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玲霞

作品数:16 被引量:122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市怀柔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病毒
  • 3篇麻疹
  • 2篇血凝
  • 2篇血凝素
  • 2篇腺病
  • 2篇腺病毒
  • 2篇流感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轮状
  • 2篇轮状病毒
  • 2篇进化分析
  • 2篇分子
  • 2篇分子特征
  • 2篇风疹
  • 2篇腹泻
  • 2篇病毒性
  • 2篇病原学
  • 2篇肠道
  • 1篇毒性

机构

  • 13篇北京市怀柔区...
  • 1篇北京市疾病预...

作者

  • 13篇陈玲霞
  • 10篇姬莉莉
  • 6篇孙建飞
  • 4篇宋淑娥
  • 4篇刘建荣
  • 3篇孙卫明
  • 3篇毛玉梅
  • 2篇刘水
  • 2篇何莹
  • 1篇王权帅
  • 1篇李超
  • 1篇高志勇
  • 1篇范义
  • 1篇徐大鹏
  • 1篇杨丽梅

传媒

  • 3篇实用预防医学
  • 2篇职业与健康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首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3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市怀柔区2013-2018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怀柔区2013-2018年流行性感冒(流感)病原学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怀柔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怀柔区2013-2018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数据和病原学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流感流行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9月-2018年8月,怀柔区两家哨点医院累计报告ILI 13 313例,ILI就诊百分比为0.37%。采集ILI呼吸道标本11 983份,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 627例,阳性率为21.92%,其中甲型H3N2亚型(H3N2)1 124例(占42.79%)、新甲型H1N1亚型(甲型H1N1)511例(占19.45%)、乙型Victoria系253例(占9.63%)、乙型Yamagada系739例(占28.13%)。流感呈现冬春季高峰流行,2013-2014年甲型H1N1、H3N2、乙型Yamagata系同时流行,2014-2015年优势流行株主要为H3N2和乙型Yamagata系,2015-2016年为乙型Victoria系,2016-2017年为H3N2,2017-2018年为甲型H1N1和乙型Yamagata系。结论怀柔区2013-2018年各监测年度流感病毒亚型交替流行或者同时流行,流行强度各异,应做好流感病毒的长期监测工作,以便早期发现流感流行变化情况。
陈玲霞姬莉莉孙卫明喻金玉毛玉梅
关键词:流感病毒亚型
北京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北京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方法对北京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年检验专业人员资料进行收集、整理,采用文献研究、现场调研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郊区县CDC微生物检验实验室高学历检验人员严重不足,仅有12.50%的博士研究生和28.57%的硕士研究生在郊区县CDC工作。郊区县CDC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专业不对口现象要比城六区严重,远郊区县CDC微生物实验室专家人数偏少。结论应加大对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员及各类专家和具有高级职称检验人员的引进,呼吁政府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经费投入,特别是郊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投入。人员准入选择检验专业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以期进一步完善北京市各区县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实验室人力资源配置,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适应不断发展疾控事业的检验队伍。
刘建荣王权帅陈玲霞何莹
关键词:人力资源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麻疹实验室诊断中ELISA法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的比较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 比较诊断早期麻疹病毒感染的两种实验室方法,即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及检测病毒RNA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 方法收集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静脉血和咽拭子,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特异性IgM抗体,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咽拭子麻疹病毒RNA。 结果142例麻疹疑似病例中、血清ELISA法检测阳性率为30.99%(44/14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为69.72%(99/142),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ELISA法检测阳性率(P〈0.001)。综合以上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实验室确诊病例总数为106例,总阳性率为74:65%(106/142),ELISA法灵敏度为41.51%(44/106),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灵敏度为93.40%(90/106)。出疹后第1-3 d,ELISA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23.81%、29.41%、44.83%;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4.19%、70.77%,80.77%。 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灵敏度高于血清ELISA法,更适合于麻疹病毒感染早期的实验室诊断。
陈玲霞姬莉莉孙建飞
关键词:麻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北京市怀柔区2013—2018年间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进化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分析北京市怀柔区2013—2018年间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变异情况,了解其遗传进化特征.方法选取北京市怀柔区2013—2018年间不同监测年度、明确鉴定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亚型的细胞培养阳性毒株42株,通过RT-PCR扩增、测序并获得HA基因序列.运用MEGA 6.0软件分析HA的分子特征,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013—2018年间各监测年度流感病毒株与疫苗株A/California/07/2009的HA基因核苷酸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7、0.020、0.028、0.027、0.033.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两大分支:2013—2015年聚集至A/California/07/2009分支;2016—2018聚集至A/Michigan/45/2015(6B.1)分支.HA抗原位点发生变异的有10处,包括S220T、P154S、H155Y、E252G、S91R、K180Q、S181T、S179N、S202T、A203V.结论北京市怀柔区2013—2018年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在不断地发生变异,与2009年疫苗株的距离在逐渐增加,抗原决定簇变异频率增高、基因的多样性增加,均提示监测流感病毒分子特征的重要性.
