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桂
- 作品数:98 被引量:69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溶血素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的胞外毒素之一,是造成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重要的致病因子~([1])。根据抗原性不同可分为α、β、γ和δ溶血素四种类型,β溶血素能引起人类皮肤黏膜化脓性感染、慢性骨髓炎~([2])、感染性肺炎,以及动物眼角膜炎~([3])和乳腺炎~([4])等。β溶血素的相关研究目前国内报道相对较少,为了给同行学者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素的分子结构、生化特性、致病作用及免疫预防等方面进行综述。
- 诸葛石养苏爱荣黄彦李秀桂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素分子特征
- 广西2010~2011年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了解广西动物性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现状,为VP食物中毒预防及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2011年从广西8个地级市的餐饮企业、集贸市场和卖场超市等采集不同类别动物性水产品共389份,按照GB/T4789.7-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检验。结果 (1)水产品VP总检出率21.59%,海产品VP检出率(31.43%)明显高于淡水产品(13.55%)(χ2=18.173,P﹤0.001);(2)在选定的8个城市中,北海市的VP检出率(26.67%)明显高于柳州(6.25%)、桂林(10.42%)和百色市(6.67%)(χ2值分别为7.157、4.106和6.48,P值分别为0.007、0.043和0.011);(3)在不同采样场所中,餐饮企业(26.47%)和卖场超市(38.78%)的VP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集贸市场(14.22%)(χ2分别为7.925和15.503,P值分别为0.005和﹤0.05);(4)夏季VP检出率最高为27.88%(χ2=20.187,P﹤0.001)。结论广西动物性水产品VP污染持续存在,且存在水产品类别、地域、场所和季节的差别,应采取相应措施对高发地区、高发场所和高发季节水产品进行重点监测和管理。
- 姚雪婷唐振柱刘展华黄兆勇李秀桂黄立嵘韦程媛
-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微生物检测
- 广西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主动监测及其危险性分析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了解广西境内零售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污染状况及危险性,为水产品食用消费安全及预警预报系统建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方法副溶血性弧菌检验》(GB/T4789.7-2003)和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监测方案。结果水产品中VP阳性率为36.09%,其中海产品中VP阳性率为48.42%,明显高于淡水产品中VP阳性率2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产品中以牡蛎VP阳性率最高,达78.26%,显著高于鱼类、虾类、螺类和蟹类中VP阳性率(P<0.05);非即食淡水鱼和即食生食鱼片中VP阳性率34.61%和12.50%;水产品中VP阳性率存在地区差异(P<0.05);74株VP存在9种O抗原(O1、O2、O3、O4、O5、O6、O8、O10、O11)结构,感染性VP株主要是O1和O3血清型。结论水产品中VP污染较高,特别是海产品中VP污染始终保持在较高风险,其中牡蛎尤其突出。淡水产品VP污染有趋高态势,特别是即食生食鱼片存在更高的食用风险,必须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
- 李秀桂黄彦唐振柱黄兆勇车光吕素玲王红蒋震羚方志峰贺漓漓张海英何德辉
- 关键词: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危险性
- 广西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了解广西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状况。方法按照卫生部《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的微生物检验方法。结果6年共检测化妆品1851份,检出超标样品46份,超标率为2.49%,带菌样品89份,带菌率为4.81%。其中企业委托送检的1517份样品中超标样品为14份,超标率为0.92%,带菌样品61份,带菌率为4.02%。监督抽检样品334份,超标样品32份,超标率为9.58%,带菌样品28份,带菌率为8.38%。结论各年度超标率和带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监督抽检样品的超标率和带菌率高于委托送检样品的超标率和带菌率,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
- 蒋震羚王红吕素玲李秀桂车光黄彦
- 关键词:化妆品微生物污染
- 2011年广西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了解广西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及菌株耐药情况,建立广西沙门菌血清型及耐药谱数据库。方法沙门菌血清分型依据GB 4789.4-2010,药敏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MIC)。结果 74株菌分布于7个群或亚群、21个血清型,以B群沙门菌为优势菌(32株,43.24%)。菌株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除23株(31.08%)对8种抗菌药无耐药外,其余51株(68.92%)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四环素、氯霉素、奈啶酸及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5.41%、45.94%、37.84%、33.78%。菌株的多重耐药较为严重,2重及以上耐药菌株有34株(45.95%);4重及以上耐药菌株有20株(27.03%)。不同来源菌株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2,P>0.05)。结论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态性,菌株呈高耐药和多重耐药趋势,应引起重视。
- 吕素玲韦程媛李秀桂
- 关键词:沙门菌血清型耐药
