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玲

作品数:77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度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0篇肝炎
  • 20篇病毒
  • 19篇乙型
  • 19篇乙型肝炎
  • 18篇慢性
  • 15篇慢性乙型
  • 15篇慢性乙型肝炎
  • 12篇基因
  • 11篇肝炎病毒
  • 10篇阳性
  • 10篇手足
  • 10篇手足口
  • 10篇手足口病
  • 10篇HBEAG阳...
  • 9篇阿德福韦
  • 9篇阿德福韦酯
  • 7篇乙型肝炎病毒
  • 7篇细胞
  • 7篇疗效
  • 6篇衰竭

机构

  • 38篇福州市传染病...
  • 3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福州总医院
  • 1篇福州市第一医...

作者

  • 64篇郑玲
  • 29篇潘晨
  • 15篇李芹
  • 14篇周锐
  • 13篇高海兵
  • 10篇许利军
  • 10篇方建凯
  • 9篇林太杰
  • 8篇周文
  • 7篇林明华
  • 6篇李勤光
  • 6篇江家骥
  • 6篇卢霞凤
  • 6篇原津津
  • 5篇王艳丽
  • 5篇邹文
  • 4篇官升灿
  • 4篇陈荣华
  • 4篇张娟娟
  • 3篇陈玮

传媒

  • 6篇中西医结合肝...
  • 5篇中华传染病杂...
  • 4篇福建医药杂志
  • 4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海峡药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传染病信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风湿病学杂志
  • 1篇福建中医药
  • 1篇中华肾脏病杂...
  • 1篇病毒学报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肝博士
  • 1篇抗感染药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11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7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其与血清TNF-α变化的关系
2010年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ADV)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及其与血清TNF-α水平变化的关系。方法对203例HBeAg阳性CHB患者采用ADV(名正)10mg/d治疗48周,观察24周和48周疗效,包括HBVDNA转阴、ALT复常、HBeAg转阴及血清转换、应答率,并用ELISA测定基线及48周血清TNF-α水平。结果 203例患者24周和48周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及血清转换率、应答率分别为31.5%、59.1%、15.8%、8.9%、13.3%和58.6%、78.3%、29.6%、16.7%、25.6%。24周和48周HBVDNA载量较基线下降的中位值分别是3.56log10拷贝/毫升和4.35log10拷贝/毫升,且48周疗效均优于24周(P<0.05),而除HBVDNA未转阴组、ALT未复常组外,余疗效组TNF-α水平在48周较基线均下降明显(P<0.001)。结论 HBeAg阳性CHB患者ADV治疗48周能够有效地抑制HBV,降低血清TNF-α水平。
高海兵林明华潘晨林太杰郑玲原津津方建凯周锐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阿德福韦酯肿瘤坏死因子Α疗效
戊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与临床的关系
2003年
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是肠道传播性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因,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经饮食传播,该病毒既能引起大规模的暴发流行,也有急性散发型病例。目前认为本病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最近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2%的美国献血员及西欧献血员抗HEV-IgG呈阳性,提示戊型肝炎(Hepatitis E,HE)可能呈全球性分布。在灵长类。
郑玲江家骥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肝炎病毒戊型基因
福州地区重症手足口病9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1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对福州市传染病医院住院诊治的9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l临床特征和治疗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主要为发热、精神倦怠、易惊及四肢抖动。经PCR核酸扩增检测咽拭子标本,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60例。治疗上予脱水、降颅压,早期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初始剂量10-20mg/(kg·d),2~3d后迅速减量,总疗程5~7d;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1.0g/(kg·d),共2d。6例予以利巴韦林针10mg/(kg·d)静滴,89例予以中成药热毒宁o.6ml/(kg·d)治疗,疗程5~7d。所确患者好转出院,没有死亡病例。结论2010年福州地区爆发流行的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主要表现为神经系统受损;早期大剂量应用甲泼尼龙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可阻断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邹文官升灿潘晨李芹郑玲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EV71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
拉米夫定配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为主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被引量:4
2009年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目前无特效药物治疗。笔者2001年首先报道以拉米夫定为主治疗HBV-GN3例取得良好的疗效。为进一步观察合理用药的组合,我们应用该药配合小剂量雷公藤多苷等,并与前期以雷公藤多苷等治疗HBV-GN比较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A组:收集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肝肾功能正常,尿蛋白定量(24h)〉1.0g,经病理诊断明确,符合HBV-GN患者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
陈建潘晨彭卫华郑玲王丽萍林沁吴碧青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雷公藤多苷拉米夫定小剂量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HBV-GN
126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发病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2008至2009年期间收治的126例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性别、居住地区、病程、发热程度与持续时间、皮疹特点和消退规律、各项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 126例手足口病患儿,男女性别比为2∶1;发病年龄趋向低年龄组,76.19%为3岁以下儿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发病率高于市区;发病高峰为5~7月份;多数(71.42%)有发热,多数(97.62%)均有口腔疱疹及手足疱疹,合并支气管炎者32例、电解质紊乱者8例、咽峡炎者5例和肝损害者1例,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多见,126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为儿科常见病之一,常见并发症为支气管炎,可出现心肌受损及肝功能受损,尚未发现肾功能损害,只要及早诊断,正确治疗,其预后良好。
