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烨

作品数:12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聚醚
  • 3篇链转移
  • 2篇一步法
  • 2篇一步法合成
  • 2篇一步合成
  • 2篇异硫氰酸
  • 2篇异硫氰酸酯
  • 2篇引发剂
  • 2篇有机碱
  • 2篇原位形成
  • 2篇原子
  • 2篇质子
  • 2篇质子酸
  • 2篇酸酯
  • 2篇羧酸
  • 2篇硫氰酸
  • 2篇硫氰酸酯
  • 2篇硫原子
  • 2篇开环
  • 2篇开环聚合

机构

  • 12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2篇陈烨
  • 9篇张广照
  • 1篇钟勇

传媒

  • 1篇工程研究——...
  • 1篇中国化学会2...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0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末端氨基官能化聚醚的一步合成方法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末端氨基官能化聚醚的一步合成方法。惰性气氛下,将环氧单体加入到非共价保护的氨基醇型催化/引发体系中反应,得到末端氨基官能化聚醚;所述非共价保护的氨基醇型催化/引发体系包括氨基醇、有机...
赵俊鹏陈烨张广照
文献传递
一种可降解聚醚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可降解聚醚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利用羧酸型催化/引发体系实施环氧单体的可控开环聚合,合成酯化聚醚多元醇,然后与异氰酸酯混合反应,制备可降解聚醚型聚氨酯;所得可降解聚醚型聚氨酯可在酸性、...
赵俊鹏陈烨张广照
文献传递
薄荷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和分子蒸馏分离精制研究
随着中药的发展,毒性较小的中草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植物中提取天然产物成为当前新药研究开发中很重要的方向。联合使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分子蒸馏提取天然产物,因其提取率高,且对提取物无污染,在天然产物的提取领域占据了...
陈烨
关键词:薄荷油分子蒸馏新药研究开发蒸馏分离
文献传递
一种以羧酸为引发剂可控制备聚醚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聚醚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羧酸为引发剂可控制备聚醚的方法。惰性气氛下,将环氧单体加入到羧酸型催化/引发体系中反应,得到聚醚;所述羧酸型催化/引发体系包括羧酸、有机碱和烷基硼。本发明将引发剂,尤其是官能化引发...
赵俊鹏陈烨张广照
文献传递
一种以羧酸为引发剂可控制备聚醚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聚醚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以羧酸为引发剂可控制备聚醚的方法。惰性气氛下,将环氧单体加入到羧酸型催化/引发体系中反应,得到聚醚;所述羧酸型催化/引发体系包括羧酸、有机碱和烷基硼。本发明将引发剂,尤其是官能化引发...
赵俊鹏陈烨张广照
文献传递
白桦醇掺杂类多嵌段两亲性聚氨酯:有机催化简便合成及可调控蛋白阻抗性能
两亲性共聚物构建的'混淆'表面在防污领域的功用广受认可。事实证明,亲/疏水组分的低纳米级或分子相级分离有助于获得广谱的蛋白阻抗。基于此,我们设计并通过有机催化合成了一种由天然白桦醇疏水单元和短链聚环氧乙烷交替连接所构成的...
陈烨赵俊鹏张广照
文献传递
一种环氧与异硫氰酸酯可控共聚的催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氧与异硫氰酸酯可控共聚的催化方法。本发明利用无金属催化剂首次实现了环氧和异硫氰酸酯化合物的活性可控共聚,合成主链含硫原子的杂链聚合物。在单组分有机碱的催化下,环氧和异硫氰酸酯能够进行严格的交替共聚,生成...
赵俊鹏赖涛陈烨张广照
一种基于三组份无金属催化引发体系制备聚醚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三组份无金属催化引发体系制备聚醚的方法。该方法将环氧单体加入包含羟基化合物,有机碱及烷基硼的三组份无金属催化引发体系中反应,得聚醚。本发明有机碱的用量可降至40ppm,转化频率可高达6000h<Sup...
赵俊鹏陈烨张广照
文献传递
无金属催化环氧开环聚合及聚醚功能化策略
以聚环氧乙烷(PEO)和聚环氧丙烷(PPO)为代表的脂肪族聚醚是产量最大的合成高分子类型之一,在基础研究、国计民生和高新技术的诸多领域具有几乎不可替代的价值。不断扩展和精细化的应用对聚醚合成方法的效率、选择性和环境友好性...
陈烨
关键词:高分子合成环氧化物活性聚合开环聚合
大一新生“工程导论”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为例
2024年
工程教育作为大一新生接触专业的第一步,应当以工程体验为主导,综合考虑社会需求、专业需求及学生自我需求。“工程导论”课程作为一类新生工程体验课程,旨在面向大一学生设置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兴趣,驱动其主动进行知识构建、应用,实现深度学习,为未来的工程学习做准备。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为例,介绍新生“工程导论”课程在教学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考核方式等方面采取的改革举措。结合课程评分与学生自评结果,从客观与主观角度评价课程实施情况,发现目前存在问题并提出下一阶段的对策:合理化课程目标、推动理论与实践双向互动、强化“支架式”教学方式、优化问题情境及完善一体化课程体系等。
杨天然项聪钟勇陈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