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震羚

作品数:51 被引量:263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6篇污染
  • 5篇鼠疫
  • 4篇微生物污染
  • 4篇螺旋体
  • 4篇螺旋体病
  • 4篇钩端螺旋体
  • 4篇钩端螺旋体病
  • 3篇副溶血性
  • 3篇副溶血性弧菌
  • 2篇血清
  • 2篇疫情
  • 2篇食品
  • 2篇食品污染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水产
  • 2篇水产品
  • 2篇宿主
  • 2篇宿主动物
  • 2篇零售

机构

  • 29篇广西壮族自治...
  • 2篇百色市疾病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贵港市疾病预...
  • 1篇柳州市疾病预...
  • 1篇桂林市疾病预...
  • 1篇西林县疾病预...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30篇蒋震羚
  • 14篇曾竣
  • 12篇黄德蕙
  • 11篇吕素玲
  • 11篇李秀桂
  • 10篇王红
  • 10篇黄彦
  • 10篇王鸣柳
  • 9篇车光
  • 8篇唐振柱
  • 7篇黄兆勇
  • 6篇方志峰
  • 6篇梁江明
  • 6篇李寿生
  • 5篇杨光华
  • 4篇黄立嵘
  • 3篇周树武
  • 3篇廖驰真
  • 2篇周润煜
  • 2篇韦锦平

