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康

作品数:23 被引量:39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8篇刑事
  • 5篇刑事诉讼
  • 5篇诉讼
  • 4篇侦查
  • 3篇刑事诉讼法
  • 3篇侦查证据
  • 3篇证明标准
  • 3篇社会
  • 3篇社会调查
  • 3篇社会调查报告
  • 3篇诉讼法
  • 3篇机关
  • 2篇刑诉法
  • 2篇刑讯
  • 2篇刑讯逼供
  • 2篇行政
  • 2篇新《刑事诉讼...
  • 2篇冷思考
  • 2篇律师
  • 2篇绩效

机构

  • 23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作者

  • 23篇马康
  • 1篇肖沛权
  • 1篇陈光中
  • 1篇汪海燕

传媒

  • 2篇铁道警察学院...
  • 2篇浙江警察学院...
  • 2篇安徽警官职业...
  • 1篇中共浙江省委...
  • 1篇法学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犯罪研究
  • 1篇山西警官高等...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黑龙江省政法...
  • 1篇天水行政学院...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时代法学
  • 1篇上海政法学院...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 1篇西部法学评论
  • 1篇海峡法学
  • 1篇预防青少年犯...
  • 1篇中国法学教育...

年份

  • 3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8篇2013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公安机关防范刑讯逼供若干问题的探讨被引量:1
2014年
如何防范和遏制刑讯逼供是刑事司法的焦点所在。公安机关处于刑事诉讼的初始阶段,距离刑讯逼供最初发生的时间距离最近,具备防范和遏制刑讯逼供的可能性。应当完善公安机关绩效考核机制,从宏观上搭建防范刑讯逼供的平台,完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使之切实发挥遏制刑讯逼供的重要作用,并完善公安法制部门案件审核机制,有效发现并制裁刑讯逼供行为,构成公安机关防范刑讯逼供的综合体制,提升其防范刑讯逼供的能力。
肖沛权马康
关键词:绩效考核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论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使用——以“快播”案为切入点被引量:2
2016年
当前以"快播"案为代表的大量网络色情犯罪进入刑事司法诉讼领域,而诸多关键证据系来源于行政证据。由于法律条文的粗疏,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如何适用面临诸多问题,并集中体现在"快播"案中。通过剖析诉讼法理和法律规定可知,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关联性应当以采纳适格证据为原则,符合"质"、"量"要求标准。《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只是赋予了行政证据在刑事诉讼中的证据能力。瑕疵行政证据应适用《刑事诉讼法》第54条的规定,不应一概排除。在更为广阔的视野里,应当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行政取证的程序。
马康
关键词:行政证据刑事证据非法证据排除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若干重要问题探讨被引量:355
2016年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从宽一面的体现。该制度虽然已实行于现有刑事司法中,但需要进一步制度化、体系化。详言之,该制度原则上适用于包括可能判处死刑在内的所有案件,贯穿于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其证明标准应坚持"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证据规则可以适度从简。在具体适用的设计上,建议认罪认罚从宽作为一项基本制度载入《刑事诉讼法》总则,应当建立公安司法机关同被追诉人协商的制度,从宽处理不受被害人意见的约束;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认罪认罚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可考虑设立认罪认罚案件的上诉审查程序。
陈光中马康
反腐败中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明标准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国际追赃的重要性愈发显现,但域外刑事司法协助仍存在困难,对国内司法裁判多有质疑。作为国际追赃的重要法律依据,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亟待完善。立足于证明责任的基本框架,在遵循法解释和诉讼法理的立场上,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证明标准不宜采用"证据确实、充分"的证明标准,应当针对检察机关的说服责任和提出证据的责任分别设置"清楚和有说服力"、"表面上成立"的证明标准;主张所有权的利害关系人也应当适用"表明上成立"的证明标准。
马康
关键词:反腐败证明标准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证据问题研究
近年来,贪污贿赂等案件中被追诉人频繁以潜逃或者自杀等方式逃避侦查。2012年《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时在普通诉讼程序外单独设立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这对于完善刑事法律体系,解决司法实践中的难题有着积极意义。但由于语词自身的多义性...
马康
关键词:证明标准
文献传递
新刑诉法中监听措施若干问题的完善——以我国台湾地区相关立法为参考被引量:1
2013年
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正将监听措施纳入了刑事诉讼法的规制,是促使侦查程序法治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但不可否认的是相关规定仍然存在不完善、不科学之处。我国台湾地区的通讯监察制度经2007年修改后进一步得到完善,鉴于两岸的文化意识和法律传统有诸多相似之处,其在案件范围、适用对象、审批程序、监听通知、非法证据排除等方面,对我国大陆监听制度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马康
关键词:监听新《刑事诉讼法》
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若干问题研究被引量:7
2013年
新刑诉法确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调查制度。但过于原则化的规定使该制度的理解和运用存在诸多问题,相关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也未能发挥进一步细化的作用。应当在现行法律规定的制度范围内,对社会调查制度的具体措施的相关规定进行解释,明确社会调查报告的性质,社会调查主体,以及社会调查人员的选任等问题。
马康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论刑事被告人简易程序选择权被引量:3
2013年
简易程序选择权是指刑事诉讼被告人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启动刑事简易程序以及在适用简易程序后变更该程序的诉讼权利。这不仅是被告人所享有的一种重要诉讼权利,而且刑事简易程序的正当性也来自被告人程序选择的自愿性。我国新刑诉法中虽然规定了刑事简易程序,但没有赋予被告人完整的简易程序选择权。立法应当明确赋予被告人该项权利。
马康
关键词:刑事诉讼启动权变更权
“形式合法”和“现实合理”: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被引量:4
2017年
相对以前的法律和相关解释,《电子数据规定》在回应实践需求的基础上取得了较大进步,但在某些具体问题上仍存不足之处:"电子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存在逻辑、法律缺陷;电子数据取证的性质和具体规制仍需进一步解读。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直接影响《电子数据规定》在实践中的"形式合法"与"现实合理"。应当通过充分解释弥补不足,并考虑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马康
关键词:电子数据取证证明力
刑讯逼供防范的可能路径——以公安机关内部控制为视角
2015年
防范和遏制刑讯逼供的现有研究忽略了公安机关相关制度的作用,认为犯罪职能的存在使得公安机关防范刑讯逼供不具有逻辑自洽性。但在外部监督乏力的环境下,公安机关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已经探索出一套本土机制,并具备转化为防范刑讯逼供的可行性。相关制度应在既有法律框架内进行调整,在保证同现行刑事司法运行相协调的前提下,适度增加犯罪嫌疑人的参与程度,完善录音录像和其他调查核实方式,强化录音录像制度的中立性,构建公安机关防范刑讯逼供的综合体制。
马康
关键词:刑讯逼供绩效考核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