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其沛
- 作品数:18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明达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儿童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青少年性教育的几个问题被引量:3
- 1989年
- 一、对性教育现状的一点看法人类社会对“性”的认识和态度,大体上已经历了“性崇拜”和“性禁锢”两个不同的阶段。这两种极端的表现,实际上都反映了对“性”的问题,还没有摆脱愚昧状态。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性禁锢”占统治地位的时间比较长。
- 左其沛
- 关键词:青少年性教育手淫性生理早恋性解放性自由
- 略论过失型问题行为被引量:2
- 1985年
- 一、研究过失型问题行为的重要性问题行为,是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利于优良品格形成和个性健康发展的行为。它是发展中的现象,常见于中小学生。问题行为同“问题儿童”、“差生”等概念是不同的。后者只是少数人或个别人,而问题行为则是教育上的普遍范畴,“研究问题行为,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实际上是通过教育,促进良好品格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
- 左其沛
- 关键词:性格青少年品格形成问题儿童情境性
- 关于攻击型问题行为
- 1990年
- 攻击型问题行为与品德不良型问题行为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产生的内部动因主要是需要遭受挫折而引起的不良情绪偏势。因而攻击型的问题行为,往往首先意味着教育者的“失误”,是一种警报性的信号,有必要进行反思。只有抱宽容和大度的态度,尊重学生,维护其自尊心,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防止“以势压人”,防止“偏见”,才能引起学生的反思,从而引导他们分析、调节自己的情绪,使情绪控制在有益无害的范围之内。
- 左壮左其沛
- 关键词:童年期内部动因自我评价师生关系
- 道德情感的形成与教育者的爱被引量:1
- 1998年
- 道德情感的形成与教育者的爱左其沛在道德活动和品德心理形成过程中,情感有着特殊的重要性。人的情感过程,是内在体验、外显表情和生理激活等多种成分的复合过程。内在的情感体验是中枢神经在不同水平上的整合,它可以成为各种动机(生理的和社会的)的参与者和激发者;...
- 左其沛
- 关键词:道德情感道德需要品德心理情感信息情感经验道德活动
- 关于中学生的“早恋”
- 1992年
-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发育及随之而来的性意识的发展,是中学生身心发展中一个突出的事实。美国学者赫罗克等曾提出性意识的发展有四个阶段:性的反感期;向往年长异性的“牛犊恋”期;追求异性的狂热期;浪漫的恋爱期。我国有的学者提出可划分为抵触、好感、依恋、爱情四个阶段。据我们在吉林、四川等地调查,所谓“
- 左其沛
- 关键词:求异性性发育恋爱行为对读抵触心理
- 品德心理“四因素说”质疑
- 1992年
- 目前我国多数教材和专著都认为品德心理的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这种所谓“四因素说”颇为流行。对于四者的关系,一种看法是“统一形成,难分主次”,“环环紧扣,不可厚此薄彼,也不可厚彼薄此”,即认为四者是平等并列关系;也有的认为“认识是基础”。
- 左其沛
- 关键词:品德心理自我教育义务感品德形成行为主义心理学品德行为
- 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及其对早期德育的启示被引量:2
- 1994年
- 婴儿的社会性情绪及其对早期德育的启示左其沛,战秀琴,金星,吕微微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师院幼儿园,大连市水产学校一、婴儿社会性情绪的表现和特征1.人类婴儿既有反应生理需要的情绪,也有与成人接触交往时表现出来的情绪。这后一类情绪,已有不少学者称之为社会性情...
- 左其沛战秀琴金星吕微微
- 关键词:社会性婴儿主体性社会性情感道德行为
- 主体性的生成与早期教育模式被引量:6
- 2000年
- 婴儿具有社会性遗传素质,这是生成主体性的最初内因。在遗传、环境与早期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婴儿后期或幼儿早期,开始形成主体人格的雏形。结合早期教育的存在问题和正反面经验,构建早期教育模式的合理框架,要强调依靠主体自我发展的内部动力;以培养人格素质为重点;在自主、合作、创造活动中进行教育;突出家庭和父母的重大影响。
- 左其沛
- 关键词:婴儿
-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少年期的特点被引量:19
- 1985年
- 本文认为自我意识包括自我意向与自我认识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根据这两个方面矛盾运动的特点,提出划分发展阶段的三项依据:1.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相互消长;2.自我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发展深化;3.自我意向与自我认识发展的不平衡性。作者把自我意识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少年期的阶段特点做了较具体的分析;认为弄清楚这些特点,对于深入探讨自我意识的发展规律,对于改进少年期的教育工作,都有一定的意义。
- 左其沛
- 关键词:自我意识少年期自我认识具体到抽象
- 品德心理形成的基本规律与教育上的“常见病”
- 1998年
- 一、品德心理形成的基础与“抽象说教” 在品德心理的研究中,对“品德心理”与“品德行为”这两个概念,有必要加以区分。区分这两个概念,有利于弄清楚究竟什么是品德心理形成的基础。 品德心理,是反映一定社会的道德关系的内部心理活动,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或者说,包括认识活动和意向活动两个方面。它属于主体的心理、意识的范畴。品德行为,通常指以“人”为对象的、直接有利于他人或集体的行动;
- 左其沛
- 关键词:品德心理品德行为道德环境道德关系常见病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