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海燕
- 作品数:12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烟台市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学特征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烟台市不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的优势血清型、耐药、毒力基因携带等病原学特征和分子分型特点。方法对2010-2015年分离于食源性疾病事件和主动监测中的病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海产品及海水外环境的77株副溶血性弧菌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tlh、trh、tdh、orf8 4种毒力基因,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77株副溶血性弧菌中仅1株氨苄西林耐药株,为海产品分离株(1.9%),且为AMP+FAZ双重耐药,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以海产品分离株较高(占44.2%),其次是腹泻患者分离株(5.0%),海水分离株100.0%中度敏感;携带≥1种毒力基因菌株占29.9%,全部病例分离株以4种组成形式携带毒力基因,其优势的血清型为O3∶K6(占50.0%);根据PT相似系数>90.0%将77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成6个聚类群(A-F群),A群为优势群(占18.2%),A群内以SDYTVP001为代表的分子型别是优势带型(占64.3%),为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带型。结论烟台市副溶血性弧菌总体耐药情况较轻,病例分离株均携带毒力基因,PFGE型呈现多态性分布,存在优势分子型,为副溶血性弧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的早期预警、溯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 姜照宋燕伍海燕徐小雯宫春波冷启艳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性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 关于烟台地区首次从鱼香茄子中检出1株非脱羧勒克菌的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对采集的179份烟台市某企业餐厅的食物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验,确定食物中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采集的食品类型,选择疑似的病原菌,根据GB/T4789-2003、GB/T4789-2008、GB/T4789-2010、WS/T9-1996、《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从鱼香茄子中检出1株疑似福氏志贺氏菌,该菌染色镜检、生化试验、自动生化鉴定和附加试验结果与非脱羧勒克菌一致。结论从鱼香茄子中分离出的菌株为非脱羧勒克菌。
- 伍海燕张萍姜照宋燕王培娟韩文清
- 关键词:食品安全
- 烟台海域鲜活海产品副溶血弧菌的污染概况及致病风险评价被引量:8
- 2017年
- 为了掌握烟台海域鲜活海产品副溶血弧菌(简称VP)污染值概率分布,评估其膳食致病风险,依据GB 4789.7-2013规定方法,对分层随机采集的烟台海域7类420种鲜活海产品进行VP检测,并借助@Risk软件进行数值拟合。结果表明,烟台海域鲜活海产品VP总体污染率为23.33%,双壳类最高为26.28%,其次是头足类(25.00%)、棘皮类(25.00%)、鱼类(23.29%)、甲壳类(23.21%)、腹足类(18.75%)、海藻类(16.00%)。腹足类污染值概率分布为贝塔分布、海藻类、棘皮类和双壳类指数分布,甲壳类极值分布、头足类三角分布、鱼类伽玛分布。黄、渤海海域海产品中VP总体污染率持平,VP污染值均为指数分布。第三季度水产品中VP污染率最高,各季度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P=0.000171),第二、三、四季度VP分布分别为贝塔分布、极值分布和指数分布。鱼类的VP膳食致病风险概率值最高为1.97×10-4,其次为双壳类>头足类>甲壳类>棘皮类>腹足类>海藻类,全年的VP致病人次数均值为5.04×10-4次/人·年。说明烟台海域鲜活水产品普遍存在VP的污染,具有一定的膳食致病风险。
- 宫春波王朝霞伍海燕姜照董峰光
-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概率分布
- 2014-2017年烟台市腹泻病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与病原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了解烟台市腹泻病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状况和致病型分布特点,对社区和综合医院中两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的腹泻患者进行DEC监测,为DE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全自动毛细管电泳仪对生化反应符合DEC特征的菌落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确认,根据5种DEC特征基因,确定型别。结果在1 174例腹泻病患者的粪便中共检出生化反应鉴定为DEC的268株,进行基因确认25株,感染率为2.13%,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5株,占阳性菌株的60.00%,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8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株、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均未检出,毒力基因pic占53.33%,20~44岁年龄组患者检出率最高(64.00%),6—10月检出率为84.00%。结论烟台市DEC感染的致病型以EAEC为主,基因型以pic为主,DEC感染年龄主要集中在20~44岁年龄组,全年均有感染,夏秋季多发,应注意加强季节性防控。
- 刘文娟徐迎春宋燕伍海燕赵红庆邢玉芳王彦青邹晓楠
- 关键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病原特征
- 一起由非脱羧勒克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和实验室检验与分析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对一起食物中毒的采集样本进行相关微生物学检验,确定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并进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归属。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的病原菌,根据GB/T4789-2003、GB/T4789-2008、GB/T4789-2010、WS/T9-1996、《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1份疑似中毒食物鱼香茄子中检出非脱羧勒克菌,该菌株属于阿氏肠杆菌。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提示该次食物中毒由非脱羧勒克菌污染食物所致。
- 伍海燕宋燕张萍姜照王培娟王彦青宁文吉韩文清
- 关键词:食物中毒污染
