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志春
- 作品数:83 被引量:31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全球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丙型肝炎病毒树鼩感染模型的研究
- 谢志春徐国城陈智平张志勇苏洁寒邬质彬苏朝康仇小强何金生高伟志
- 该研究为探讨建立树鼩丙肝病毒(HCV)感染模型的可行性对该项目进行研究。 首先在中国进行了第一次实验,当时用1b型的HCV静脉接种了23只树鼩,结果在47周的观察时间里有12只树鼩(占52%)感染成功,HCV病毒血症最长...
- 关键词: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树鼩动物模型
- 荔枝核、莨芀花和罗浮粗叶木抗鸭乙肝病毒及护肝作用的实验性研究
- 为探讨中草药治疗乙型肝炎的新方法,我们用自己建立的广西麻鸭乙肝感染模型,对荔枝核、茛芀花和罗浮粗叶三种中药材的抗病毒及护肝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高剂量荔枝核水提物能明显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而荔枝核醇提物和低剂量...
- 谢志春
- 关键词:荔枝核乙型肝炎护肝作用
- 文献传递
- 对不同专业学生《流行病学》课程教学的思考被引量:3
- 2009年
- 从《流行病学》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 曾小云余红平梁浩谢志春钟秋安
- 关键词:流行病学教学
- 南宁市江南区10757名学龄前儿童乙肝HBsAg和HBsAb阳性率调查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了解南宁市江南区学龄前儿童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为指导当地乙肝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5年3月-2016年6月对南宁市江南区82家幼儿园学龄前儿童(3~6岁)进行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血清HBsAg和HBsAb水平。结果共采集了10757名学龄前儿童的血液,检测出24例HBsAg阳性,阳性率为0.22%。不同年龄和性别间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sAb阳性人数为6195例,阳性率为57.59%,其中3岁、4岁、5岁、6岁儿童的HBsAb阳性率分别为51.96%、55.02%、60.79%、65.71%,儿童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加有逐渐升高的趋势(P<0.05)。不同性别间HBsAb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南宁市江南区学龄前儿童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HBsAb阳性率不高。
- 黄荟森韦娜蓝梅丹岑祚洁蒙婞婞蒋金泰杨路谢志春
- 关键词:学龄前儿童HBSAGHBSAB
- 嘎狗噜醇提物抗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短期疗效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嘎狗噜醇提物体内抗鸭乙肝病毒(DHBV)及保肝作用。方法建立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动物模型,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嘎狗噜醇提物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安慰剂组,拉米夫定组,非感染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持续28天;在给药前(T_(0))及给药后7 d(T_(7))、14 d(T_(14))、21 d(T_(21))、28 d(T_(28))和停药后5 d(P_(5)),取各组麻鸭静脉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鸭血清样本中鸭乙肝病毒(DHBV D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鸭乙肝表面抗原(DHBsAg)和鸭乙肝e抗原(DHBeAg),检测ALT和AST水平,停药后6天(P_(6))处死麻鸭并解剖取肝,观察麻鸭肝脏病理切片。结果给药前(T_(0)),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嘎狗噜醇提物各剂量组均未发现DHBV DNA载量下降,DHBsAg OD值也未见降低(P>0.05),对AST作用不明显;嘎狗噜醇提物各剂量组DHBeAg OD值、ALT均降低(P<0.05);肝脏病理结果显示,嘎狗噜醇提物高剂量组病变程度低于其他剂量组(P<0.05)。结论未发现嘎狗噜醇提物有抑制DHBV、DHBsAg的作用,对AST作用不明显;嘎狗噜醇提物各剂量组均能抑制DHBeAg、降低ALT水平,高剂量组能够改善肝脏病理损伤,对肝脏有一定保护作用。
- 卢良红何沂蓉熊国林杨路崔传宝谢志春
- 关键词:麻鸭鸭乙肝病毒拉米夫定
- HIV感染者中ELISA法与RT-nPCR法检测HCV的比较
- 2013年
-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HIV感染者血清中抗-HCV与HCVRNA的结果是否有差异。方法采用ELISA法和RTn-PCR法对300例HIV感染者的血清进行抗-HCV与HCVRNA检测。结果在300份血清标本中,抗-HCV与HCVRNA均为阳性者114份,占38%(114/300);抗-HCV阴性、HCVRNA阳性者41份,占13.67%(41/300);抗-HCV阳性、HCVRNA阴性者32份,占10.67%(32/300);两者均阴性113份,占37.67%(113/300);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率为75.67%,两种方法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1,P﹥0.05)。结论 ELISA法与RTn-PCR法在HIV感染者中诊断丙型肝炎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检出率,在HIV感染者中存在免疫抑制造成血清学结果假阴性率较高,因此,对HIV感染者中抗-HCV阴性者应进行HCVRNA检测,降低漏诊率。
- 徐斌韦金露谢志春
