 1篇张大芬
  • 1篇朱玲
  • 1篇刘丹
  • 1篇杨祖堂
  • 1篇李琳
  • 1篇陈玉华
  • 1篇罗魏

传媒

  • 2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寄生虫病与感...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1篇200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攀枝花市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效果评价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攀枝花市海洛因成瘾者进行美沙酮社区维持治疗(MMT)1年的效果。方法对美沙酮门诊的112名海洛因成瘾者的基线数据和治疗1年后的随访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12名海洛因成瘾者治疗前39名HIV抗体检测阳性,73名HIV抗体检测阴性,MMT1年后,73名受治者HIV抗体仍然阴性;112名受治者尿检阳性率从入组前的100%下降到治疗后的25.23%,近1个月注射毒品的次数、注射吸毒和共用注射器的比例,由治疗前每人每月平均9.13次、15.14%下降到0次;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从26%提高到32.4%。结论通过MMT1年后,在减少危险行为、减少与毒品相关的违法犯罪等方面取得较好效果,对预防控制艾滋病通过注射吸毒与性行为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刘金康李莉华陈玉华刘丹李琳罗魏
关键词: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治疗
2004-2012年攀枝花市梅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梅毒流行特征,为开展梅毒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2年攀枝花市梅毒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2年,攀枝花市共报告梅毒病例数2 43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4.24/10万;2009年梅毒发病率最高为60.12/10万,2004-2009年发病率年均增长47.10%,2009-2012年发病率年均下降53.03%。梅毒病例中,隐性梅毒占65.13%,以20~39岁男性为主,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工人、农民和离退人员为主,东区、西区、仁和区发病率较高。结论攀枝花市梅毒流行趋势与四川省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梅毒、尤其是隐性梅毒的诊断报告标准和病例诊断报告的准确性。
唐作红栾荣生李春霞刘金康谭琴
关键词:梅毒
2013年攀枝花市男性矿工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调查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调查了解攀枝花市男性矿工艾滋病感染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艾滋病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参加职业病健康体检的男性矿工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HI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共调查男性矿工260人,拒访率为2.3%。男性矿工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0.0%,发生非婚性行为的比例为16.2%。非婚性行为时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半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30.0%、20.0%;与配偶的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和最近半年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分别为24.2%、9.8%。检测HIV抗体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1.6%。结论攀枝花市男性矿工存在感染和传播HIV的危险,急需对其开展艾滋病综合干预。
唐作红朱玲陈鑫莹张晴晴李春霞谭琴刘金康
关键词:艾滋病
攀枝花市鼠间鼠疫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刘金康李小军王文贵杨祖堂刘寿宇温继华张大芬
关键词:鼠间鼠疫
攀枝花市少数民族与汉族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比分析攀枝花市少数民族和汉族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为综合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9-2013年攀枝花市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将暗娼按照"民族"分为少数民族暗娼和汉族暗娼,并对其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共监测暗娼3904人,汉族暗娼3354人,少数民族暗娼550人。少数民族与汉族暗娼的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14人)、0.8%(28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92,P<0.001)。少数民族暗娼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36.4%、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8.4%、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6.4%、吸毒比例为3.6%、做过HIV检测的比例为18.0%,分别与汉族暗娼的72.4%、93.0%、59.9%、1.7%、29.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少数民族与汉族暗娼接受过干预服务的比例分别为95.5%、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知识、民族、干预服务、户籍、文化程度、年龄、艾滋病检测、固定性伴、工作时间等,是暗娼坚持使用安全套的影响因素。结论少数民族暗娼更容易感染HIV,应提高暗娼综合干预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接受性。
唐作红李春霞张晴晴刘金康谭琴
关键词:艾滋病暗娼民族哨点监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