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连 作品数:27 被引量:136 H指数:7 供职机构: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长沙市2021—2022年气象因素与狂犬病日暴露人数相关性及其滞后效应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2021—2022年长沙市气象因素与狂犬病日暴露人数的关联,并探究气象因素对狂犬病暴露影响的滞后作用。方法:收集2021—2022年长沙市每日气象资料和狂犬病日暴露人数,使用R4.2.3软件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2022年长沙市报告狂犬病暴露人数216405例,日暴露人数中位数292例,夏秋季为高暴露季节。日均气温>10.0℃狂犬病暴露的累积发生风险增加,在30.5℃风险达到最大(RR=1.63,95%CI:1.40~1.89),低温(P_(5),4.0℃)对狂犬病日暴露的发生风险在滞后第4天达到最大,其余温度位置(P_(25)~P_(95))以暴露当天发生风险最大。日均相对湿度在32.0%时,对狂犬病日暴露人数累积发生风险最大,32.0%~86.5%区间累积效应风险逐渐降低。相邻两日温差以极低降温温差-10.0℃风险最大,且以暴露当天效应最强。结论:2021—2022年长沙市气象因素中高温、低湿、极端降温和升温天气都会增加狂犬病暴露风险,提示加强在重点气象到来前做好狂犬病暴露的健康宣教和暴露后处置的就医引导。 孙坤 陈水连 邱劲松 段陈林 周银柱关键词:狂犬病 气象因素 Logistic微分方程模型在手足口病疫情预警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采用Logistic微分方程模型研究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并确定预警时间。方法收集2008年第17周至2015年第7周长沙市手足口病发病数,分析其流行规律和周期性。根据手足口病流行规律,建立各个周期内的Lo-gistic微分方程模型。利用实际周发病数据计算疫情发展速度参数k和流行周期结束时的累计病例数的理论值N,并根据这些参数求解各个流行周期早期疫情由慢变快的时间点(“疫情加速周”),并计算其标准差,以“疫情加速周”减一个标准差为“建议预警周”。结果长沙市每年均存在两个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夏秋季流行高峰和冬春季流行高峰,对应时间分别为第8~33周,第34周至下一年第7周。可知夏秋季的“疫情加速周”平均值约为第17周(范围:第15~20周),标准差约为2周;冬春季的“疫情加速周”平均值约为第40周(范围:第37~42周),标准差约为2周。夏秋季和冬春季建议预警周分别为第15周和第38周。结论长沙市手足口病季节性和周期性明显。Logistic模型可以很好地刻画手足口病流行规律。采用“痰隋加速周”预警存在滞后现象,提前一个标准差后能够做到提前预警。 张锡兴 刘如春 谢知 李亚曼 陈水连 赵锦 胡伟红 李叶兰 王智宇 张恒 陈田木关键词:手足口病 LOGISTIC方程 预警 IL-18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IL-18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和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为1997年01月01日至2012年07月01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合格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用Stata 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文献,收集到2 646例病例,2 761例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欧裔人群中的IL-18-1297C/T(OR=1.388,95%CI=1.242~1.551,P<0.001)和-607A/C(OR=1.158,95%CI=1.014~1.322,P=0.031)多态性与SLE有关,欧裔人群中IL-18-1297在显性模型下(CC+CT vs TT)和隐性模型下(CC vs CT+TT)也发现与SLE有关(显性模型:OR=1.353,95%CI=1.174~1.561,P<0.001;隐性模型:OR=2.216,95%CI=1.695-2.898,P<0.001),但Meta分析发现中国人群-607位点A等位基因对SLE有保护效应(OR=0.606,95%CI=0.396~0.930,P<0.001)。结论欧裔人群中IL-18-1297和-607位点多态性可能与SLE易感性有关,中国人群的IL-18-607位点A等位基因对SLE可能有保护效应。 陈水连 江峰 刘佳婧 孟炜关键词:IL-18 基因多态性 系统性红斑狼疮 META分析 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在Stata软件中的实现 被引量:21 2014年 目的介绍在Stata软件中实现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方法在Stata软件中,应用实例数据进行Meta分析。利用glst程序包进行剂量反应的Meta分析,并绘制非线性(和)或线性剂量反应曲线。结果应用Stata软件可以实现线性和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饮酒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且存在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Stata软件可以实现剂量反应关系的Meta分析,且功能强大,实用性强。 罗美玲 林希建 刘如春 刘浩 陈田木 胡强 陈水连 王冕 周权关键词:剂量反应关系 META分析 STATA软件 IL-18基因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联性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并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环境和遗传因素为其重要病因。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初步对IL-18基因多态性与系统红斑狼疮的... 陈水连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文献传递 IL-18基因105A/C多态性与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红斑狼疮(SLE)的关联性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IL-18(interleukin-18)基因105A/C多态性与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病例对照各19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IL-18基因10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在不同的遗传模式下分析105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用χ2检验分析105A/C多态性与SLE临床表型间的相关性。结果 IL-18基因105位点A等位基因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815,95%CI=1.151-2.863),在相加和隐性模型下也发现105A/C多态性与SLE有关(相加:OR=1.828,95%CI=1.152-2.900;隐性:OR=1.855,95%CI=1.131-3.044),且调整年龄、性别等因素后,在两种模型下的相关性仍然存在(相加:OR=1.987,95%CI=1.181-3.343;隐性:OR=1.960,95%CI=1.111-3.456)。