- 关键词:HIV丙型肝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叶下珠复方抗小鼠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叶下珠复方 ( PUC)对小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经小鼠皮下多次注射CCL4 ,促成小鼠肝纤维化 ,同时给予大、中、小剂量的 PUC,并以秋水仙碱做阳性对照药。给药 6周后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 ( ALT)、谷草转氨酶 ( AST)、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丙二醛 ( MDA)、总蛋白 ( TP)、白蛋白 ( ALB)及肝组织中的羟辅氨酸 ( Hyp)含量 ,并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PUC各剂量组均可升高血清中 SOD含量及降低其它指标的含量 ,并且高剂量 PUC对升高 SOD和降低 ALT、AST、MDA、Hyp的效果优于秋水仙碱 ,病理观察表明 PUC可减轻 CCL4所致的小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论 PUC有抗CCL4 所致的肝纤维化作用。
- 谢志春胡慧宁
- 关键词:叶下珠复方肝纤维化CCL4小鼠
- 广西壮族自治区高中及中职在校生戊型肝炎病毒IgG抗体阳性率的调查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广西高中及中职在校生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IgG抗体(简称抗HEVIgG)阳性率,掌握该人群的戊型肝炎(以下简称戊肝)免疫基础水平。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 ,采集广西东南西北中五个代表片区的高中及中职在校生血液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其血清抗HEV-lgG抗体。结果共采集到5 345名学生的血清样本,检测发现学生抗HEV-IgG阳性率为5.11%.其中男生阳性率为3.14%(50/1 590),女生为5.94%(223/3 75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99,P<0.001)。不同年龄中,16~岁组戊肝抗体阳性率最高(8.37%),17~岁组及18~岁组较低,分别为4.27%和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5.96,P<0.001)。不同民族学生的抗HEV-IgG阳性率中,汉族最低为3.86%(130/3 364),壮族次之为6.55%(116/1 771),其他少数民族最高,为12.86%(27/2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4.35,P<0.001)。城市学生抗HEV-IgG阳性率为3.99%(54/1 353),乡镇学生为5.49%(219/3 992),两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66,P=0.031)。不同地区学生戊肝抗体阳性率从2.92%到7.73%不等,其中以桂西北山区壮族聚集的百色市为最高,南宁市最低。结论广西高中及中职在校生戊肝抗体阳性率较低,存在戊肝爆发流行的危险。
- 黄斯梅黄荟森蒙明虑熊国林谭毅蒋金泰刘顺谢志春
- 关键词:戊型肝炎病毒抗体高中生中职生抽样调查
- CpG ODN的体外免疫活性及其作为乙肝疫苗佐剂的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 2007年
- 为了增强乙肝疫苗的免疫效力,开发研制新型疫苗佐剂是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含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CpG ODN)在体外实验中,对人和鼠的多种免疫细胞有活化作用;在动物实验中,CpG ODN不仅可增强乙肝疫苗的体液免疫应答,还可增强其细胞免疫应答,这正是铝佐剂所达不到的,且CpG ODN与铝佐剂具有协同效应,今后可考虑双佐剂联合乙肝疫苗接种,能提高接种人群的应答率,刺激机体产生更有效的保护作用;动物实验还显示,CpG ODN能增强HBV转基因小鼠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毒效应,说明乙肝疫苗辅以CpG ODN可望作为临床上免疫治疗慢性HBV感染的可行性途径;Ⅰ期临床试验表明CpG ODN对人体较安全。
- 沐小敏谢志春
-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疫苗佐剂CPGODN
- 海洋天然活性小分子物质抗乙肝病毒效果筛选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从海洋生物提取的天然小分子物质进行体外抗乙肝病毒效果评价,希望能筛选出一些具有抗乙肝病毒(HBV)活性的物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系作为抗HBV的筛选工具,用不同浓度的海洋小分子物质对其进行干预,测定小分子物质能否对细胞系分泌HBV产生影响。结果本研究共评价了20种海洋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在对HBsAg、HBeAg和HBV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面,环(甘氨酸-L-脯氨酸)(H5)、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H10)、环(L-2-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H12)的治疗指数均大于2,其余17种化合物治疗指数均小于1。结论海洋天然活性小分子物质环(甘氨酸-L-脯氨酸)、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环(L-2-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三种化合物具有抗HBV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它们对HBsAg、HBeAg及HBV DNA抑制作用也增加,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
- 蒙婞婞吴书志杨路杨路岑祚洁黄琼广曾藓惠蓝雪妮谢志春
- 关键词:海洋生物小分子物质HEPG2.2.15细胞株H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