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 作品数:9 被引量:11 H指数:2 供职机构: 威海市立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10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2016年 目的 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2011-2014年威海市立医院共报告101例确诊病例,死亡8例,病死率7.92%。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2岁(范围为33~82岁),男女性别比为0.87(47∶54);农民占全部病例的74.25%(75/101);病例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74.25%(75/101);9.90%(10/101)病例有明确蜱虫叮咬史,3.96%(4/101)病例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100%)、乏力(77.52%)、精神不振(51.69%)、恶心(47.19%)、腹泻(41.57%)等症状;实验室检查WBC、PLT降低,ALT、AST、LDH、CK、肌酸激酶同工酶、a-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结论 病例多发生在夏季,呈散在发生,以中老年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60岁以上病例病情较重。 杨霞 林桂仁 吕涛 陈德颖 马菊 孙英娜 于铭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 威海某哨点医院2009~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威海某医院2009~2011年流感监测结果,探索流感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09~2011年儿科门诊和发热门诊就诊病人的咽拭子标本,送威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流感实验室检验并对结果做出分析。结果 2009年流感样病例(Influenza-like illness,ILI)6427例,占就诊人数的4.01%;2010年ILI5357例,占就诊人数的3.20%;2011年ILI6168例,占就诊人数的2.96%。2009年11~12月标本采集239份,阳性标本158份,检测阳性率为66.11%,优势株甲型H1N1占57.32%;2010年,标本采集577份,阳性标本78份,分离阳性率为13.52%;优势株乙型占80.77%;2011年,标本采集410份,阳性标本21份,分离阳性率为5.12%,优势株甲型H1N1占80.95%。流感阳性检出率与ILI例数之间呈正相关。15~24岁年龄组流感病毒阳性率及甲型H1N1阳性率最高。结论威海某哨点医院附近地区流感的流行高峰期为冬春季节。2009年11~12月以甲型H1N1型流行为主,2010年1~5月以乙型流行为主,2011年1~3月以甲型H1N1型流行为主。 杨霞 林桂仁 从秀玲 马海燕关键词:流感 甲型H1N1流感 某综合医院2008~2012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传染病发病趋势和病种分布特点,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对2008~2012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08~2012年传染病报告居前五位的疾病是感染性腹泻、手足口、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占全部报告数的90.35%。流行特征为季节以夏季为多;报告年龄以O~5岁年龄段为主,占全部报告数的50.87%,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乙类传染病的52.26%,主要以乙肝为主。手足口病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甲型H1N1流感暴发时期报告例数最多,2012年感染性腹泻报告呈明显上升趋势。讨论:2008~2012年综合医院传染病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监测的重点是感染性腹泻、手足口、肝炎、细菌性痢疾、流行性腮腺炎。 杨霞 夏静 林桂仁 从秀玲 马海燕关键词:法定传染病 流行病学 一起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例报告 被引量:2 2012年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感染性疾病病例。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可能为蜱虫叮咬。目前发现的病原体包括人粒细胞无形体(患者的血清吞噬细胞无形体核酸检测阳性,或分离到病原体)和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从患者的血清中可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该病人际间传播途径并不清晰,接触重症病人的血液、体液、衣物等有感染报道。关于该病防治卫生部已分别于2008年2月20和2010年9月29发布了《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以指导临床医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做好对该病的诊断、报告、治疗、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疫情防控和公众健康教育等工作。[1]本文对一起聚集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4例作了详细报道,旨在为疾控部门和医院临床提供参考。 林桂仁 杨霞 于铭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新型布尼亚病毒 1596例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了解威海地区性传播疾病(STD)的发病情况,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威海市某医院2010-2014年报告的1596例性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5年间报告梅毒(Syphilis)、淋病(GU)、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CT)、生殖器疱疹(GH)及尖锐湿疣(CA)1596例;男性959例,女性637例;占该年传染病报告总例数的比例逐年增高;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和生殖器疱疹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尖锐湿疣所占构成变化不大,梅毒、淋病所占构成在逐年减少;20-49岁年龄组为高发人群.结论:性病报告病例比例的持续增加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 王可玲 杨霞 迟立巍 林桂仁 纪玉梅关键词:性病 流行病学分析 老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5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新发的传染病,该病的病原被证实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1]。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农民和中老年人是发病高危人群,病例高龄是死亡的危险因素[2]。 杨霞 林桂仁 吕涛 杨月丽 陈德颖 马菊 孙英娜 于铭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老年 对1633例恶性肿瘤患者构成比的分析 2014年 目的:对我院2013年1-11月上报的1633例恶性肿瘤病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我院住院患者病案首页数据库资料,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分类原则进行肿瘤分类统计。结果:2013年1-11月我院共上报肿瘤患者1633例,位居前五位的肿瘤分别为肺癌、胃癌、乳腺癌、肝癌、甲状腺癌。结论:提高对肿瘤监测预防、治疗水平,更加合理的配置卫生资源,降低肿瘤发病,使医疗卫生工作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林桂仁 杨霞 夏静关键词:恶性肿瘤 某综合医院2010~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分析2010~2012年间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收集的4120例手足口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结果:2010~2012年共报告病例4120例,发病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92.83%),尤以3岁以下报告最高(66.40%);男女比例1.50: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幼托儿童2340例(56.80%),明显多于散居儿童1648例(40.00%)及学生96例(2.33%);全年均有发病,高峰为5~8月;实验室诊断病例中,EV71占48.80%,CoxA16占24.40%;其他肠道病毒占26.80%;无死亡病例。结论:2010~2012年足口病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5~8月为发病高峰季节,3岁以下散居和幼托儿童是发病的主要人群,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 杨霞 于铭 林桂仁 从秀玲 马海燕 夏静关键词: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40例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流行病学和临床分析 2014年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o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预防和控制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o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患者血清SFTSV RNA。结果 2012年某院共报告40例疑似病例,经实验室确诊21例,阳性率52.50%。确诊病例中男10例,女11例;病例多分布于丘陵地区农村,16例(76.19%)为农民,以从事与农业生产相关作业的中老年为主;病例主要集中在6-8月份;多数病例发病前无明确的蜱虫叮咬史。主要临床症状多为发热、头晕、头痛、乏力、四肢酸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肢体抖动、意识不清、烦躁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WBC、PLT降低,ALT、AST、CK、LDH升高。结论 SFTS病例多发生在夏季,呈散在发生;中老年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临床表现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 杨霞 林桂仁 于铭 夏静关键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