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书志
- 作品数:15 被引量:42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高校百名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 应用多重巢式PCR法快速鉴定广西HIV-1主要亚型
- 2009年
- 目的建立快速鉴定广西HIV-1主要流行亚型CRF01_AE、CRF07_BC、CRF08_BC、B和C的多重巢式PCR方法。方法针对HIV-1gag基因设计CRF01_AE、CRF07_BC、CRF08_BC、B和c亚型特异性引物,建立多重巢式PCR法,用该法鉴定来自广西的HIV-1毒株的亚型,并与基因测序法的鉴定结果比较。结果多重巢式PCR法能正确鉴别5种已知亚型的样本,10份HIV阴性样本均无扩增,在72份未知亚型样本中,正确鉴定出66份,分别属于CRF01_AE、CRF07BC、CRF08_BC、B亚型,多重巢式PCR法的灵敏度为91.7%,特异度达100%。结论多重巢式PCR法能准确鉴定广西CRF01_AE、CRF07_BC、CRF08_BC和B亚型毒株,是_种简便、快速、低成本的亚型鉴定方法。
- 苏齐鉴周平闭志友肖信吴书志岑平邓伟邵一鸣梁浩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HIV-1基因型
- 广西HIV感染基因诊断方法的建立
- 目的:
针对广西HIV主要流行毒株gag、pol、env基因区建立一种早期、快速、可行的多重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
方法:
1.根据广西HIV主要流行毒株gag、p...
- 吴书志
- 关键词:基因诊断HIV毒株巢式RT-PCR
- 文献传递
- 柳州和南宁HIV-1亚型分布及耐药情况调查被引量:7
- 2010年
- 为了解柳州和南宁两市HIV-1亚型分布和耐药情况,在柳州和南宁招募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共304名,采集外周静脉血,从血浆中提取HIVRNA,扩增HIVpol基因并测序。将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柳州的HIV-1毒株中存在CRF01_AE和CRF07_BC两种亚型,其中CRF01_AE毒株占75.2%,CRF07_BC毒株占24.8%;南宁的HIV-1毒株中存在CRF01_AE、CRF08_BC、B亚型和C亚型共4种亚型,其中CRF01_AE和CRF08_BC仍是南宁最主要的亚型,CRF01_AE占85.8%,CRF08_BC占11.5%。根据所得的序列资料进行HIV-1耐药性分析,计算耐药率。计算结果表明,柳州未治疗和治疗研究对象的耐药率分别为3.3%和8.7%,南宁未治疗和治疗研究对象的耐药率分别为1.4%和27.5%。
- 苏齐鉴周平闭志友肖信吴书志岑平邓伟梁浩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耐药性
- 海洋天然活性小分子物质抗乙肝病毒效果筛选研究
- 目的: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中国的常见病,严重威胁居民的生命和健康。遗憾的是,目前对乙肝的治疗依然缺乏非常有效的药物。海洋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海洋的生物可能具有多种抗病功效,本研究尝试对从海洋生物提取的20种天然小...