陈玲霞孙卫明喻金玉毛玉梅姬莉莉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分子特征进化分析
2010—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通过对2010—2012年北京市怀柔区手足口病病原学监测分析,了解该地区手足口病的流行趋势,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2010—2012年4—11月怀柔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34例报告病例中,核酸阳性550例,总阳性率为86.75%;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6.75%、40.38%。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儿童,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90.85%。2012年手足口病发病人数显著增多。2010年手足口病的发病高峰在4—6月,2011年为9—11月,2012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5—7、10—11月。结论怀柔区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A16为主,3年的流行优势毒株、发病高峰略有不同,因此应做好对此病病原学的长期监测工作,以便早期发现流行毒株变化情况。
姬莉莉陈玲霞孙建飞宋淑娥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
2011-2013年北京怀柔地区病毒性腹泻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了解2011-2013年怀柔区病毒性腹泻病原学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为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1年4月-2013年3月怀柔区两个哨点医院散发性腹泻病例为监测对象,采用酶免疫法(ELISA)检测腹泻患者粪便中轮状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检测杯状病毒、星状病毒和肠道腺病毒。结果共检测262份粪便标本,共检出阳性标本89例,总阳性率为34%。四种病毒阳性检出率顺序依次为杯状病毒(18.3%)、轮状病毒(13.4%)、星状病毒(2.7%)和肠道腺病毒(2.3%)。男性146例,女性116例,年龄最小为1月龄,最大为87岁,各年龄组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杯状病毒全年均有发病,高峰在10-12月份,轮状病毒高峰在12月份至次年2月份,肠道腺病毒和星状病毒以低流行散发为主。结论怀柔地区近两年散发病毒性腹泻患者杯状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流行季节主要在冬春季。
陈玲霞姬莉莉刘建荣孙建飞宋淑娥
关键词:腹泻杯状病毒轮状病毒
怀柔区2011年猩红热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明确临床对猩红热诊断的准确度。方法:对监测医院诊断为猩红热和"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病例咽试子标本进行病原体的初分离培养,对分纯后的可疑菌落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杆菌肽实验和乳胶凝集血清分群试验进行病原体的初筛及分群鉴定。结果:咽试子标本共272份,分离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25例,阳性率9.2%。临床确诊为猩红热的病例,复核诊断阳性率只有23.5%;临床诊断为"链球菌感染、扁桃体炎、咽峡炎"的病例,复核诊断证实为猩红热病例的分别为35.0%、8.2%、1.3%。结论:医疗机构应开展猩红热的病原学检测,为猩红热的防治提供真实可靠的科学依据,防止疫情的蔓延。
杨丽梅宋淑娥陈玲霞李超
关键词:猩红热病原学检测
1株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4∶K90(B)交叉凝集的阪崎肠杆菌
2012年
目的对从奶粉中食源性致病菌考核样中检出的与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4∶K90(B)发生交叉凝集的阪崎肠杆菌进行鉴定和分析。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或食品卫生)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部分相关章节,对考核样分离到的菌株采用血清学和生化反应进行检验。结果从考核样中初步检出的血清学凝集结果疑似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O114∶K90(B),经全面的细菌生长特性实验、全自动细菌鉴定系统,最终鉴定为阪崎肠杆菌。结论在肠道致病菌的鉴定中,即便血清学反应符合的菌株也要结合全面的生化反应结果和生长特性再做出最终的判断。
何莹范义刘水陈玲霞刘建荣
关键词: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阪崎肠杆菌交叉凝集生化反应
2013-2014年北京市怀柔区散发腹泻患者的腺病毒感染调查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怀柔地区腹泻患者腺病毒感染情况及其分子特征。方法采集怀柔区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120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腺病毒hexon区域,然后对PCR阳性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Mega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并构建进化树。结果 120例标本中腺病毒阳性24例,检出率为20.0%;其中7月龄到2岁婴幼儿患者检出率最高,为26.7%(16/60);2个感染高峰分别为6-8月和10-11月,其余月份有腺病毒感染的散发。对其中18例腺病毒hexon区域PCR阳性产物测序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13例为腺病毒F组41型(72.2%,13/18),2例为F组40型(11.1%,2/18),2例为C组的Ad2和Ad6(11.1%,2/18),A组31型1例。结论腺病毒是怀柔地区2013-2014年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F组41型为优势流行株,同时有其他型别的散发。
陈玲霞高志勇姬莉莉孙建飞
关键词:腺病毒腹泻血清型
北京市怀柔区135例发热出疹性疾病患者血清中IgM抗体检测结果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怀柔区近2年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血清流行病学特点,为该地区麻疹、风疹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该区2010年1月—2012年6月135例发热出疹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麻疹、风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并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35例发热出疹病例中,麻疹19例,阳性率14.1%;5—7月为发病高峰,婴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成人均有发病;其中4人有疫苗接种史,17例集中在2010年。风疹69例,阳性率51.1%;3—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1~30岁。62例未确诊病例进行了二次采血,分别检出麻疹6例,风疹35例。结论麻疹需与风疹等发热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加强实验室的监测,适时开展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重要措施。
陈玲霞徐大鹏刘建荣刘水姬莉莉宋淑娥
关键词:麻疹风疹IGM抗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