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晓星

作品数:15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4篇课程
  • 3篇输血
  • 3篇输血学
  • 3篇细胞
  • 3篇临床输血
  • 3篇临床输血学
  • 3篇教学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蛋白酶体
  • 2篇蛋白酶体抑制...
  • 2篇医学检验专业
  • 2篇抑制剂
  • 2篇制剂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霍奇金
  • 2篇非霍奇金
  • 2篇T细胞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2篇姜晓星
  • 5篇赵维莅
  • 4篇傅启华
  • 4篇戴健敏
  • 3篇张群岭
  • 2篇陈宁
  • 2篇沈志祥
  • 2篇倪培华
  • 2篇王学锋
  • 2篇王黎
  • 2篇陈瑞明
  • 1篇张巧花
  • 1篇张轶文
  • 1篇李莉
  • 1篇李莉
  • 1篇丁磊
  • 1篇施若非
  • 1篇侯淑玲
  • 1篇吴洁敏
  • 1篇徐培青

传媒

  • 3篇诊断学理论与...
  • 2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2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具有协同作用的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组合药物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协同作用的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组合药物。所述的组合药物由硼替佐咪和SAHA组成,硼替佐咪和SAHA比例为5-10nM∶1-2.0μM。本发明还提供了组合药物在制备治疗淋巴瘤疾病药中的应用,所述的淋巴瘤是T...
赵维莅陈赛娟张群岭王黎张轶文姜晓星
文献传递
临床输血学教学中引入实践课程的探索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在临床输血学教学中引入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方法对我校2013、2014级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以及2012级、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临床输血学教学中引入实践课程,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通过引入参观上海市血液中心的实践课程,检验专业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均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得以巩固加深,实践课程的开展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结论实践课程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临床输血学教学中值得推广。
戴健敏姜晓星陈瑞明傅启华
关键词:实践课程临床输血学教学
《临床输血学》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探讨被引量:10
2020年
本文旨在了解目前《临床输血学》课程思政素材和教学方式的效果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探索构建更有效的《临床输血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研究通过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素材,课后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对目前检验系《临床输血学》课程思政教学接受程度和满意程度较高,仍有少数同学不能很好地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学生比较喜欢的课程思政形式是由老师讲授或者同学参与讨论社会事件。问卷分析提示当前使用的课程思政素材选择比较合理,但仍需在学生的重视和参与程度,课程体验丰富程度、教师的思政素养以及质量保障机制方面继续完善,真正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
姜晓星戴健敏陈瑞明傅启华
关键词:临床输血学课程设置
DNA修复基因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遗传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XRCC1 R280H、XRCC1 TSS+29C/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MassARRAY技术对73例NHL病例和540名健康对照的DNA修复基因XRCC1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其不同基因型与淋巴瘤患病风险的关系。结果XRCC1R280H中G、A基因频率在对照组和病例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XRCC1TSS+29C/T中T、C的基因频率在两组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3)。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XRCC1R280H中,与携带GG野生纯合子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一个A等位基因者(GA或AA)患淋巴瘤的风险显著降低(P〈0.001,OR=0.309,95%CI=0.168—0.567)。而在XRCC1TSS+29C/T中,CC和CT与基因TT比较,携带c基因者会增加淋巴瘤的发病风险(P=0.472,OR=1.262,95%口=0.669~2.379)。结论DNA修复基因XRCC1R280H的基因多态性与NHL的发生密切相关。
任丽娟张巧花施静艺张群岭姜晓星侯淑玲黄云鹏赵维莅
关键词:非霍奇金多态性单核苷酸易感性XRCC1
非霍奇金淋巴瘤microRNA34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microRNA34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组织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行microRNA34a的实时定量检测,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microRNA34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呈显著低表达,尤其是在中高危及高危患者中其表达更低。多因素分析显示,microRNA34a的表达情况是患者治疗后能否缓解的一个独立预测因素。结论:microRNA34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低表达,且其表达情况可作为一个预示患者对常规化疗方案是否有反应的指标。
闫子勋姜晓星施若非沈志祥赵维莅王黎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
