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 作品数:30 被引量:2,723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牛结核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及防控策略思考被引量:3
- 2021年
- 牛结核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人畜共患病,不仅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威胁发展中国家人群健康。作者简要汇总了国内外牛结核病流行形势,人类发生牛分枝杆菌感染情况以及产生感染的风险因素,分析牛结核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在牛结核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结核病,进而降低中国结核病负担,实现全球遏制结核病策略目标提供政策依据和技术指导。
- 刘燕飞李雪陈伟赵雁林
- 关键词:结核结核结核
- 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发生频度和地区分布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目前我国肺结核可疑症状者在人群中的发生频度和地区分布。方法采用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办公室独立设计的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调查期间是否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及症状持续的时间)调查全国(不包括台港澳地区)15岁及以上人群中咳嗽、咯痰≥2周和(或)咯血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情况,分析不同人群和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的方法,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台港澳地区)176个流行病学调查点447 563人,排除外出超过6个月者125 342人及15岁以下者58 940人,应检263 281人,现场问卷调查实检252 940人,受检率为96.1%。结果15岁及以上人群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1%(5399/252 940)。男性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8%(3324/116 939),高于女性的1.5%(2075/136 001)(χ2=521.9,P<0.001);不同年龄组[15~岁组198例(占3.7%)、25~岁组292例(占5.4%)、35~岁组671例(占12.4%)、45~岁组945例(占17.5%)、55~岁组1403例(占26.0%)、65~岁组1197例(占22.2%)、75~岁组693例(占12.8%)]的可疑症状发生频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56.6,P<0.001),65岁及以上人群出现可疑症状的比率是15~65岁人群的2.976~3.335倍(OR=3.150,95%CI=2.976~3.335);本地户籍人口中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2%(5026/229 923),高于非本地户籍人口的1.6%(373/23 017)(χ2=30.8,P<0.001);乡村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为2.5%(3488/138 057),高于城镇的1.7%(1911/114 883)(χ2=214.4,P<0.001);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分别为3.6%(2522/69 896)、2.0%(1603/80 926)和1.2%(1274/102 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9,P<0.001)。平原、丘陵、山区和其他地区(除平原、丘陵和山区地理环境之外的地区)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比率分别为1.6%(1805/110 371)、2.1%(1551/74 009)、3.0%(1950/65 646)和3.2%(9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0.8
- 李峻刘小秋李雪姜世闻张慧王黎霞
- 关键词:流行病学研究
- 2001—2010年全国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分析被引量:41
- 2012年
- 目的分析2001—2010年全国肺结核患者发现情况,为进一步做好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以及《2004—2010年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季度录入表》和《2001—2010年中国结核病控制工作年度录入表》(均为全国性数据;全国登记的肺结核患者全部来源于结防机构统计),并结合专题调查收集的数据,对2004—2010年全国非结核病防治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5 799 344例肺结核患者的转诊、追踪情况,2006—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机构接诊的15 864 493例肺结核可疑症状者的初诊情况,以及2001—2010年全国结核病防治机构发现的8 285 97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情况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04—2010年全国非结核病防治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平均为45.1%(2 614 216/5 799 344);肺结核患者追踪到位率平均为64.6%(1 740 840/2 695 781);非结核病防治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报告的肺结核患者的总体到位率从2004年的56.9%(263 324/463 085)提高至2010年的86.5%(846 268/978 477)。2006—2010年全国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接诊肺结核可疑症状者15 864 493例,年平均接诊317.3万例。2001—2010年,全国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8 285 978例,其中,涂阳肺结核患者4 501 587例(54.3%),涂阴肺结核患者3 563 369例(43.0%),未查痰患者221 022例(2.7%)。2005—2010年间,复治患者占涂阳患者的构成比由15.8%(89 112/562 801)稳步下降至11.2%(54 216/484 115);未查痰患者占活动性患者构成比从2001年的7.9%(39 396/495 635)逐渐下降至2010年的0.3%(2461/906 856)。结论《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实施以来,我国肺结核患者的发现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成效。
- 李雪刘小秋张慧陈嵘姜世闻谢海波
- 关键词:病人转诊
- 2010年全国肺结核患病率地区差异分析被引量:25
- 2012年
