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老启芳

作品数:33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广西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阻塞性
  • 7篇疾病
  • 6篇手术
  • 6篇通气
  • 6篇阻塞性肺疾病
  • 6篇吸烟
  • 6篇慢性
  • 6篇慢性阻塞性
  • 6篇慢性阻塞性肺...
  • 6篇肺疾病
  • 5篇炎症
  • 5篇吸烟者
  • 5篇细胞
  • 5篇肺损伤
  • 5篇A549
  • 4篇蛋白
  • 4篇动脉
  • 4篇术后
  • 4篇疾病患者
  • 4篇肺动脉

机构

  • 25篇广西医科大学...
  • 8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北海市人民医...
  • 1篇九江市妇幼保...
  • 1篇营山县人民医...

作者

  • 33篇老启芳
  • 17篇黄冰
  • 16篇黎阳
  • 15篇黄英明
  • 12篇覃韬
  • 10篇谢显龙
  • 9篇钟小宁
  • 8篇彭丹晖
  • 6篇何伊里
  • 6篇何志义
  • 5篇张建全
  • 3篇白晶
  • 3篇陈肖东
  • 3篇柳广南
  • 2篇万鹏
  • 2篇张叶
  • 2篇于冰冰
  • 1篇雷奕
  • 1篇卜昆鹏
  • 1篇邹龙涛