- 沙门菌携带者分离株血清学及PFGE分型研究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建立在健康携带者分离的沙门菌的血清型及PFGE分子型别图谱库,探讨其多态相关性关系。方法将预防性健康体检分离获得的21株沙门菌鉴定培养,进行血清分型;将确定后的菌株用限制性内切酶Xba I消化酶切其基因组DNA,在脉冲场凝胶电泳仪进行DNA电泳,所得的分子型别图谱用Bionumerics5.1软件建立图谱数据库,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21株沙门菌分属于O:4(B)、O:9(D1)和O:3,10(E1)3个菌群,8种血清型;以德尔卑沙门菌为主,共7株占所有分离株的占33.3%,其次为阿贡纳沙门菌19.1%(4/21),鼠伤寒沙门菌14.3%(3/21)。经比对分析,18株沙门菌分为15个PFGE型别,菌株间的相似值在53.9%~100%之间,同一血清型别的沙门菌可对应多个PFGE型别。结论沙门菌的PFGE型别呈现多样性,脉冲场凝胶电泳对从业人员体检沙门菌有较高的分型能力,可为沙门菌的日常监测和相关疫情的处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 黄彦王红唐振柱李秀桂孙贵娟
- 关键词: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
- 急性腹泻病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分子特征及耐药性研究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比较急性腹泻病患者与健康体检人员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在携带毒力基因、耐药性及分子分型之间的差异。方法以PCR方法检测EAEC的7种毒力基因,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来自急性腹泻病患者的分离株中,毒力基因检出率最高为air,体检分离株为sat。48株EAEC对13种抗菌药物中的12种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对亚胺培南完全敏感,急性腹泻病患者分离株耐药性较体检分离株强。PFGE分型共得到43种带型,均呈现高度多态性。结论不同来源EAEC携带的毒力基因差异不显著,PFGE带型呈高度多态性,来源于腹泻病患者的EAEC耐药性明显高于健康体检人员。
- 杜悦王红苏爱荣韦程媛李秀桂谭冬梅黄彦
- 关键词:耐药性毒力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
- 食源性和病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了解食源性与病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由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食品和医院感染病人标本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食品中沙拉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率最高为15.14%,56.84%的医院分离株来自呼吸道标本痰液,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整体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病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高于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加强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监测,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 诸葛石养郭世辉苏爱荣李秀桂
- 关键词: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病原性耐药性
- 阪崎肠杆菌污染婴幼儿食品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09年
- 阪崎肠杆菌主要是通过污染婴幼儿配方食品引起婴幼儿感染的食源性病原病,能导致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菌血症和小肠结肠炎,死亡率20%~50%以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文章从阪崎肠杆菌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发展近况进行综述,为生产企业、公共卫生、临床有关人员予与借鉴和参考。
- 李秀桂
- 关键词:阪崎肠杆菌流行病学特征婴幼儿配方食品
- 广西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数据库的建立及菌株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掌握2002—2020年广西3种来源(食源株、病源株及健康人员携带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耐药情况和菌株的耐药基因、血清群、基因型及相互之间的分布特征,构建广西LM数据库,应用于LM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识别和调查。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LM抗生素敏感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获取LM谱系、血清群、序列分型(ST)、克隆群(CC)及耐药基因分布。结果317株实验菌株分属3个谱系、5个血清群、32个ST型、22个CC型及1个未分型的ST619,谱系Ⅱ和Ⅱa血清群占比最高,分别为57.41%(182/317)、43.53%(138/317),优势ST型及CC型分别为ST8(17.98%)、ST87(12.62%)、ST9(11.99%)和CC8(17.98%)、CC9(13.88%)、CC87(12.93%)。食源株优势菌株主要分布于谱系Ⅱ、Ⅱa、CC8和Ⅱc、CC9及谱系Ⅰ、Ⅱb、CC87;7株病源株中6株为谱系Ⅰ、Ⅳb;4株健康人员携带株全部为谱系Ⅱ、Ⅱa、CC8。依据CLSI M45-2015及EUCAST-2017判定标准,仅1株菌株对ERY耐药,耐药率为0.32%;依据MIC_(90)值,推断有6株菌(1.89%)极可能对TET耐药。仅9株菌株携带耐药基因,占2.84%,包括tet(M)、dfrG、Msr(D)、Mef(A)、blaA,携带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菌株数最多(7株),2株菌携带3个耐药基因。12株耐药/高MIC值菌株5株来源于餐饮食品,占比41.67%,6株携带耐药基因,其中1株对ERY耐药且TET呈现高MIC值。11株人源株均无耐药、高MIC值及携带耐药基因等情况。结论广西LM菌株总体以Ⅱa血清群为主,CC8、CC9、CC87为优势CC型,病源株主要为Ⅳb血清群,健康携带株为Ⅱa、CC8,菌株耐药率及耐药基因携带率不高,餐饮食品来源菌株在耐药/高MIC值菌株中占比高,对病人的治疗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吕素玲谭冬梅曾献莹瞿聪钟延旭蓝兰李秀桂
-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耐药性耐药基因血清型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