- 目的分析研究中国肺结核患病率东、中、西部及城乡等不同地区分布的差异。方法2010年在全国176个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点(简称"流调点"),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抽样方法,对252 940例≥15岁的常住人口进行肺结核症状调查和胸部X线检查。对9825例有肺结核症状、影像学表现异常者和已知肺结核患者进行了痰涂片和痰培养,对380例痰培养阳性者进行菌种鉴定。采用加权法计算患病率,以调整复杂抽样及性别、年龄构成差异造成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人群的患病率,并将东、中、西部患病率与我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0年的报告发病率数据进行直接比较分析。结果西部乡村活动性、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分别高达832/10万(497/51 333)、241/10万(145/51 333),均显著高于城镇[286/10万(70/18 563)、70/10万(16/18 563)](χ2值分别为148.16、13.82,P值均<0.01),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6,P=0.08)。东部乡村活动性、涂阳、菌阳肺结核患病率[364/10万(190/41 763)、62/10万(31/41 763)、91/10万(47/41 763)]也均显著高于城镇[228/10万(150/60 355)、28/10万(18/60 355)、44/10万(28/60 355)](χ2=17.61,P<0.01;χ2=5.19,P=0.03;χ2=6.90,P=0.01)。中部地区乡村、城市活动性、涂阳、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P=0.56;χ2=1.18,P=0.28;χ2=0.01,P=0.91)。西部地区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与报告年发病率比值(2.84∶1)高于东部(1.47∶1)和中部(1.50∶1)。发现患者最多的流调点均处于新疆、贵州等边远地区。结论西部、乡村、边远地区肺结核患病率仍较高,应被视为结核病防控的重点地区。
- 夏愔愔杜昕陈伟张慧刘小秋李雪姜世闻王黎霞成诗明
- 关键词:流行病学患病率
- 2018年全国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现况调查分析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我国“港澳台”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县、乡、村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工作现状,为进一步提高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效率和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专家共同设计调查问卷,于2018年对全国2799个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的落实、患者的随访管理、患者的复诊与取药以及中断治疗患者的管理4个方面,从而了解县、乡、村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任务衔接情况。结果本次共调查2799个县(区),其中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设立在医院、结核病防治所(简称“结防所”)、疾控机构门诊和慢性病防治院(简称“慢病院”)的县(区)数分别为2072个(74.0%,2072/2799)、287个(10.3%,287/2799)、296个(10.6%,296/2799)和74个(2.6%,74/2799)。在落实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时,131个(4.7%,131/2799)县(区)级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不传送患者信息,设立在医院的定点医疗机构不传送患者信息者占5.6%(117/2072),设立在结防所、疾控中心门诊和慢病院的定点医疗机构不传送患者信息者占1.1%(7/65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38,P<0.01)。1016个(36.3%,1016/2799)定点医疗机构将患者信息传送至疾控机构;912个(32.6%,912/2799)定点医疗机构将患者信息传送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40个(26.4%,740/2799)定点医疗机构将患者信息同时传送至上述两个机构。通过纸质版、电子版、结核病专报系统和其他系统传送患者信息的定点医疗机构数分别为622个(22.2%,622/2799)、1121个(40.1%,1121/2799)、819个(29.3%,819/2799)和97个(3.5%,97/2799)。127个(4.5%,127/2799)疾控机构不传送患者信息;2430个(86.8%,2430/2799)疾控机构传送给乡镇卫生机构;17个(0.6%,17/2799)疾控机构传送�
- 胡冬梅李雪刘小秋徐彩红
- 关键词:病例管理卫生服务管理
- 电子药盒和手机微信APP的应用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评价被引量:38
- 2019年
- 目的评价智能化电子药盒和手机微信APP督导服药管理工具的应用对结核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效果。方法自2017年10月3日至2018年3月15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目的抽样的方法纳入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安达市、兰西县和山东省济南市的长清区、济阳县作为研究现场,对4个研究县(区)内2017年9月1日起新登记的234例初治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按照登记顺序及入选标准进行筛选,134例符合纳入标准。将7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中,有智能手机且能够在服药期内(6个月内)保持在线、愿意使用手机微信APP提醒服药的40例患者纳入手机微信APP组;将没有智能手机或有智能手机的94例患者中,愿意使用电子药盒服药提醒的80例纳入电子药盒组。对入选的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前瞻性督导服药管理。采用SPSS17.0软件对两组患者不同治疗月份的服药率和规则服药依从率进行趋势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期间,有34例患者退组,总退组率为28.3%(34/120),其中电子药盒组29例,手机微信APP组5例;电子药盒组另有10例患者服药数据不全。电子药盒组和手机微信APP组患者在服药观察6个月末时有效观察患者分别为41例和35例。两组患者不同月份服药率均在93.0%以上,且随着治疗月序的增加,服药率在电子药盒组[97.5%(1025/1051)~93.3%(1110/1190)]和手机微信APP组[99.5%(994/999)~94.4%(1018/1078)]均有所下降(χ^2趋势χ趋势2值分别为11.868、82.921;P值分别为0.001、0.000)。电子药盒组有效观察患者总体规则服药率为85.4%(35/41),手机微信APP组为91.4%(32/35)。结论手机微信APP和电子药盒督导服药管理方式对患者服药率和依从性均较好,可扩大范围推广。
- 李雪姜世闻胡冬梅徐彩红刘小秋
- 关键词:病例管理
- 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实施现况调查分析
- 目的:了解和评价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实施现况,为进一步完善全国跨区域管理程序和管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09年肺结核患者转出转入数量较多的4省16个县区进行跨区域管理信息调查和...