传媒

  • 3篇广西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医药导报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现代医学与健...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国癌症防治...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炎症和小气道炎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研究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肺腺泡动脉炎症与小气道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因周围型肺癌行肺叶切除术的33例患者,其中男30例,女3例,年龄(61±9)岁,分为A组(肺功能正常不吸烟组,10例)、B组(肺功能正常吸烟组,13例)、C组(吸烟慢阻肺稳定期组,10例),取手术切除的远离肺癌病灶的正常肺组织,HE和维多利亚蓝+范吉逊染色检测各组肺腺泡肌型动脉(MA)及小气道病理形态改变,测量MA管壁厚度并计算小气道病理积分,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淋巴细胞在MA和小气道的浸润水平,并分析MA炎症和小气道炎症的相关性.结果 3组患者MA管壁厚度分别为(119±11)、(139±25)和(172 ±28)μm,小气道病理积分分别为(49±10)、(101±34)和(163 ±36)分,B组和C组均明显高于A组,且C组明显高于B组(均P <0.05).B组和C组CD3+总T细胞、CD8+ T细胞在MA内膜、中膜、外膜及小气道上皮层、固有层、外膜层浸润较A组均增加,以MA外膜及小气道外膜层CD8+T细胞浸润为明显(均P<0.05);C组较A组CD4T细胞在小气道上皮层、固有层、外膜层表达也增高(均P<0.05),气道壁全层CD4/CD8+降低(P<0.01),而CD4+T细胞在3组MA各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B淋巴细胞在3组MA及小气道各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MA管壁CD3+总T细胞、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小气道病理总积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1、0.633,均P<0.05);CD3+总T细胞、CD8+T细胞在MA管壁浸润程度与其在小气道壁的浸润程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5、0.725,均P<0.01);MA管壁及小气道壁CD8+T细胞浸润程度与MA管壁厚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9、0.556,均P<0.01).结论 肺功能正常吸烟者和慢阻肺患者肺动脉炎症和小气道炎症�
老启芳曾小良钟小宁张建全何志义
关键词:吸烟炎症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10(CXCL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部炎症及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将周围型肺癌Ⅰ~Ⅲa期需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肺功能正常非吸烟组(NS组,10例)、肺功能正常吸烟组(S组,13例)、吸烟COPD稳定期组(COPD组,10例)。术前记录患者吸烟史、临床资料及术前1周肺功能检查结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肺组织匀浆CXCL10含量,并分析吸烟指数与CXCL10含量的相关性及CXCL10对COPD患者气流受限的影响。结果:①COPD组肺组织匀浆CXCL10含量(147.92±42.62)ng/g,显著高于NS组(62.28±16.32)ng/g和S组(93.02±23.01)ng/g(均P<0.01);且S组与N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COPD组和S组,肺组织匀浆CXCL10含量与吸烟指数呈正相关(r=0.752和0.566,均P<0.05);在COPD组,与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呈负相关(r=-0.680,P<0.05)。结论:吸烟可能增强肺部CXCL10的表达;CXCL10参与了COPD肺部炎症过程,可能在免疫调节方面起重要作用。
老启芳张建全何志义钟小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炎症干扰素诱导蛋白-10
不同浓度CO_2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模型A549细胞活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CO2对A549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探讨允许性高碳酸血症(PHC)的肺保护机制。方法 A549细胞株,分别采用5%CO2(A组)、10%CO2(B组)、18%CO2(C组)培养。分别于细胞培养24 h、36 h、48 h时,应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各组的细胞活性(吸光度值);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细胞培养液p 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碳酸氢根(HCO3-);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1)3组A549细胞吸光度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高(P<0.05),B组各时点吸光度值均高于A组;与A组比较,C组于36 h、48 h的吸光度值降低(P<0.05)。(2)3组p H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B、C两组p H值均低于A组相同时点,C组的p H值较B组更低(P<0.05)。3组PCO2值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B、C两组各时点的PCO2值均高于A组,C组的PCO2值较B组更高(P<0.05)。3组HCO3-值随时间延长而降低(P<0.05),B、C两组各时点HCO3-均高于A组,C组36 h、48 h时的HCO3-较B组更高(P<0.05)。(3)3组G1峰值和凋亡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A组与B组比较,各时点的G1峰值和凋亡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A组比较,C组在24 h、36 h G1峰值明显增高,并于干预后36 h、48 h凋亡率增加(P<0.05)。结论 10%CO2不影响A549的增殖,但可增加A549细胞活性;18%CO2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于冰冰王素梅彭丹晖老启芳何伊里黄冰黎阳
关键词:高碳酸血症A549细胞增殖肺损伤
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九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术后并发肺栓塞9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为恶性肿瘤行相关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肺栓塞的时间为术后1~13 d。7例行胸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肺动脉及其分支充盈缺损,确诊为肺栓塞;2例猝死者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相关医技检查确诊为肺栓塞。确诊后均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监测生命体征,2例行面罩吸氧;7例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并予抗凝治疗,其中1例予尿激酶溶栓治疗。本组3例死亡,6例经对症治疗2~4周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遇及呼吸困难、胸痛、动脉血氧分压降低、下肢肿胀等高度怀疑肺栓塞患者时,应尽快完善相关检查,争取早期诊断并治疗,避免误诊、漏诊。
覃韬老启芳黄冰
关键词:肺栓塞肿瘤围手术期抗凝药