- 2015~2017年烟台市某肉制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加工环节致病菌检测及分布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了解2015~2017年烟台市熟肉制品各生产环节致病菌污染状况及病原分布特征。方法监测项目为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属、沙门氏菌,检测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各项标准进行,空气参照GB/T 16294-2010《医药工业洁净室沉降菌的测试方法》。结果 427份样品中,检出致病菌75株,致病菌总体污染率为17.5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35株,其中25株来源于环境样品,占总检出率的71.42%;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16株来源于原辅料,占总检出率为23.19%;沙门菌19株,全部来源于原辅料。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的主要检出来源于原辅料样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主要检出来源于环境样品,因此提高原辅料采购管理要求,并加强原辅料质量管理,同时加强对生产环境消毒力度。
- 刘文娟宋燕徐迎春伍海燕宫月华朱董楠
- 关键词:熟肉制品生产环节致病菌
- 2012-2016年烟台市627份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了解烟台市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为海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估及食物中毒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6年在全市12个县市区的超级市场、农贸市场、餐饮企业及网店等4类采样点,三个季度采取6个类别的海产品共627份,按照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检验。结果 (1)627份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总体检出率为27.11%,各年之间、各采样地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2.278、1.338,P值分别为0.685和0.720);(2)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最高为35.22%,明显高于第二和第四季度(X^2=14.550,P=0.001);(3)藻类与其他动物性海产品相比,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值为2.008,P值为0.848)。结论烟台市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检出率较高且持续存在,是产生该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的安全隐患,检出率存在季度差别,应采取相应措施对高发季度的海产品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
- 姜照张桂芳伍海燕王朝霞宋燕宫春波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海产品食品微生物检测
- 2014-2015年烟台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征及分子分型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了解烟台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特性、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对2014-2015年的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菌株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4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通过实时荧光PCR检测tlh、trh、tdh、orf8 4种毒力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菌株基因组DNA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1)20株副溶血性弧菌仅对头孢唑啉耐药或处于耐受敏感之间,耐药率为5.0%,对其他13种抗生素100.0%敏感。(2)20株副溶血性弧菌均携带特异性基因tlh,其他3种毒力基因trh、tdh、orf8的阳性率分别为30.0%(6/20)、100.0%(20/20)、65.0%(13/20),毒力基因组成以orf8-tdh型为主,占60.0%(12/20)。(3)20株菌被限制性内切酶NotⅠ切出6个PFGE types(PT),带型相似度60.7%~100.0%,根据PT相似系数大于80.0%的菌株,可以分成A群和B群2个聚类群。结论烟台市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分离菌株耐药较轻,毒力基因tdh、orf8的携带率较高,PFGE带型聚类群内相似度较高且存在优势明显的分子型别。
- 姜照宋燕伍海燕冷启艳徐小雯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 非脱羧勒克菌YT-1107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RNA序列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菌株YT-1107是一株从污染食物中分离得到的非脱羧勒克菌,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及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其归属。方法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表现,选择疑似病原菌,用ATB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对采集的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与鉴定。对菌株的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MEGA4.0软件的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对该菌株生理生化特征的研究及16S rRNA序列分析表明,该菌株是革兰阴性菌,属于Enterobacter asburiae。结论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对,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初步认定菌株YT-1107与Enterobacter asburiae LF7a为同一物种。
- 伍海燕李振军宋燕张萍孙振璐姜照金东韩文清
- 关键词:RRNA食品安全
- 奶粉中混合菌种检验方法的比较研究
- 2011年
- 目的研究奶粉中混合菌种的检测方法。方法用直接平板分离法和增菌培养法对奶粉中质控菌株进行增菌、分纯,依据细菌生长特性、菌落平板特征、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生化试验和血清学鉴定结果综合判断。结果奶粉中质控菌株为混合菌种,分别是金黄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O157∶H7。结论做混合菌种样品检测时,平板直接分离法效果较好;BHI肉汤培养诱导鞭毛抗原的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 栾玲李桂荣伍海燕王彦青田云龙韩文清
- 关键词:混合菌种菌种鉴定奶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