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淑娥
- 作品数:11 被引量:39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时荧光PCR技术在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2010年4~8月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流行趋势,为该地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探讨实时荧光RT-PCR在检测手足口病毒核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010年4~8月怀柔区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咽拭子和疱疹液标本,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人肠道病毒(包括EV71、CoXA16)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0年4~8月共采集121例标本,检出肠道病毒EV71型87例,CoXA16型19例,肠道病毒通用型6例,阴性9例。结论 2010年4~8月怀柔区手足口病毒以肠道病毒EV71型为主。实时荧光RT-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且能在采样后数小时内检测到病毒的RNA,从而达到快速诊断的目的,该方法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及疫情的有效控制提供有力的病原学支持。
- 徐大鹏刘建荣宋淑娥姬莉莉何莹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一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的实验室检查
- 2008年
- 目的对1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进行病原学检测。方法采集病人和密切接触者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结果病例的脑脊液、淤斑均检出A群脑膜炎奈瑟菌。结论此病例是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
- 刘建荣宋淑娥何莹刘水杜志刚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密切接触者病原学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
- 目的:通过对2009年6~11月北京怀柔地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甲型H1N1型流感的流行趋势,启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并提高检测技术能力,为该地区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刘建荣宋淑娥何莹姬莉莉徐大鹏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甲型H1N1流感实时荧光定量PCR
- 2010—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通过对2010—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分析,了解该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0—2012年4—11月怀柔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4例报告病例中,核酸阳性550例,总阳性率为86.75%;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75%、40.38%。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儿童,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90.85%。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显著增多。2010年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在4—6月,2011年为9—11月,2012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5—7、10—11月。结论怀柔区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16为主,3年的流行优势毒株、发病高峰略有不同,因此应做好对此病病原学的长期监测工作,以便早期发现流行毒株变化情况。
- 姬莉莉陈玲霞孙建飞宋淑娥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 2011-2013年北京怀柔地区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4月-2013年3月怀柔区两个哨点医院散发性腹泻病例为监测对象,采用酶免疫法(ELISA)检测腹泻患者粪便中轮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共检测262份粪便标本,共检出阳性标本89例,总阳性率为34%。四种病毒阳性检出率顺序依次为杯状病毒(18.3%)、轮状病毒(13.4%)、星状病毒(2.7%)和肠道腺病毒(2.3%)。男性146例,女性116例,年龄最小为1月龄,最大为87岁,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杯状病毒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10-12月份,轮状病毒高峰在12月份至次年2月份,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以低流行散发为主。结论怀柔地区近两年散发病毒性腹泻患者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
- 陈玲霞姬莉莉刘建荣孙建飞宋淑娥
- 关键词:腹泻杯状病毒轮状病毒
- 怀柔区2011年猩红热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明确临床对猩红热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对监测医院诊断为猩红热和"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病例咽试子标本进行病原体的初分离培养,对分纯后的可疑菌落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杆菌肽实验和乳胶凝集血清分群试验进行病原体的初筛及分群鉴定。结果:咽试子标本共272份,分离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25例,阳性率9.2%。临床确诊为猩红热的病例,复核诊断阳性率只有23.5%;临床诊断为"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病例,复核诊断证实为猩红热病例的分别为35.0%、8.2%、1.3%。结论:医疗机构应开展猩红热的病原学检测,为猩红热的防治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防止疫情的蔓延。
- 杨丽梅宋淑娥陈玲霞李超
- 关键词:猩红热病原学检测
- 北京市怀柔区135例发热出疹性疾病患者血清中IgM抗体检测结果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近2年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该地区麻疹、风疹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该区2010年1月—2012年6月135例发热出疹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发热出疹病例中,麻疹19例,阳性率14.1%;5—7月为发病高峰,婴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成人均有发病;其中4人有疫苗接种史,17例集中在2010年。风疹69例,阳性率51.1%;3—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1~30岁。62例未确诊病例进行了二次采血,分别检出麻疹6例,风疹35例。结论麻疹需与风疹等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加强实验室的监测,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 陈玲霞徐大鹏刘建荣刘水姬莉莉宋淑娥
- 关键词:麻疹风疹IGM抗体
- 流感病毒分离培养及实验室生物安全被引量:1
- 2008年
- 何莹宋淑娥刘建荣
- 关键词:流感病毒生物安全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流感病毒核酸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通过对2009年6—11月北京怀柔地区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北京市怀柔区甲型H1N1型流感的流行趋势,为该地区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流感监测实施方案》、《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二版)》、7500Fast型实时荧光定量PCR的SDS软件操作。结果2009年6—11月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1780件,检出流感病毒核酸阳性507件,阳性率为28.48%。阳性样本中,季节性甲3亚型92件,占18.15%;季节性甲1亚型8件,占1.58%;乙型4件,占0.79%;甲型H1N1型395件,占77.91%。结论2009年6—9月,甲型H1N1型流感的流行趋势为上升状态,但期间季节性甲3亚型仍为主要流行毒株。10—11月,甲型H1N1型流感的上升趋势达到高峰期,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流感流行主要毒株。
- 刘建荣宋淑娥何莹姬莉莉徐大鹏
-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病原学监测甲型H1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