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金菊

作品数:39 被引量:210H指数:8
供职机构: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流行病
  • 13篇流行病学
  • 11篇传染
  • 10篇传染病
  • 9篇病毒
  • 8篇疫情
  • 7篇染病
  • 6篇发病
  • 6篇发病率
  • 5篇手足
  • 5篇手足口
  • 5篇手足口病
  • 5篇流行病学分析
  • 5篇肝炎
  • 4篇流行病学研究
  • 4篇结核
  • 4篇法定传染
  • 4篇法定传染病
  • 4篇肺结核
  • 3篇毒性肝炎

机构

  • 36篇合肥市疾病预...
  • 4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安徽省疾病预...
  • 3篇安徽省合肥市...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芜湖市疾病预...
  • 1篇黑龙江省疾病...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作者

  • 39篇吴金菊
  • 16篇赵科伕
  • 11篇刘怀珠
  • 11篇刘旭祥
  • 11篇尤恩情
  • 9篇张磊
  • 8篇刘振武
  • 5篇张俊青
  • 5篇胡明霞
  • 4篇马尔健
  • 4篇吴思远
  • 3篇张文艳
  • 3篇汤仁树
  • 3篇陈丽丽
  • 3篇李玮
  • 2篇苏虹
  • 2篇李昌安
  • 2篇管恒燕
  • 2篇陈伟
  • 2篇曹红