传媒

  • 9篇实用预防医学
  • 6篇国外医学(医...
  • 4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环境与健康杂...
  • 2篇灾害医学与救...
  • 1篇卫生研究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6
5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方法检测钩端螺旋体病的一致性评价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钩体显微镜凝集试验(MAT)与胶体金免疫凝集试验(GICA)特性,掌握方法间的优劣,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方法选择广西钩体病监测点人血清及鼠血清,同时进行MAT和GICA检测。结果 MAT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70%(49/70)、52.09%(349/670);胶体金灵敏度为30%(21/70)、特异度则为47.91%(321/670)。两种方法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P<0.01);两种方法间的特定一致性为27.27%(15/55),二者间一致性为89.19%(330/370),其Ka值为0.37,显示两种方法一致性强度为"尚好"。结论 MAT与GICA比较具有不同的特点,MAT适用于钩体病的临床及监测,而GICA则适用于突发事件现场使用。
黄德蕙曾竣蒋震羚王鸣柳
关键词:钩端螺旋体一致性
不同检材检测钩端螺旋体病的平行比对研究
2013年
目的:了解不同检材中血清及脑脊液对钩端螺旋体病检测的影响因素,研究患者体内钩端螺旋体的感染状况,平行对比分析探讨二种检材的优劣。方法:标本系同时采集血清及脑脊液进行检测,试验方法选择钩体病的显微镜凝集试验(MAT)。结果:血清MAT总感染率为35.07%(47/134),其中血清阳性率为11.19%(15/134)、血清弱阳性率为23.88%(32/134);而脑脊液阳性率为2.24%(3/134)。血清及脑脊液阳性率及弱阳性率两者数据经用行X列表的显著性检验比较得出χ2=24.01,P<0.01,二者间存在高度的显著性差异;血清及脑脊液的感染率经用四格方表的显著性检验得出其卡方值χ2=5.68,P<0.05,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当病人处于急性感染期时,血清中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其钩体菌群滴度达1∶1600时,脑脊液才会同时表现为阳性。表明试验检材中血清比脑脊液检出率要高。由于采集患者血清检测钩体病比脑脊液要容易,且对患者损伤小,体现了血清的优势,因此采集血清不但可提高检出率同时能减轻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黄德蕙梁江明曾竣王鸣柳蒋震羚
关键词:检材血清脑脊液钩端螺旋体
广西首起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揭示2022年2月广西德保县本土新冠疫情中病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为广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溯源及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广西德保县2月本土新冠疫情的确诊病例中选取30份病例的上呼吸道标本进行核酸提取、构建DNA测序文库、第二代测序仪上机测序、拼接测序数据,通过基因比对和构建进化树完成病毒基因变异位点和进化分析。结果与武汉参考株相比,广西德保县2月本土聚集性新冠疫情病例的SARS-CoV-2核苷酸突变中位数为57个(56~58个),氨基酸突变的中位数为63个(62~65个),同源性非常高,均属于VOC/Omicron变异株BA.1进化分支。结论SARS-CoV-2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对新冠疫情的溯源研判提供科学依据,对新冠疫情的防控至关重要。
康宁刘银品闭福银蒋震羚廖驰真周树武周正东黄彦谭冬梅居昱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系统进化分析
广西西林鼠疫疫情发生及应对措施实施的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掌握动物鼠疫向人间传播规律,对鼠疫宿主动物(鼠类)、指示动物(犬类)进行日常监测,发现动物鼠疫早期活动迹象。方法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胶体金法检测动物血清中鼠疫F1抗体;病原学检测包括分离培养、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胶体金检测动物脏器中鼠疫F1抗原。结果血清(鼠、人、犬)利用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总阳性率为0.57%(1/175)、其中指示动物犬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率为2.1%(1/48)、而宿主动物鼠血清、人血清均为阴性;鼠脏器应用RIHA法、胶体金法检测鼠疫F1抗原阳性率分别为0.59%(1/168)、4.17%(7/168)、分离培养为阴性。结论广西西林县存在微弱的动物鼠疫流行。掌握指示动物、宿主动物阳性标本涉及的疫源地,能尽快对疫区进行有效的灭鼠灭蚤处理、切断鼠疫由动物向人间传播的途径、达到最终遏制鼠疫的目的 。
黄德蕙梁江明曾竣蒋震羚李寿生韦锦平农雪飞李红君
关键词:鼠疫疫情
2006-2013年广西省壮族自治区鼠疫盲样监测现状研究与评价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了解广西省级鼠疫检验技术人员检验质量水平,评价广西鼠疫检验能力及监测现状。方法收集2006-2013年由中国鼠布基地下发的鼠疫盲样,进行相关检测。结果盲样经鼠疫血清学检验试管凝集试验(IHA),结果IHA其滴度由1∶10-1∶640在各个年度检验中均有出现;2006-2013年9次盲样考核中盲样下发及时率均为100%(18/18);盲样总破损率为11.11%(2/18)。结果上报及时率均为100%(18/18);结果总正确率为88.89%(16/18)。结论鼠疫盲样检测能力受人员、仪器设备、方法、盲样的制约,盲样检验能及时、客观反映检验技能水平及影响因素,在鼠疫预防与控制中具有重大的作用。
黄德蕙曾竣蒋震羚王鸣柳
关键词:鼠疫盲样
广西百色水利枢纽库区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
2011年
目的查明百色水利枢纽库区沿岸鼠疫主要宿主动物和跳蚤的种类构成,了解该地区鼠疫疫源情况,为预防控制鼠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方法对库区的6个乡镇12个村屯展开调查,采集啮齿动物、指示动物和媒介蚤标本,分离鼠疫杆菌和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该地区啮齿动物有2目3科8种,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蚤类有3种,以印鼠客蚤为优势蚤种,所有标本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百色水利枢纽库区沿岸具备形成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开展鼠疫监测和灭鼠灭蚤是预防控制鼠疫的重要措施。
梁江明柳智豪曾竣江超穗周树武农智杨光华李寿生韦锦平陈达宗蒋震羚黄德蕙廖驰真邓积广黄胜功李贵中
关键词:鼠疫自然疫源地
两种检测方法在布鲁氏菌病监测方面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用两种方法同时对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血清进行检测。掌握两方法的优劣,为布鲁氏菌病检测提供现场适合的检测技术。方法利用虎红、试管凝集试验对广西隆安县布鲁氏菌病高危人群血清进行检测。结果布鲁氏菌病试管凝集试验(SAT)、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阳性率分别是4.38%(12/274)、1.09%(3/274),二者间总一致性为96.72%(265/274),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39(1 572/4 074),一致性强度呈尚好。结论选择适宜的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制定布鲁氏菌病监测和技术对策,能及早掌握布鲁氏菌病的流行规律,有效地控制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和流行。
黄德蕙曾竣蒋震羚王鸣柳
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中越边境鼠疫防制健康教育知晓率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 了解中越边境鼠疫防制健康教育现状,掌握群众对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鼠疫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对7个监测点随机选择不同人群进行鼠疫防治知识认知调查.结果 ①认知途径中"老人"组与"医生"组,"老人"组与"看电视"组比较,其卡方值分别为34.54和6.83,均具有高度的显著性差异;②"熟人"组与"医生"和"看电视"组对比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卡方值分别为14.26和9.64;③"医生"组与"看电视"和"看报纸"组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卡方值分别为59.68与6.91;④干预前、干预后的鼠疫防治知识(5#~12#)知晓率进行比较,均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其卡方值分别为 χ2=104.78(5#)、58.43(6#)、67.36(7#)、271.12(8#)、243.10(9#)、241.69(10#)、223.25(11#)、317.93(12#).结论 不同职业人群鼠疫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存在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干预后鼠疫防治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参与鼠疫防控的主动性,有利于降低鼠疫发生的可能性.
黄德蕙李寿生曾竣蒋震羚王鸣柳
关键词:鼠疫健康教育知晓率
2002-2005年广西食品中沙门氏菌的监测与分析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 了解广西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易受污染的食品,为防范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广西南宁等6个城市建立食品污染物监测点,定期随机采集6类农贸市场的食品,检验方法按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统一的沙门氏菌检验方法进行。结果2002~2005年共监测6类食品1872份,检出沙门氏菌128株,检出率为6.84%,分属6个群、19个血清型。结论 在广西食品中不同程度受到沙门氏菌的污染,以生畜禽肉污染严重。应加强畜、禽类屠宰、运输、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和监测,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蒋震羚吕素玲唐振柱李秀桂王红车光
关键词:食品沙门氏菌食品污染
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监测调查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方法:采用3%氯化钠碱性蛋白胨水增菌,纤维二糖-多粘菌素E(CC)琼脂分离牡蛎中的创伤弧菌,可疑菌落的鉴定采用生化试验或PCR法。采用最可能数(MPN)法检测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水平。结果: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的检出率为32.50%(13/40),平均菌浓度为75.06 MPN/g,低于最低检出限3 MPN/g的牡蛎样品占67.50%(27/40)。牡蛎中创伤弧菌的污染水平存在季节性差异。结论:应加强对广西北部湾海域产牡蛎中创伤弧菌污染状况的监测,尤其是夏秋季节。
李秀桂蒋震羚黄彦王红吕素玲程国强
关键词:创伤弧菌牡蛎污染监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