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丛龙

作品数:59 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病毒
  • 21篇纳米
  • 16篇纳米银
  • 12篇流感
  • 12篇流感病毒
  • 12篇抗病毒
  • 10篇副流感
  • 10篇副流感病毒
  • 8篇体外
  • 8篇灭活
  • 7篇肿瘤
  • 6篇免疫
  • 6篇抗病毒作用
  • 6篇活性
  • 6篇病毒作用
  • 5篇细胞
  • 4篇疫苗
  • 4篇灭活病毒
  • 4篇抗肿瘤
  • 4篇催化

机构

  • 33篇大连大学
  • 16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4篇大连医学院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大连市中医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作者

  • 54篇郑丛龙
  • 20篇张卓然
  • 9篇向冬喜
  • 8篇苗迎秋
  • 7篇景立新
  • 7篇许国旺
  • 7篇杨凌
  • 7篇明平文
  • 6篇刘中民
  • 6篇马磊
  • 6篇李秀景
  • 6篇黄向阳
  • 6篇齐越
  • 6篇包信和
  • 6篇尹俭俭
  • 6篇许磊
  • 6篇陈娜娜
  • 6篇张涛
  • 4篇陈严
  • 4篇曲振平

传媒

  • 7篇中国微生态学...
  • 7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微生物学杂志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家禽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色谱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Chines...
  • 1篇中国病毒学
  • 1篇食品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大连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8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对副流感病毒灭活的研究
副流感病毒(PIV)液膜或气溶胶经过针阵列对板电晕放电处理,对收集处理前后的病毒液进行血凝效价和血红蛋白值(OD 值)分析,确证非热放电对病毒的灭活作用.结果显示,液膜中87.5%以上的病毒经15 min放电处埋即被灭活...
朱益民孔祥鹏张卓然张曼霞郑丛龙
关键词:副流感病毒病毒灭活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吸附和灭活病毒的多孔固体材料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吸附和灭活病毒的多孔固体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多孔固体材料成分是TiO<Sub>2</Sub>、ZrO<Sub>2</Sub>、SiO<Sub>2</Sub>、Al<Sub>2</Sub>O<Sub>3</...
刘中民许磊齐越许国旺杨凌张卓然马磊郑丛龙明平文陈严张涛黄向阳包信和
文献传递
三种细菌DNA及CpG寡核苷酸抗肿瘤免疫的比较实验研究被引量:8
2005年
用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双歧杆菌的DNA与CpG寡聚核苷酸 (CpGoligodeoxynucleotides ,CpGODN)对荷瘤鼠进行治疗 ,比较 3种细菌DNA及CpGODN的抗肿瘤免疫作用 ,以筛选最好的细菌DNA及CpG序列用于肿瘤治疗。分别提取 3种细菌DNA并合成 2条CpGODN序列 ,在肝癌HcaFA3细胞株荷瘤小鼠模型上进行免疫治疗 ,以存活期、抑瘤率、NK/Mφ细胞活性及细胞因子 (IFN γ、TNF α、IL 2、IL 12等 )分泌活性等为指标 ,比较 3种细菌DNA之间及CpGODN的抗肿瘤免疫效果。 3种细菌DNA均能使荷瘤鼠的存活期延长 1倍以上 ,但三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抑瘤率为 6 4 .0 3%~ 79.5 0 % (P <0 .0 1) ,而CpGODN的抑瘤率为 4 5 %~ 5 1%之间 (P <0 .0 5 ) ,3种细菌DNA以及CpGODN均能显著增强NK细胞和Mφ细胞的杀伤活性 (P <0 .0 5 ) ,但细菌DNA在诱导细胞因子 (IL 2、IFN、TNF等 )以及下调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方面 ,CpGODN作用强于细菌DNA。
张卓然赵静孟庆丽陈琰郑丛龙
关键词:细菌DNACPGODN抗肿瘤免疫
1988年大连市夏季成人感染性腹泻的病原学研究
1990年
本文对1988年7~10月大连市210例成人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了病原学的分离与鉴定。结果有138例患者的病原鉴定为阳性,病原检出率为65.7%(138/210)。在病原阳性的病例中有117例患者分离出病原菌,因此,我们认为夏季成人腹泻的主要病原是细菌(84.8%、117/138)。在致病菌中,副溶血弧菌最为多见,检出率最高(38.5%、45/117)。本研究表明,病毒感染虽不是夏季成人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但在混合感染中,“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占多数(66.7%、18/27)。
张卓然黄敏郑丛龙王世仪宁安红黄力军穆燕郑景田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
硝酸银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的抑制作用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证实硝酸银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血凝试验和鸡胚培养法观察硝酸银对副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胞培养法观察硝酸银对腺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细菌培养法观察硝酸银对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的抑制作用。结果 硝酸银对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肺炎链球菌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有极强的杀菌作用。
郑丛龙周慧敏苗迎秋刘亚丽张卓然
关键词:呼吸道病原体硝酸银副流感病毒细胞培养法血凝试验鸡胚
