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
- 作品数:38 被引量:186H指数:7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去肾交感神经对肾脏缺血再灌注的作用
- 2021年
- 建立去肾交感神经大鼠模型,研究去肾交感神经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 Sprague-Dawley大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N 组)、假手术组(Sham 组)、去肾交感神经组(renal sympathetic denervation group, RSD 组 )、 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group, I/R 组)、去肾交感神经+缺血再灌注组(R+I 组),其中 RSD 组根据去肾交感神经后时间点分为24小时组(R1组)、48小时组(R2组)和72小时组(R3组)。通过测定肾脏组织的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以判断去肾交感神经是否成功及各组交感神经的兴奋状态。测定各组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 C 、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气化酶(superoxide gasification enzyme, SOD)水平。结果:根据 HPLC 测定肾脏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以去肾交感神经后24小时开始 I/R。与 I/R 组相比,R+I 组的肌酐、尿素氮、胱抑素 C升高(P<0.05)。R+I 组氧化应激增强,肾脏组织的 MDA 升高,SOD 下降(P<0.05)。结论:去肾交感神经合并肾脏缺血后加重了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秦娅蓝张安王鹏飞
-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肾损伤
- 探讨项目导向教学在重症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重症医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涉及范围广,病理生理状态复杂,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探索更多样和有效的教学方法。项目导向教学(project-based learning,PjBL)被定义为一种系统的教学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项目交由学生,围绕复杂、真实的问题,通过精心设计产品或完成任务,使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除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外,PjBL还能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着重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在重症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重点探讨了项目导向教学在重症医学住院医师培训中的优势以及具体方案,说明项目导向教学是一种值得应用的教学方式。
- 黄文祺张安王鹏飞陈晓东
- 关键词:重症医学项目导向教学住院医生教育
- 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溶栓组)和35例未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对照组)入院治疗前、治疗后48、72、96、120、144小时血清sICAM-1和hs-CRP水平。结果:(1)溶栓组在治疗后48、72、96、120、144小时血清sICAM-1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2)溶栓组在治疗后120、144小时血清sICAM-1和hs-CRP水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AMI患者血清sICAM-1和hsCRP的水平,其测定可作为病情预后观察的一个指标。
- 刘兴军张安
- 关键词:溶栓急性心肌梗死细胞间黏附分子-1高敏C反应蛋白
- 浅谈我校本科临床医学教育改革
- 目的:结合我校临床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我校未来的高等医学教育进一步改革的办法. 方法:通过分析我校医学教育的特点以及近年进行的改革,借鉴国内外其他医学院校的先进经验,对我校的医学教育中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教...
- 徐莉刘怡张安
-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 血必净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4
- 2021年
- 目的评价血必净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在重型及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重庆市中医院医疗团队2020年1月至3月在支援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及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抗击新冠肺炎期间收治的65例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抗病毒、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血必净组(炎性细胞因子升高者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和联合组(血必净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监测结果提示免疫力低下者加用人免疫球蛋白)。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肝肾功能、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细胞因子等相关指标和危重程度评分改善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各组患者28 d生存曲线,比较各组累积生存率。结果65例重型及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中,仅接受常规治疗20例,加用血必净治疗22例,加用血必净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3例。治疗前,联合组CD4^(+)T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其他两组,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而3组间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3组患者治疗前基线较为均衡。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病情有所减轻,表现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乳酸脱氢酶(LDH)较治疗前明显降低〔APACHEⅡ评分(分):5.20±2.74比6.20±1.93,LDH(μmol·s^(-1)·L^(-1)):4.1±1.0比4.7±0.9,均P<0.01〕,但仍存在肝脏损伤,表现为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较治疗前明显升高〔U/L:30.5(23.8,41.5)比21.0(17.0,34.0),P<0.05〕。血必净组治疗后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免疫力有所增强,CD4^(+)T细胞比例改善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加显著(4.86±6.31比-0.95±12.38,P<0.05),但仍存在"炎症风暴"且合并肝损伤,表现为IL-4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g/L:2.57±1.15比1.92±1.04,P<0.05),白蛋
- 陈丽张安李群堂崔勇袁国丹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血必净人免疫球蛋白
- 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脓毒性心肌病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价
- 2024年
- 目的分析脓毒性心肌病(SC)的危险因素,构建与评价S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从MIMIC-Ⅳ数据库中提取脓毒症患者的临床数据,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根据是否患有SC,分为SC组和非SC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C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正曲线评估模型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模型的临床适用度。结果共纳入2628例脓毒症患者,其中训练集1865例,验证集763例。训练集和验证集SC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8.98%比62.25%,P=0.120)。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P=0.015)和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长(P=0.016),其余临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患有冠心病(P=0.028)、心力衰竭(P<0.001)、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P=0.001)、淋巴细胞计数降低(P=0.036)、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P<0.001)、尿素氮升高(P=0.042)是SC的独立危险因素。训练集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为0.759(95%CI=0.732~0.785),验证集列线图预测模型的AUC为0.765(95%CI=0.723~0.807);两个数据集拟合度较好(训练集P=0.075,验证集P=0.067);DCA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适用度。结论基于基础疾病及临床生化指标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SC的发生风险。
- 熊斌刘银洲张安
- 关键词:脓毒症
- 留学生急诊医学见习课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4
- 2008年
- 我校从2001年秋季开始招收尼泊尔学生.近年来招收留学生的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留学生的管理,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任何一个即将步入临床的医学生而言。急诊医学都是他们必备的基本技能。我校已将急诊医学作为考试课安排到留学生课程中。如何改善急诊医学见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就此谈谈体会。
- 张安王鹏飞张献全凌宗秀
- 关键词:急诊医学教学方法留学生见习课医学生考试课
- 房颤病人钙超载机制与电重构的关系被引量:6
- 2004年
- 张安殷跃辉凌宗绣
- 关键词:房颤电重构钙浓度心肌细胞
- 连续血液滤过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影响
- 2021年
- 探究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治疗中,予以连续血液滤过结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纳入时段:2019年8月-2020年8月;病例来源: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病例分组形式:将纳入病例随机分为E组(单一实施连续血液滤过治疗)、W组(在E组基础上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各34例;对比观察:①经治疗干预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②治疗后患者的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结合治疗干预后,W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E组降低效果显著,且该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E组也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重症胰腺炎患者而言,在采取连续血液滤过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予以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显著促进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并提升其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显著。
- 尤君元张安
- 关键词:连续血液滤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重症胰腺炎
- 替考拉宁治疗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观察替考拉宁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09年5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心ICUMRSA感染患者52例,包括败血症19例、肺炎24例、骨关节感染3例、尿路感染2例、肠炎4例,应用替考拉宁控制感染,用量400mg,1次/d,静脉给药,首日给予负荷量400mg,疗程11.2(4-21)d,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用药前MRSA对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100.0%,治疗后痊愈24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5例(3例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总有效率为76.9%,因不能排除与替考拉宁相关性不良反应而停用或更改抗菌药物3例,可疑不良反应发生率5.77%。结论替考拉宁是治疗ICU患者MRSA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 张献全张安王鹏飞陈晓东黄斌张沛
- 关键词:替考拉宁重症监护病房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