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明霞

作品数:20 被引量:110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省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流行病
  • 8篇流行病学
  • 3篇中毒
  • 3篇突发公共
  • 3篇突发公共卫生
  • 3篇流感
  • 3篇公共卫生
  • 3篇发病
  • 3篇发病率
  • 3篇病例
  • 2篇手足
  • 2篇手足口
  • 2篇手足口病
  • 2篇突发公共卫生...
  • 2篇卫生事件
  • 2篇细菌性
  • 2篇细菌性痢疾
  • 2篇痢疾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机构

  • 14篇合肥市疾病预...
  • 5篇安徽省合肥市...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19篇胡明霞
  • 12篇赵科伕
  • 7篇吴思远
  • 5篇吴金菊
  • 4篇尤恩情
  • 3篇方四新
  • 3篇张俊青
  • 3篇李玮
  • 2篇张文艳
  • 1篇肖长春
  • 1篇马尔健
  • 1篇刘怀珠
  • 1篇张鹏川
  • 1篇张磊
  • 1篇靳玉惠
  • 1篇仰凤桃
  • 1篇李家涛
  • 1篇李晓静
  • 1篇王晓萍
  • 1篇吴英

传媒

  • 6篇安徽预防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第四届环境与...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合肥市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依据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的信息,对合肥市2006~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合肥市共报告突发公共事件51起,职业中毒是主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总体的45.10%,也是病例死亡的重要原因,且职业中毒事件的构成在逐年增加;其次为传染病类,占总起数的37.2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3~7月,城市地区的事件主要是职业中毒,而农村地区主要为传染病疫情;发病人群以工人和学生为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及时性在逐年增加。结论针对高发季节和高危人群,尤其是职业中毒事件要做好突发疫情的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以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赵科伕胡明霞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职业中毒
杭州市区居民冬季流感样及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发病情况电话调查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了解杭州市区居民冬季流感样及急性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与就诊等情况。方法在杭州市区拥有家庭电话的家庭中随机抽取300户家庭,对其各个家庭成员近一个月来感冒发病情况进行电话调查。结果流感样病例发病率为0.60%,急性上呼吸道病例的发病率为12.39%。10岁以下年龄组流感或急性上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最高,发病后大多选择自己服药,去医院就诊选择最多的为社区/乡镇级医院,感冒期间几乎无人戴口罩,2006年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为9.42%,而60岁~年龄组和慢性病患者接种率分别仅为1.92%、3.03%。结论该调查阶段杭州市区流感疫情尚未见明显上升。
胡明霞杨艺
关键词:流感发病率电话调查
一起婚宴导致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一起婚宴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病因。方法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对1月12日晚和1月13日中午在同庆楼庐州府就餐后发生腹泻(3次/天)、呕吐、恶心症状之一的共74人进行了个案流行病学调查。选取其中的45名病人作为病例组,同餐未发病的38人作为对照组,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分层分析方法检测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导致该事件的危险因素。采用细菌学培养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采集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咸蛋黄焗肉蟹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χ2=28.64,P〈0.01,OR=29.56,95%CI(6.23~140.29);还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经趋势分析,趋势χ2=8.48,P〈0.05。4例病人大便样及1份原材料生海蟹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PFGF检测4株菌源于同一克隆。结论此次事件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可疑食物是咸蛋黄焗肉蟹,事件发生原因为加工不当。
胡明霞赵科伕张文艳
关键词: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
合肥市2011~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
吴金菊赵科伕胡明霞尤恩情吴思远李玮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合肥市主要职业病危害预警预测系统建立研究
吴英方四新杨永坚李俊胡传来张鹏川李家涛吴思远肖长春仰凤桃张俊青胡明霞朱新中宋寿贵杨晓兰
该项目完成对合肥市780户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基本状况调查,着重对575户生产制造业开展了现场职业卫生状况调查,识别了合肥市存在164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描述了合肥市职业病危害的三间分布。建立了合肥市职业病监测预警系统和急性...
关键词: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
合肥市幼托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流行特征,探讨幼托机构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危险因素,为制定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现场调查合肥市2012年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情况,随机抽取60家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幼托机构,采用病例对照的方法抽取同时期未发生聚集性疫情的60家幼托机构,探讨手足口病发生聚集性疫情的危险因素。结果全年共发生220起聚集性疫情,其中210起发生在幼儿园,其余10起发生在家庭和社区。手足口病高发期间,聚集性病例未及时隔离,户外组合玩具数量多,住宿房间拥挤,托幼机构教师防治知识知晓率低对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发生有促进作用。疾控部门对聚集性疫情采取防控措施早,疫情规模越小。结论落实手足口病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推迟、减少甚至杜绝手足口病在托幼机构中的蔓延。
吴金菊赵科伕姜凌李诺尤恩情胡明霞吴思远李玮
关键词:手足口病聚集性发病病例对照
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聚集性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研究家庭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聚集性发生的流行病学因素,探讨预防此类中毒事件的控制措施.[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6年2月14日同一天发生的家庭一氧化碳中毒病例进行调查,并选取与病例同样使用煤炉的邻居29户...
方四新张俊青胡明霞张鹏川吴思远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气象条件预警流行病学调查
文献传递
合肥市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网络直报系统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案例库,描述并分析合肥市2005-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特征。结果 2005-2010年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一般事件21起,未分级事件52起,分别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类事件;传染病类事件为主,占86.30%。4-5月为发生高峰,占50%;小学和中学占80.82%;各地区事件分布不平衡,农村报告事件起数占43.83%,城市占56.17%。结论以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学校卫生工作的突出问题。疫情报告是否及时、病例隔离措施是否落实及强化免疫措施的采取是影响疫情处理效果的关键。
吴金菊胡明霞张俊青刘怀珠赵科伕吴思远
关键词:公共卫生生活变动事件流行病学研究
饮食业厨房空气污染及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饮食业厨房空气污染来源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保护饮食业厨房工作人员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餐饮业厨房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进行检测,同时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厨房内空气CO、SO2、NO2、IP污染浓度高于前厅,以原煤作燃料厨房内以CO、SO2、NO2、IP污染为主(P<0.01),以液化气和柴油作燃料厨房的污染以NO2为主(P<0.01);排油烟设施对厨房污染的影响较大(P<0.01);厨房工作人员易出现眼、咽部不适和咳嗽、胸闷、气短等呼吸道症状(P<0.05)。结论使用较清洁的能源和改善排油烟设施效率是减轻厨房污染、维护厨房工作人员健康的关键。
张静张元友方四新胡明霞
关键词:空气污染生活燃料厨房
合肥市4家医疗机构丙肝报告质量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省市级医院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病例报告情况,为提高丙肝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14年1~3月份丙肝病例报告较多的2家市级和2家省级医疗机构,调查和分析2014年第一季度丙肝住院病例报告质量。结果 4家医疗机构共登记79例丙肝病例,漏报9例,漏报率为11.39%。其中省级医院的漏报率为5.66%,市级医院的漏报率为23.08%,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2,P=0.022)。诊断分类错报率为32.86%,急慢性分类错报率为47.14%,省级医院错报率均低于市级医院,错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4家省、市级医疗机构丙肝病例报告数据质量不高。
张磊吴金菊胡明霞尤恩情赵科伕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