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欣

作品数:45 被引量:260H指数:8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科技局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球菌
  • 9篇葡萄球菌
  • 8篇呼吸道感染
  • 7篇头孢
  • 7篇细菌性
  • 7篇磷霉素
  • 6篇药物
  • 6篇体外抗菌
  • 6篇抗菌
  • 5篇睡眠
  • 5篇睡眠呼吸
  • 5篇睡眠呼吸暂停
  • 5篇综合征
  • 5篇细菌性感染
  • 4篇体外
  • 4篇体外抗菌活性
  • 4篇注射用
  • 4篇细菌
  • 4篇下呼吸道
  • 4篇下呼吸道感染

机构

  • 33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大连医科大学
  • 6篇大连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海南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大连市第三人...
  • 1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江苏恒瑞医药...

作者

  • 42篇薛欣
  • 24篇王镇山
  • 16篇顾俊明
  • 14篇王慧玲
  • 10篇霍丽
  • 5篇聂大平
  • 5篇佟金平
  • 4篇朱宏霞
  • 4篇杨春梅
  • 3篇赵久阳
  • 3篇王燕
  • 2篇李家泰
  • 2篇苏本利
  • 2篇曹丽华
  • 2篇李德天
  • 2篇荆靓艳
  • 2篇修清玉
  • 2篇刘勇
  • 2篇安晓红
  • 2篇孔晓梅