- 李峻刘小秋黄飞李雪张慧姜世闻
- 关键词:肺结核患者管理信息调查疾病防治
- 四省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实施情况分析被引量:9
- 2012年
- 目的了解和评价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实施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全国跨区域管理程序、提高工作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报系统依次选择全国2009年7—12月转出患者数量最多的广西、广东、福建和浙江4个省作为研究现场。在4省中,依次选择同期转出和转入肺结核患者数量最多的县(区)进行现场调查和定性访谈。研究共对16个县(区)进行现场调查,访谈相关人员40名。结果转出地现场调查发现,已跨县(区)转出的患者中仍有9.4%(45/479)回首次登记地取药查痰;通过专报系统转出的患者占实际转出患者的79.3%(344/434);患者实际转出信息与专报系统信息总体一致率为84.8%(875/1032)。转入地现场调查发现,患者到位信息专报系统与实际调查信息总体一致性较高,而痰检和治疗转归结果反馈信息总体一致率较低,分别为61.5%(198/322)和45.6%(52/114);部分痰检和治疗转归结果未通过专报系统及时反馈。访谈结果表明,全国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程序得到研究地区受访者的普遍认可,管理程序和专报软件功能已基本满足管理工作需要,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结论针对转出转入流程的关键环节和发现的主要问题,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关工作措施,提高跨区域肺结核患者管理工作质量。
- 李峻姜世闻黄飞李雪张慧刘小秋
- 关键词:卫生服务管理
- 结核病诊疗费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的报销情况分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通过分析结核病诊疗费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保障体系中的报销情况,为进一步积极推进结核病诊疗费用全面纳入新农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普查的方法,对全国各县(区)结核病诊疗费用在新农合中的报销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09年,全国以县(区)为单位,应答县(区)新农合覆盖率为93.5%(2 488/2 662)。有96.6%的县(区)对结核病住院诊疗费用给予报销,仅有45.3%的县(区)对结核病防治机构门诊诊疗费用给予报销。将结核病防治门诊纳入新农合定点的县(区)中,约有70%的县(区)实行按比例报销(均值为43.5%),30%的县(区)实行按额度报销(均值为543元)。患者自己担负的费用仍占50%以上。结论继续推动全国范围内结核病患者住院费用全面纳入新农合的步伐,特别是将结核病门诊费用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同时,应在新农合承载范围内,适当降低或取消起付线,进一步提高结核病住院和门诊费用封顶线,以及报销比例,使新农合政策能够真正惠及结核病患者,解决贫困结核病患者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
- 李游李雪谢海波张慧王黎霞姜世闻
- 关键词:问卷调查
- 2011—2015年全国肺结核患者登记情况分析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分析2011--2015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下同)活动性肺结核和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变化情况,为评价《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为《“十二五”规划》)实施期间肺结核患者发现和登记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1—2015年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登记报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例数(4268687例)和新涂阳肺结核患者例数(1415537例),统计分析2011~2015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和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以及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例数占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例数的比率,以明确《“十二五”规划》期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和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的变化情况。结果2011年全国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例数占活动性肺结核登记例数的41.6%(377005/905344),2015年占26.4%(210581/798927)。2011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为67.5/10万(905344/134091万),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率为28.1/10万(377005/134091万),2015年两个登记率分别为58.4/10万(798%7/136782万)和15.4/10万(210581/136782万)。2011—2015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登记率环比统计结果:2012年较2011年降低了1.2%,2013年较2012年降低了5.0%,2014年较2013年降低了3.4%,2015年较2014年降低了2.6%;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例数环比结果:2012年较2011年降低了16.1%,2013年较2012年降低了12.8%,2014年较2013年降低了14.6%,2015年较2014年降低了10.7%。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011年新涂阳肺结核患者登记例数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所占比率范围为24.1%~66.3%,2012年为20.7%~63.1%,2013年为17.8%~60.6%,2014年为13.8%~49.6%,2015年为12�
- 胡冬梅徐彩红李雪刘小秋
- 关键词:结核登记疾病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