甘巧蓉郑玲李艳珍李芹
关键词:手足口病传染病
121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中西医结合证治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中医证候特点,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方法:对121例重症手足口病进行中西医临床特征观察,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是多发生于3岁以下患儿,多以热势缠绵,精神...
周文高虹李芹郑玲陈达邹文
关键词:重症手足口病中西医结合儿童患者
文献传递
拉米夫定治疗无良好应答患者乙型肝炎病毒P区突变与基因型的关系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后无良好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P区变异情况与基因型的关系。方法对631例拉米夫定治疗后无良好应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或核酸测序确定HBV基因型,直接测序观察P区突变,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病毒载量,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HBVDNA水平及HBVP区变异情况。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石。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63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B基因型HBV感染者272例,C基因型感染者359例,C基因型感染者患者年龄为(39.1±11.4)岁,明显大于B基因型感染患者的(33.7±9.7)岁(t=-6.55,P〈0.01)。C基因患者病毒载量为(5.96±1.22)log10拷贝/ml,高于B基因型患者的(5.58±1.21)log10拷贝/ml,t=-2.01,P〈0.05。A181V/T变异在C基因型的发生率高于B基因型(0.4%比5.3%,χ2=12.23,p〈0.01),M204I/V、L180M、T184A/G/I/S、S202G/I和V173L变异发生率在B、C基因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M204I在B基因型的发生率为20.6%,高于C基因型的13.9%(χ2=4.91,P〈0.05);M204V和M201IV变异在B、C基因型中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0和2.21,P值均〉0.05)。拉米夫定耐药发生率在B、C基因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结论拉米夫定常见耐药位点在B、C基因型之间无明显差异,但是C基因HBV感染患者病毒载量高于B基因型HBV感染患者;M204I变异在B基因型中出现频率高于C基因型,拉米夫定加用或改用阿德福韦酯后可能会使A181V/T变异在C基因型出现的概率高于B基因型;年龄、免疫因素和非常见位点的变异或许是影响拉米夫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许利军潘晨李勤光陈荣华郑玲张启云陈惠聪
关键词:基因型突变拉米夫定
急性病毒性肝炎1711例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研究福州地区急性病毒性肝炎病原学的特征。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份福州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急性散发性肝炎患者1 711例,进行血清病原学分型及流行病学研究。结果:1 711例中,男性患者1 175例,女性患者536例,男女性患者之比为2.2:1。甲、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占12.16%、54.88%,未分型占32.96%。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87岁,甲型肝炎病例中15~39岁者占83.65%,14岁以下者占14.9%,戊型肝炎病例中30~69岁者占89.00%,每年第一、二季度为高发季节,分别占34.02%、29.46%;2003-2004年间发病数高于其他年份。结论: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福州地区常见的急性肝炎类型;接种甲肝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注意个人卫生有助于预防甲肝病毒和戊肝病毒的传播。
郑玲颜丽芳
关键词:肝炎病毒性病原学
血清胆碱脂酶与HIV/AI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目的研究HIV/AIDS患者的血清胆碱脂酶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HIV/AIDS患者的血清胆碱脂酶水平与CD4+T细胞计数、血清HIV-RNA水平以及疾病WHO分期的关系进行分析。按血清胆碱脂酶水平≤4500U/L...
许利军李勤光叶寒辉潘晨张启云陈惠聪郑玲陈荣华黄爱琼王争武官升灿
关键词:胆碱脂酶CD4+T细胞
文献传递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功能衰竭预后因素分析及预后评估模型的构建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分析影响HBV相关肝功能衰竭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预后评估模型,评价其预测能力。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确诊为HBV相关肝功能衰竭的569例患者。应用Kaplaw-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年龄、性别、并发症、生物化学指标、凝血指标、HBVDNA载量等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构建预后评估模型,并用独立的79例验证样本评价模型预测能力,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本模型与终末期肝病模型对肝功能衰竭生存率预测的准确性。结果本组肝功能衰竭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59d,1、3、6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8.9%、46.2%和45.5%,1、3年生存率分别为44.9%、44.5%。肝性脑病、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Alb、AST、Cr、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所构建的预后评估模型的预后指数(PI)=4.98×肝性脑病赋值+4.57×肺部感染赋值+4.41×上消化道出血赋值9.69×ln[Alb(g/L)]+2.46×ln[AST(g/L)]+5.18×ln[Cr(mmol/L)]+3.35×ln(INR)-15.36,判断肝功能衰竭患者90d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而终末期肝病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85,P=0.278)。结论肝性脑病、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Alb、AST、Cr、INR作为独立危险因素所构建的预后评估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HBV相关肝功能衰竭患者90d的生存情况。
高海兵潘晨林明华林太杰郑玲方建凯周锐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预后比例危险度模型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