此外,本研究显示补体C3C4降低患者A等位基因的频率上升(OR=1.737,95%CI=1.001-3.014),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corr=0.336)。结论在中国长江以南汉族人群中IL-18基因105A/C多态性可能与SLE易感性有关,且A等位基因对SLE可能有危险性效应。 陈水连 刘佳婧 江峰 孟炜关键词:IL-18 不同隐性感染和传播能力条件下的流感暴发防控措施效果模拟 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计算暴发疫情中流感隐性感染比例(p)以及传播能力(基本再生数,R_0),模拟不同p和R_0条件下的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系统收集长沙市2004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所有流感暴发疫情资料作为p和R_0估计基础数据库,在2011年1月1日—2013年11月30日期间暴发疫情中收集病例的病程资料。根据流感的疾病自然史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SEIAR)模型。将SEIAR模型与所有暴发疫情进行一一拟合,计算各起暴发疫情的p和R_0。同时模拟隔离、治疗患者、预防服药、停课1周、暴发前和暴发中的疫苗接种措施的效果。结果暴发疫情中流感病例病程均数为(4.27±1.98)d,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的p均数为(0.190 3±0.295 3)。流感暴发疫情的R_0均数为(10.12±5.16),其中甲型H1N1流感R_0均数为(11.32±5.74),季节性流感暴发疫情R_0均数为(7.79±2.67),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R_0和p的大小对隔离效果的影响异质性较大。暴发前疫苗接种措施效果取决于R_0,与p值大小无关;R_0、p越小,暴发期间疫苗接种的效果以及治疗患者的效果越好;预防服药的总体效果并不明显;停课1周的总体效果较差。结论甲型H1N1流感隐性感染比例和传播能力均比季节性流感高。流感暴发疫情处置需要根据流感隐性感染比例和传播能力不同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 陈田木 陈水连 谢知 李叶兰 刘如春关键词:流感 基本再生数 防控措施 我国2017—2022年土源性线虫病监测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的流行现况,为土源性线虫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7—2022年我国土源性线虫病监测信息,对土源性线虫感染现况、感染趋势、空间自相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2年,我国土源性线虫年平均感染率(average annual infection rate,AAIR)为1.12%(25123/2251632),其中钩虫、蛔虫、鞭虫AAIR分别为0.70%、0.26%、0.20%(15827例、5836例、4586例)。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年均降低17.16%(AAPC=-17.16,P=0.007),其中钩虫、蛔虫、鞭虫感染率年均降低值分别为14.70%、22.13%、20.56%(AAPC=-14.70,P=0.025;AAPC=-22.13,P=0.015;AAPC=-20.56,P=0.029)。钩虫、蛔虫、鞭虫的地区分布均呈空间正相关(Moran′s I=0.09,P=0.121;Moran′s I=0.46,P=0.001;Moran′s I=0.23,P=0.013),蛔虫的空间聚集性最强。男性和女性AAIR分别为1.03%(11308/1100016)、1.20%(13851/1149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19,P<0.001)。60岁以上人群AAIR最高1.85%(10949/590621),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6.44,P<0.001)。钩虫、蛔虫、鞭虫均以轻度感染为主。土壤蛔虫卵、钩蚴的年平均阳性率为4.06%(649/15984)、2.45%(391/159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16,P<0.001)。结论我国土源性线虫感染率较低,且呈下降趋势,但呈现局部高发现象,老年人、女性是感染的风险人群。为进一步阻断土源性线虫传播,需采取扩大监测范围、创新监测技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等综合措施。 赵锦 周银柱 周银柱 陈水连 杨学文关键词:土源性线虫 钩虫 蛔虫 鞭虫 空间自相关 流行性腮腺炎Logistic微分方程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Logistic微分方程模型在流行性腮腺炎预警中的应用。方法利用长沙市流行性腮腺炎2005-2013年周发病数,建立各流行周期内的Logistic微分方程模型,并求解各个流行周期"疫情加速周",以"疫情加速周"减一个标准差为"建议预警周"。用长沙市2013-2014年数据对模型进行评价。结果流行性腮腺炎存在夏秋季和冬春季两个流行高峰,其"建议预警周"分别为第15周和第39周。结论 Logistic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流行性腮腺炎的季节性流行规律。将"疫情加速周"提前一个标准差,能够做到提前预警。 谢知 陈田木 林鑫 陈水连 赵锦 刘如春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数学模型 预警 长沙市2014-2018年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分析长沙市2014-2018年9个区县(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长沙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4-2018年长沙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分地区、年龄和职业的发病数,描述该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长沙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发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2月~次年2月出现发病高峰,7~8月出现次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0~3岁组,以散居儿童为主;发病总数居前3位地区分别为浏阳市、长沙县和雨花区,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地区分别为雨花区、浏阳市和长沙县。聚集性疫情均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疫情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长沙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病例数和疫情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防控重点人群为0~3岁散居儿童。应有针对性地提早做好其它感染性腹泻病防控。 杨栋 张恒 刘如春 陈水连 赵锦 张锡兴 余珊珊关键词:其它感染性腹泻 流行病学特征 诺如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