纳米银体外抗菌作用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探讨纳米银在体外的抗菌作用,为开发利用纳米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抑菌试验方法,对纳米银抑制细菌繁殖体和酵母菌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以含纳米银600mg/L的纳米银溶液,在室温下作用60min,对大肠埃希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率为100%;含纳米银60mg/L该纳米银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型链球菌的抑制率为100%。含量为600mg/L的纳米银溶液,在室温下作用60min,对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菌和黑曲霉菌的抑制率为100%。随着纳米银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抑菌作用增强。结论该纳米银制剂在悬液状态下对细菌和酵母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作用强弱与纳米银含量和作用时间密切相关。
郑丛龙周广运景立新孙谦王文婷
关键词:纳米银白假丝酵母菌黄曲霉菌抗菌作用
副流感病毒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副流感病毒是一类有包膜的单股负链RNA病毒,属副黏病毒,是一种常见的易被忽略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主要引起婴幼儿及儿童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其致病性仅次于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目前,对副流感病毒的感染,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病毒疫苗。因此,建立快速、敏感和特异的副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研发新型抗病毒药物和安全有效的副流感病毒疫苗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就副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疫苗研究、防治及检测技术作一综述。
尹俭俭李秀景郑丛龙
关键词:副流感病毒病毒疫苗病毒检测
纳米银体外抗新城疫病毒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研究纳米银体外抗新城疫病毒(NDV)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MTT方法,分析纳米银对NDV感染HeLa细胞的预防、治疗作用以及对NDV的直接灭活作用;通过血凝抑制试验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观察纳米银对血凝素—神经氨酸酶活性物质的影响;采用透射电镜负染技术观察纳米银对新城疫病毒形态结构的直接影响。结果显示:NDV可通过不同途径感染HeLa细胞,纳米银组的细胞存活率与NDV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在体外将NDV和纳米银作用不同时间后,NDV血凝效价明显降低;纳米银对NDV神经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均高于80%,而病毒对照组和溶剂组的抑制率均低于20%;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纳米银对NDV形态结构的破坏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果表明,纳米银在体外对NDV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制可能与纳米银破坏病毒粒子结构及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有关。
尹俭俭李秀景郑丛龙
关键词:纳米银新城疫病毒抗病毒作用
纳米银体外抗腺病毒作用初步研究
2010年
目的探讨纳米银(silver nanoparticles,silver-nps)在体外对腺病毒3型(Adenovirus type 3,ADV3)的抑制作用。方法运用细胞培养技术、MTT测值法、CPE和免疫荧光观察法,分析纳米银对ADV3感染HeLa细胞的预防作用、直接灭活作用以及对ADV3子代病毒体生成的抑制作用。结果纳米银能明显杀伤ADV3,且呈剂量依赖性;纳米银在HeLa细胞上最大无毒浓度(TC0)为52.48μg/ml;ADV3在HeLa细胞上的组织半数感染量(TCID50)为10-2.74/100μl;最大无毒剂量范围内,50、25、12.5、6.25和3.125μg/ml的纳米银分别与100 TCID50ADV3等体积混合,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5.38±2.60)%、(60.51±9.42)%、(57.99±8.72)%、(41.35±3.91)%和(37.88±3.75)%,而100 TCID50ADV3感染HeLa细胞后,测得细胞存活率为(31.92±8.9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纯病毒组形成的强特异性荧光相比,纳米银在ADV3吸附细胞后加入、吸附前预处理HeLa细胞和纳米银同ADV3同时作用三种途径特异性荧光都很少见,说明纳米银在不同途径下对ADV3均有抑制作用。结论纳米银对腺病毒3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陈娜娜向冬喜王云华张平郑丛龙
关键词:纳米银腺病毒3型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体外对流感病毒H1N1的抑制作用
2014年
探讨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在体外对流感病毒H1N1的抑制作用。采用血球凝集试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和鸡胚接种法,观察AS对流感病毒H1N1的抑制作用。血球凝集试验可以看出,AS对流感病毒H1N1包膜表面的血凝素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作用较为显著;鸡胚培养法的结果显示,AS明显抑制了流感病毒H1N1在鸡胚内的增值,实验组血凝效价低于1:2,对照组血凝效价为1:512;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试验的结果显示,AS能够明显抑制流感病毒H1N1的神经氨酸酶活性。结果表明AS在体外对流感病毒H1N1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机理可能与AS对流感病毒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活性抑制有关。
丁宁卢芯郑丛龙韦淳巍许梦亭向敏林雨馨
关键词:乙酰水杨酸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