不同气腹压力对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中不同CO2气腹压力对患者围术期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64例盆腹腔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开腹手术组20例,低气腹压组(12 mmHg)23例和高气腹压组(15 mmHg)21例. 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T1)、开腹(气腹)完成(T2)及开腹(气腹)30 min(T3)、60 min(T4)、120 min(T5)、手术(气腹)结束(T6)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胸廓顺应性(Compl)呼吸力学指标. 记录麻醉前(T0)、术后第3 天(T9)和术后第7 天(T10)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容量(FEV1)、1 秒率(FEV1/FVC%)、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最大通气量(MVV)肺功能指标. 结果 3组各时间点Ppeak、Pplat、Comp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低气腹组Ppeak、Pplat在T2 -T5 时点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Compl在T2 -T5 时点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而高、低气腹组间Ppeak、Pplat、Comp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各时间点FEV1%、MMEF%、MV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T9 时点FEV1%、MMEF%、MVV%开腹组显著低于高、低气腹组(P〈0.05),在T10时点高、低气腹组MMEF%、MVV%高于开腹组( 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中不同气腹压对患者术中呼吸力学干扰均大于开腹手术,但腹腔镜组术后肺功能恢复快,有助于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
梅超于冰冰老启芳黄英明覃韬黄冰黎阳彭丹晖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气腹压力通气功能肺功能
不同浓度二氧化碳对A549细胞活性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C合成、分泌的影响
黎阳老启芳黄英明覃韬谢显龙黄冰
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3
2019年
目的分析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术后恶心呕吐(PONV)相关危险因素,为防治PONV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85例行插管全麻患者病历资料,记录术后24 hPONV发生情况,按一般临床资料、术中手术及麻醉情况、术后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筛选PONV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插管全麻恢复期PONV总发生率10.7%,PONV组127例,非PONV组1058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女性[OR=4.355,95%CI(2.516,7.537)P<0.01]、接受过高等教育[OR=2.036,95%CI(1.309,3.167)P=0.002]、既往化疗史[OR=2.572,95%CI(1.634,4.049)P<0.01]是患者术后呕吐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维持使用[OR=0.351,95%CI(0.206,0.597)P<0.01]以及术后使用右美托咪定[OR=0.366,95%CI(0.242,0.551)P<0.01]为保护性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76,模型预测准确率为89.2%。结论对于PONV高危患者,围术期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术中及术后使用右美托咪啶有利于降低PONV。
覃韬黎阳谢显龙老启芳黄英明黄冰
关键词:全身麻醉术后恶心呕吐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脱机影响的比较研究
2020年
目的比较不同通气模式对腹腔镜手术后患者脱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2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9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辅助控制通气(AC)组30例,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组30例,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吸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组31例。术后AC组采用AC通气模式,PRVC组采用PRVC通气模式,SIMV+PSV组采用SIMV+PSV通气模式。比较3组机械通气时间,入科时(0时)和脱机时每分钟通气量(MV)、二氧化碳分压(PCO2)、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一次脱机成功率,并观察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入科时和脱机时MV、PCO2比较,入科时A-aD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时PRVC组A-aDO2低于AC组、SIMV+PSV组(P<0.05)。3组一次脱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未发生呼吸机相关并发症。结论AC、PRVC、SIMV+PSV通气模式对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机械通气脱机效果无明显差异,但PRVC模式在改善氧合功能方面效果较好,肺功能可更快恢复,临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黄英明袁小锦谢显龙老启芳何伊里
关键词:机械通气模式脱机疗效比较研究
俯卧位通气不同持续时间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分析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不同持续时间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月至 2022 年 12 月,我科治疗的48例重度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h组、16h组各16例,对照组不行PPV,8h组每日行PPV治疗8小时,16h组每日行PPV治疗16小时,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呼吸力学参数、血流动力学参数、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评价-Ⅱ评分(APACHE-Ⅱ)变化情况。结果 8 h 组和 16 h 组患者治疗后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血乳酸(Lac)、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和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 均<0.05);与 8h 组比较,16 h 组患者治疗后PaO2、PaO2/FiO2、Lac、Ppeak和Pplat显著改善(P均<0.05)。8 h 组和 16 h 组患者治疗前后呼气末正压(PEEP)、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PPV持续时间越长,对重度ARDS氧合改善效果越好,且不会增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发生风险,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老启芳吴丹黄英明
关键词:俯卧位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氧合指数
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各类疾病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4年
近几年医学界对不饱和脂肪酸研究不断深入,发现此物质对于不同疾病患者尤其是急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正向辅助干预效果,不饱和脂肪酸已成为当前营养学领域热门研究课题,故本文列举了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并探讨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及在呼吸系统疾病、肝、肾功能损伤、急性重症胆管炎、老年心肌梗死、癌症、重型颅脑损伤等疾病的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谢显龙何伊里黄英明老启芳王琤
关键词:胆管炎心肌梗死癌症营养学重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