蛋白酶体抑制剂协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诱导T细胞淋巴瘤凋亡及其与蛋白聚集体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唑米(bortezomib)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对T淋巴瘤细胞株Jurkat和Hut78的协同诱导凋亡作用,以及两药联合对蛋白聚集体形成的影响。硼替唑米(10nmol/L)单药或硼替唑米(10nmol/L)联合SAHA(2μmol/L)处理Jurkat和Hut78细胞,应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生长抑制率;细胞涂片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和聚集体形成的超微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和单用硼替唑米组比较,两药合用能够显著抑制Jurkat和Hut78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流式结果显示,两药合用组的Jurkat和Hub78细胞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41.8±4.7)%和(72.7±11.7)%,显著高于对照组[(3.6±1.3)%和(7.0±1.9)%]和单用硼替唑米组[(6.3±2.3)%和(18.7±9.2)%](p均<0.01)。超微结构显示,单用硼替唑米组细胞内多为典型的聚集体结构,两药合用组细胞内聚集体密度降低,数量减少甚至消失,且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能有效诱导T淋巴瘤细胞凋亡,两药具有协同作用。硼替唑米促进聚集体形成,SAHA能破坏聚集体结构,是增强硼替唑米促凋亡效应的可能机制之一。
姜晓星张群岭陈新宇邬维礼沈志祥赵维莅
关键词:蛋白酶体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细胞淋巴瘤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输血学PBL教学调查与分析被引量:10
2017年
目的对开展临床输血学PBL教学的检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析,了解PBL教学在临床输血学教学中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探索改进的方式。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检验系4名教师以及89名本科学生,进行PBL教学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教案和教师的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学生对于教案和教师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主要的建议是缩短课时设置。评分计入总评并与教师评分互相参考的情况下学生的投入程度更高,评价更客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输血PBL教案撰写不宜过长。注重评价的价值和反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评价的客观性。
姜晓星戴健敏陈瑞明傅启华
关键词:临床输血学PBL教学教案
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8年
电子显微镜(电镜)具有高分辨率和高放大倍率,分为透射电镜(TEM)和扫描电镜(SEM),前者注重组织和细胞内的超微结构.后者则用于观察组织和细胞的表面形貌。在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研究方面,从最初单纯的超微结构观察到成为某些疾病分型和鉴别诊断的重要工具,电镜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运用正不断扩展,并越来越受到认可和重视。近年来.电镜凭借其自身优势很快成为相关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临床和研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姜晓星赵维莅
关键词:电子显微镜淋巴瘤血液系统疾病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与分析被引量:3
2019年
毕业生质量调查是完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举措。笔者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毕业生的状况及用人单位的满意程度和需求,为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依据。问卷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1.用人单位:用人单位问卷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仁济医院.
姜晓星徐培青丁磊倪培华王学锋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
检验医学课程线上教学模式调查问卷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及检验专业本科学生中开设的检验医学线上课程的完成情况,探讨线上教学在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我校2019至2020学年第二学期接受检验医学课程线上教学的72名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和3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线上授课方式、课程配套设置、授课教师评价、教案评价、考核与互动、线上授课与传统授课的优劣势比较等,以了解学生对线上课程的评价和满意度。结果:授课满意度评价中,39.1%的学生认为线上教学很好,47.3%评价好。学生对线上教学效果总体评价方面,38.2%的学生认为效果理想,45.5%认为较好。检验医学学生与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课程配套设置的需求、考核形式的选择存在明显差异,相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检验医学学生更认同课后设置思考题及其分析(83.3%比52.6%),同时更认同配置课前知识点测试和课后知识点巩固练习题(83.3%比55.3%)。总体来说,学生认为线上和线下教学各有优劣势,线上教学无法完全取代线下教学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无法提供课堂沉浸式体验,63.64%的同学建议推动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结论: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检验专业学生应提供课后思考题等强化学习内容;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可能需设置检验与临床的密切联系的学习内容,更侧重于临床的应用解释。
蔡晓红姜晓星戴健敏陈宁傅启华王学锋戴菁
关键词:线上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