- 吴书志
- 关键词:抗乙肝病毒活性药物浓度
- 文献传递
- 广西壮、汉族人群HIV-1感染相关基因CCR2-64I和SDF1-3'A多态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研究HIV-1感染相关的CCR2-64I及SDF1-3'A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汉族人群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特点。[方法]抽取广西天等县、南宁市100名壮族和50名汉族人,提取全血基因组DNA,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CR2-64I和SDF1-3'A的基因多态性,分析CCR2-64I及SDF1-3'A等位基因在研究人群中的分布及其特征。[结果]壮族、汉族人群中CCR2-64I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分别为25.5%、26.0%,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均为27.0%,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在壮、汉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结论]广西壮、汉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CCR2-64I及SDF1-3'A等位基因。本研究了解广西壮、汉族人群中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的分布和多态性特点,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广西壮、汉族人群的遗传背景与HIV感染及疾病病程的关系提供了重要数据。
- 麦志丹臧宁苏齐鉴张志勇苏洁寒吴书志肖信闭志友沈菁吴华梁浩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辅助受体
- HIV-1结构基因多重巢式RT-PCR方法检测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可用于诊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感染的多重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方法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HIV-1主要流行毒株pol、gag和env基因区设计PCR引物,建立同时扩增3个基因的多重巢式RT-PCR方法,检测118例HIV-1阳性样本和48例HIV-1阴性样本,并与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比较,对多重巢式PCR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多重巢式RT-PCR方法的检测下限为250 copies/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97.9%,重复性为98.3%,与免疫印迹法的一致性为97.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重巢式RT-PCR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度、重复性好、快速等优点,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HIV-1感染辅助诊断方法。
- 肖信吴书志苏齐鉴臧宁岑平梁浩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 广西艾滋病疫情严重地区壮族和汉族普通人群CCR5 CCR2 SDF1等位基因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调查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相关的CCR5、CCR2及SDF1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和汉族普通人群中的多态性及其流行病学意义。方法在广西天等县和南宁市,选取150名壮族和90名汉族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CCR5、CCR2及SDF1基因的特定片段。直接根据PCR扩增结果分析CCR5基因多态性,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分析CCR2及SDF1的多态性。结果全部研究对象的CCR5基因均为野生型,未发现CCR5Δ32突变;CCR2-64I等位基因频率在壮、汉族普通人群中分别为25.7%、26.1%;SDF1-3′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7.7%和27.2%。结论广西壮、汉族普通人群缺乏艾滋病抗性的CCR5Δ32等位基因,而CCR2-64I和SDF1-3’A等位基因频率较高。该研究为深入研究广西壮、汉族普通人群对于HIV-1感染的遗传易感性,以及对艾滋病疫情和病程的影响提供了比较全面、可靠的数据。
- 梁浩麦志丹苏齐鉴臧宁苏洁寒吴书志岑平肖信闭志友
- 关键词:壮族汉族辅助受体
- HIV感染窗口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7年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有极高的突变性,且临床没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措施以预防为主,所以应尽早发现感染者、并控制其流行。然而,血清免疫学实验作为实验室诊断HIV的主要依据,窗口期的存在给HIV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综述了实验室检测HIV血清学最新方法、聚合酶链反应的基因诊断技术、HIV P24抗原测定,以及病毒培养、流式细胞技术在窗口期的运用。进一步缩短了窗口期时间,对于防治艾滋病流行有重要意义。
- 吴书志梁浩
- 关键词:HIV免疫缺陷艾滋病窗口期
- 主成分logistic回归模型在消除数据多重共线性中的应用被引量:16
- 2009年
- 苏齐鉴臧宁肖信邓伟闭志友岑平吴书志梁浩
-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模型多重共线性主成分最大似然法协方差矩阵
- 海洋天然活性小分子物质抗乙肝病毒效果筛选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从海洋生物提取的天然小分子物质进行体外抗乙肝病毒效果评价,希望能筛选出一些具有抗乙肝病毒(HBV)活性的物质。方法采用HepG2.2.15细胞系作为抗HBV的筛选工具,用不同浓度的海洋小分子物质对其进行干预,测定小分子物质能否对细胞系分泌HBV产生影响。结果本研究共评价了20种海洋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在对HBsAg、HBeAg和HBV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面,环(甘氨酸-L-脯氨酸)(H5)、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H10)、环(L-2-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H12)的治疗指数均大于2,其余17种化合物治疗指数均小于1。结论海洋天然活性小分子物质环(甘氨酸-L-脯氨酸)、环(4-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环(L-2-羟基脯氨酸-苯丙氨酸)三种化合物具有抗HBV活性,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它们对HBsAg、HBeAg及HBV DNA抑制作用也增加,呈明显剂量反应关系。
- 蒙婞婞吴书志杨路杨路岑祚洁黄琼广曾藓惠蓝雪妮谢志春
- 关键词:海洋生物小分子物质HEPG2.2.15细胞株HB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