传媒

  • 19篇安徽预防医学...
  • 5篇现代预防医学
  • 3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疾病控制杂志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热带病与寄生...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尿液和血液中22种植物毒素
2024年
目的 以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为检测手段,建立尿液和血液中22种植物毒素的高通量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经乙腈振荡提取、离心,取上清液进行QuEChERS净化处理后,基体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的全扫描模式同时对22种目标物进行定量分析测定。比较QuEChERS方法的不同提取溶剂种类、净化剂的选择和用量对样品提取与净化的影响,通过优化液相色谱分离条件和质谱参数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结果 尿液和血液中22种待测成分的回归方程线性良好,相关系数≥0.996,检出限分别为0.01~1.00μg/L和0.01~0.90μg/L,定量下限分别为:0.1~3.0μg/L和0.03~3.0μg/L,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70.5%~125%和73.7%~118%,日内精密度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2%~15.2%(n=6)和1.2%~13.5%(n=6)。结论 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检测通量高,实现了血液和尿液中22种植物毒素的高效快速定量分析,为生物样品中痕量植物毒素测定提供了参考。
李四生张维章剑葛成相朱国勋李昌安徐慧吴金菊
关键词:尿液血液植物毒素
不同类型肺结核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的相关性
2023年
探讨不同类型肺结核与血浆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为揭示患不同类型肺结核的潜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招募安徽省胸科医院病原学阴性、病原学阳性和耐药肺结核三个病区患者共164名,收集其空腹血液,并分离得到血浆样本,测定其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同时采用问卷收集患者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不同类型肺结核与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水平的关联。结果 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中位数(93.30mg/L)高于病原学阴性组(68.47mg/L)和耐药肺结核(74.5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9.122,P<0.01)。控制年龄、职业以及家庭月收入等混杂因素后,与病原学阴性且低浓度C反应蛋白组相比,在病原学阳性组中,中等浓度和高浓度C反应蛋白均是患病原学阳性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病原学阳性组:OR1=12.283,95%CI=2.844~53.066,OR2=3.047,95%CI=1.063~8.766)。进一步补充分析发现,与病原学阳性组相比,未观察到中等浓度和高浓度C反应蛋白是是患耐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同类型肺结核与血浆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较高。
郭策荣雪松吴金菊
2018—2022年合肥市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特征分析
2024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的流行特征,为校园诺如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8—2022年合肥市各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诺如病毒感染疫情调查报告和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资料,比较诺如病毒感染罹患率、报告及时性、疫情持续时间、临床症状及诺如病毒GⅠ、GⅡ分型等相关指标。结果2018—2022年合肥市共发生学校诺如病毒感染疫情217起,发病3002例,波及人口314006人,年均罹患率为0.82%~1.32%。其中幼儿园疫情最多,为116起,占53.46%,罹患率2.87%。时间呈双峰分布,集中在每年3—6月和9—12月。暴发疫情的罹患率、疫情持续时长均高于聚集性疫情(均P<0.001)。疫情接报时长与接报时发病数、疫情持续时长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82、0.783,均P<0.001)。随着学业阶段提升,腹泻症状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743.236,P<0.001),呕吐症状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386.888,P<0.001),腹泻和呕吐两者症状皆有呈上升趋势(χ^(2)_(趋势)=327.264,P<0.001),发热呈下降趋势(χ^(2)_(趋势)=15.717,P<0.001)。肛拭子标本阳性检出率(60.10%)高于呕吐物和环境标本(分别为38.71%、14.29%;χ^(2)=135.685,P<0.001)。实验室明确诺如病毒GⅠ、GⅡ分型疫情181起,其中GⅠ型28起,占15.47%,GⅡ型149起,占82.32%。结论学校是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场所,开学季应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呕吐、腹泻等症状监测敏感性,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张强曾臻桑燕茹汤仁树张磊陈伟刘振武吴金菊刘旭祥
关键词:诺如病毒托幼机构呕吐腹泻疫情
生活环境和户外劳作对成人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健康人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感染现状,分析在生活环境和户外劳作中成人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空间简单随机抽样法采集865名健康人群血样检测SFTSV-IgG,问卷调查709名成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成人生活环境和户外劳作中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合肥市健康人群SFTSV-IgG为6.71%。主城区和县(市)、9个县(市、区)间和抽取的乡镇间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5;χ2=3.662,P=0.886;χ2=31.987,P=0.614),男女阳性率分别为6.68%和6.73%,性别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979);<2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8.95%),不同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45,P=0.467);幼托儿童和学生阳性率分别11.76%和8.59%,均高于其他职业人群,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065,P=0.896)。居住在村/小区中间,经常采茶,饲养附着蜱的家禽家畜,接触野生动物是成人感染SFTSV的危险因素。结论合肥市健康人群SFTSV-IgG阳性率较高,阳性率在人口学特征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人群普遍易感。生活环境和户外劳作中的居住在村/小区中间,经常采茶,饲养附着蜱的家禽家畜,接触野生动物是危险因素。
张磊尤恩情赵科伕吴金菊金晶
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血清流行病学
2011-2020年合肥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为了解合肥市快速城镇化对肺结核流行的影响,分析2011-2020年全市肺结核疫情流行特征,从城镇化角度探究肺结核发病与死亡的区域经济环境影响因素等。方法 采集合肥市2011-2020年肺结核疫情数据,对肺结核的三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合城镇化水平相关人口和经济指标,对肺结核发病率和死亡率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20年合肥市活动性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472.316,P<0.01),病原学阳性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χ^(2)=61.799,P<0.01);全年3~5月肺结核报告病例最多,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县级高于市区。2011-2020年肺结核平均报告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男女性别比为2.56∶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与人均GDP、性别比和城镇人口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肺结核报告死亡率与城镇人口比例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城镇化因素对合肥市肺结核流行情况有一定影响,区域城镇人口比例与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关,应结合城镇化特征优化区域重点人群的结核病防治工作。
钱冰曹赟齐静陈伟吴金菊曹红
关键词:肺结核发病率城镇化影响因素
合肥市2008~2010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0年合肥市手足口病全部病例信息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部分病例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 3年间合肥市共发生手足口病16455例,其中重症病例220例,死亡6例,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男女比例为1.77︰1。发病主要集中于5岁以下年龄组,占88.5%;人群分布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4~7月份出现明显的发病高峰。病原学检测以EV71感染为主,阳性率达54.4%。结论合肥市手足口病人群、时间、病原学分布特征明显,可据此制定综合性干预措施。
张伟张伟侯赛吴金菊赵科伕朱鹏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
合肥市4家医疗机构丙肝报告质量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省市级医院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病例报告情况,为提高丙肝报告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2014年1~3月份丙肝病例报告较多的2家市级和2家省级医疗机构,调查和分析2014年第一季度丙肝住院病例报告质量。结果 4家医疗机构共登记79例丙肝病例,漏报9例,漏报率为11.39%。其中省级医院的漏报率为5.66%,市级医院的漏报率为23.08%,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2,P=0.022)。诊断分类错报率为32.86%,急慢性分类错报率为47.14%,省级医院错报率均低于市级医院,错报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4家省、市级医疗机构丙肝病例报告数据质量不高。
张磊吴金菊胡明霞尤恩情赵科伕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
合肥市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漏报调查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评估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实际发病情况,分析网络直报漏报原因,为及时发现并纠正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查与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不同级别、不同地区的医疗机构进行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的漏报调查。结果医疗机构中共查出法定传染病20种1 148例,漏报率为14.11%,报告不及时率为10.24%。不同类别医疗机构的漏报率有明显差别。结论应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技能培训,强化医院内部管理,加强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督导管理工作。
刘怀珠吴金菊刘振武刘旭祥
关键词:传染病网络直报
安徽省戊型肝炎基因分型及临床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安徽省戊型病毒性肝炎的基因型及其分布特点,为预防和控制戊型病毒性肝炎和疫苗的研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戊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7011-1997)于2006年12月~2007年12月从安徽省的4家综合性三甲医院收集戊型病毒性肝炎132例,分析临床特征,其中采集血清50份,用RT-nPCR法检测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结果HEV RNA阳性率为22%(11/50),经测序证实为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virus,HEV)的基因序列;用DNA STAR软件分析,11例的病毒株中2例为HEVⅠ型,9例为HEVⅣ型。Ⅳ型中又有ⅣA型3例和ⅣD型6例。结论安徽省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病毒基因型以HEVⅣ型为主,Ⅰ型次之,而Ⅳ型又有不同的亚型,主要为ⅣA和ⅣD型。
吴金菊马尔健苏虹张文艳刘怀珠
关键词:基因型
合肥市1997~2005年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 分析合肥市1997~2005年乙型肝炎流行概况,为今后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1997~2005年合肥市乙型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5年合肥市共报告乙型肝炎163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93/10万,总体呈稳中略降的趋势。20-44岁组为高发年龄组,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48.65%。15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下降明显。职业分布以农民为最高。结论 合肥市1997~2005年乙型肝炎发病比较平稳,略成下降趋势,成人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仍应重视和加强。
吴金菊刘怀珠刘旭祥张俊青管恒燕
关键词:乙型肝炎流行病学发病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