传媒

  • 12篇大连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中华结核和呼...
  • 2篇中国实用护理...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抗生素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国外医药(抗...
  • 1篇四川生理科学...
  • 1篇Chines...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颈动脉硬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经多导睡眠初筛仪检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h的31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在本院就诊,经多导睡眠初筛仪检测AHI<5次/h的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受试对象性别比、年龄、血压、BMI、TC分布差异显著性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颈动脉IMT的差异。再分别对HOMA-IR及颈动脉IMT与AHI、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总时间、夜间最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SpO2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并分别以HOMA-IR及颈动脉IMT为因变量,以年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AHI、夜间最低SpO2、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总时间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SAHS组患者的HOMA-IR及颈动脉IMT明显增高(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及HOMA-IR均与AHI、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总时间呈正相关,与夜间最低SpO2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IMT的因素依次是夜间最低SpO2、AHI、年龄、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总时间。影响HOMA-IR的因素依次是夜间最低SpO2、BMI、AHI、呼吸暂停及低通气的总时间。[结论]OSAHS是引起颈动脉硬化及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改善OSAHS患者的低氧血症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及胰岛素抵抗有重要意义。
朱宏霞王镇山薛欣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胰岛素抵抗
注射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临床研究被引量:40
2002年
目的:评价注射用乳糖酸阿齐霉素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以红霉素作为对照药,比较研究阿齐霉素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阿齐霉素250mg,首日二次,此后每日一次静滴,疗程上呼吸道感染 3-5d,下呼吸道感染 5-7d红霉素 500-750mg,每日二次静滴,疗程 7~14d。结果:本项临床试验共入选病例132例,其中阿齐霉素组63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60例,安全性评价61例;入选红霉素组69例,临床疗效评价病例60例,安全性评价62例。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0.0%。治疗各种致病菌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8%和 77.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4.8%和 84.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9.8%与25.8%。结论:乳糖酸阿齐霉素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剂量小、疗程短、安全、有效,优于红霉素。
王慧玲霍丽薛欣顾俊明于日新孙丕珍佟桂琴鞠代德苏暂担曾辉勤程宏宁符惠群谢广宏
关键词:阿齐霉素红霉素
磷霉素与抗生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研究磷霉素分别与4种常用抗生素联用在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磷霉素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分别单独以及联合作用于50株MRSA菌株,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nC)指数、测定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菌菌落数、绘制杀菌曲线,以评价磷霉素和4种常用抗生素分别联合应用的体外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磷霉素分别与4种抗生素在体外联合应用后,MIC均比单独应用时下降,FIC指数均≤2.0;联合应用可增强杀菌活性。结论磷霉素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分别联用对MRSA具有协同抗菌作用。
苗妹佟金平王镇山薛欣顾俊明宋莹
关键词:磷霉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相互作用
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29
2005年
目的研究磷霉素与14种常用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在体外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磷霉素等15种抗菌药物单独以及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作用于163株MRS菌株,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测定不同作用时间的细菌菌落数、绘制杀菌曲线、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学改变,以评价磷霉素和这些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体外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磷霉素与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甲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在体外分别联合应用后,MIC值均比单独应用时下降,FIC指数均≤2;联合应用可增强杀菌活性。扫描电镜观察,1/4MIC浓度的阿米卡星或氧氟沙星单独作用于MRS菌时,细菌形态学无改变,1/4MIC浓度的磷霉素单独应用时细菌肿胀、变形,同样浓度两药联用后,细菌发生变形和破坏,细菌数量明显减少。结论磷霉素与14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对MRS具有协同抗菌作用,尤其能够提高头孢唑林、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对MRS的杀菌速度。
佟金平王镇山薛欣顾俊明
关键词:磷霉素体外抗菌活性
磷霉素与9种抗菌药物分别联用对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杨莹莹王镇山薛欣
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与头孢哌酮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评价盐酸头孢甲肟注射剂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用双盲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以头孢哌酮为对照 药,头孢甲肟和头孢哌酮用量均为2.0~4.0 g,每日2次静滴,疗程7~14天。 结果头孢甲肟入选72例,疗效评价64例,安全性评价72例;头孢哌酮入选 72例,疗效评价69例,安全性评价72例。头孢甲肟和头孢哌酮临床总有效率 分别为96.9%,91.3%;治疗各种致病菌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8.3%, 93.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4.9%,91.8%。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5.6%。 结论注射用头孢甲肟治疗急性细菌性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有效、安全,优于 头孢哌酮。
王慧玲王镇山霍丽赵久阳曲云霞田晓峰薛欣李德天李胜岐张蓓茹刘勇都陪福吴琦强万明张辉王燕曹洁
关键词:细菌性感染
复方硝酸益康唑治疗湿疹临床疗效及抗细菌作用评价被引量:2
2002年
王美娜高玉雪聂大平薛欣
关键词:复方硝酸益康唑湿疹疗效给药方法
4种不同抗菌药物与磷霉素联用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体外抗菌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红霉素、阿米卡星4种抗菌药物分别与磷霉素联合对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将磷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各自单独以及4种抗菌药物分别与磷霉素联合作用于153株MRS菌株,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计算联合药敏指数(FIC),绘制杀菌曲线,电镜扫描观察细菌形态,评价4种抗菌药物分别与磷霉素联合应用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头孢唑啉、氧氟沙星、红霉素、阿米卡星分别与磷霉素在体外联合应用后,其联合用药的MIC值均比单独应用时下降,联合药敏指数均≤2;联合应用对MRS杀菌速度加快,杀菌作用增强。[结论]头孢唑啉、红霉素、阿米卡星、氧氟沙星分别与磷霉素联合均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能降低对MRS的MIC。
曹丽华佟金平王镇山薛欣
关键词:磷霉素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
血清降钙素原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31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细菌性感染组18例,非细菌性感染组13例)血清PCT浓度,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CRP,常规方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结果血清PCT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诊断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76.9%,优于CRP(P=0.001),与白细胞计数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测定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
王镇山刘景春薛欣顾俊明
关键词:C-反应蛋白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细菌感染
喹诺酮药物对环丙沙星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测定4种喹诺酮药物对临床标本中对环丙沙星敏感金葡菌的MIC和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20株环丙沙星敏感金葡菌MPC90、MPC90/MIC90、结果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MPC90、MPC90/MIC90分别为1.2、9.2;4.0、16;4.0、16和8、16mg/L。MIC与MPC存在不一致性。少数菌能在MPC浓度下存活,但没有MIC改变。结论加替沙星较其他喹诺酮药物限制选择富集耐药突变株能力更强,不能从MIC推测MPC。
聂大平薛欣王玉梅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突变选择窗防耐药突变浓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