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云雪霞

作品数:35 被引量:234H指数:9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流行病
  • 12篇流行病学
  • 10篇疫苗
  • 9篇麻疹
  • 5篇流行性
  • 5篇病毒
  • 4篇乙型
  • 4篇流行病学分析
  • 3篇腮腺炎
  • 3篇流感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流行性腮腺炎
  • 3篇接种
  • 3篇甲型
  • 3篇杆菌
  • 3篇肝炎
  • 2篇乙肝
  • 2篇乙肝疫苗
  • 2篇乙型肝炎
  • 2篇疫苗接种

机构

  • 24篇广州市疾病预...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广州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32篇云雪霞
  • 20篇许建雄
  • 14篇谭慧峰
  • 9篇陈清
  • 7篇倪莉红
  • 7篇张春焕
  • 6篇傅传喜
  • 5篇梁建华
  • 5篇王大虎
  • 5篇陈健
  • 5篇蔡衍珊
  • 4篇胡静
  • 3篇柯雪梅
  • 3篇刘建华
  • 3篇王鸣
  • 3篇曹毅敏
  • 3篇贺晴
  • 2篇李志峰
  • 2篇李志群
  • 2篇詹惠春

传媒

  • 7篇热带医学杂志
  • 6篇医学动物防制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微...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初中女生监护人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掌握广州市初中女生监护人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疫苗接种意愿及影响因素,为广州市初中女生HPV疫苗免疫接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12~14岁初中女生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广州市初中女生监护人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7391份,90.22%的监护人愿意为孩子接种HPV疫苗,9.78%的监护人不愿接种。不愿接种的主要原因为:担心影响孩子生长发育(42.19%);担心疫苗安全性(41.77%);孩子年纪太小没必要接种(39.70%);对疫苗不了解(36.65%);疫苗的效果未知(31.67%)等。如果广州市开展国产2价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74.28%的监护人表示愿意接种;3.83%的监护人表示不愿意接种;18.48%的监护人表示学校集体组织即前往接种;3.41%的监护人暂时不确定。农村及城市监护人接种意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学历及低收入是影响疫苗接种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加强对人群HPV疫苗接种知识的健康教育,消除对接种疫苗的顾虑;推进免费接种策略,推动适龄人群尽早接种疫苗,增强人群接种意识,提高HPV疫苗接种率,从而达到大幅度降低宫颈癌发病率、保护女性健康的目标。
云雪霞王大虎谭慧峰倪莉红钟美玲陈清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初中生监护人影响因素
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家庭聚集性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甲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特征,为今后各型病毒性肝炎防制工作重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广州市2008年8~11月全市12个区、县级市1~59岁户籍人口,其中家庭成员完全接受调查的完整户数为3101户。用自制统一问卷对人口学基本特征、相关疫苗免疫史、既往患病情况等进行调查,并现场采集静脉血进行各型肝炎血清学检测。分析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甲、戊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特征。[结果]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及甲、戊型重叠感染的家庭聚集率分别为:68.94%,10.94%,10.54%,11.16%。对各型肝炎的家庭聚集性地区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甲肝的家庭聚集率农村与城市之间有差异(P﹤0.05),农村高于城市,其余各型肝炎聚集率地区之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结论]广州地区甲型、乙型、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加强以户为单位的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对降低广州市各型肝炎的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云雪霞刘建华蔡衍珊许建雄张春焕王鸣
关键词: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家庭聚集性
广州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对麻疹疫情状况影响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了解近年来广州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情况,分析其对麻疹疫情流行趋势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广州市部分区、县级市抽取的8个年龄组人群麻疹IgG抗体水平,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及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年龄组及历年间抗体水平的差异、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与麻疹疫情状况之间的关系。结果 2009年检测731人,麻疹抗体阳性688人,抗体阳性率为94.12%,具有有效保护性抗体水平的人数为575人,抗体有效保护率为78.66%;2010年检测710人,麻疹抗体阳性662人,抗体阳性率为93.24%,具有有效保护性抗体水平的人数为504人,抗体有效保护率为70.99%;两年间各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有效保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各个年龄组两两间抗体阳性率及有效保护率差异,小于1岁组及15岁以上成人组抗体水平及抗体有效保护率较低,均低于80%,按年龄组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趋势,近年广州市麻疹疫情特点也是以小月龄儿童及成人病例为主,最高达到全年病例的40%及60%以上,与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相符。结论抗体水平低的人群是麻疹发病的危险人群,低年龄组及成人麻疹抗体水平较低麻疹高发,是广州市麻疹防控的重点人群。
云雪霞谭慧峰许建雄
关键词:麻疹抗体疫情
广州市2007年与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比较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分析2008年与2007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比较两年间流行特征的异同,为2008年后半年麻疹的控制重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麻疹疫情监测系统数据》中麻疹的个案资料,抽取广州市2007年3~9月的2809例麻疹病例,及2008年1~5月的1003例病例,对其免疫史情况、发病年龄构成、户籍性质分布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年间麻疹病例的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8年上半年,相比2007年8月龄~14岁麻疹免疫目标人群发病所占比例下降(P<0.05),未到初免年龄(8月龄)病例中6~8月龄占了绝大部分比例;两年中免疫空白病例仍然是发病的重点人群;流动人口仍然是发病的主要人群。结论麻疹免疫目标人群的麻疹控制较2007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非目标人群(8月龄~14岁以外人群)、免疫空白人群及流动人口是麻疹控制的重点。
云雪霞许建雄梁建华谭慧峰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广州市2006—2011年儿童少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为制定儿童少年腮腺炎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法,对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腮腺炎发病及暴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广州市儿童少年发生腮腺炎21 08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5.61/10万,其中2006年报告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病率最低,分别为312.64/10万和146.93/10万;2008—2011年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男生流行性腮腺炎的年平均发病率(284.12/10万)比女生(144.83/10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195.044,P=0.000),5岁组为发病高峰(731.93/10万),之后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下降,15~19岁组发病率下降幅度较大。该病全年各月均有发病,5—8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48.10%;7月达到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14.69%。结论广州市儿童少年腮腺炎发病率较高,小学生为腮腺炎监测和防控重点人群,应提高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加强集体单位儿童的疫情监测和传染源的管理,及时开展应急接种。
陈健蔡衍珊许建雄李志群倪莉红云雪霞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研究儿童青少年
一起异地感染来源的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分析一起在中越交界地带感染在我市引起暴发的麻疹疫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对暴发疫情涉及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并与邻近国家麻疹流行优势株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该起麻疹暴发疫情的原因及特征。结果患儿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岁、1岁3个月,病前均在家乡云南共同接触过1例5岁麻疹病例;发病前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麻疹IgM抗体均为阳性,分离到的麻疹病毒为H1基因型,与国内流行的麻疹病毒优势基因型一致。2株野病毒与Genbank发布的越南曾流行株H1基因型同源性较高,与其他曾流行的基因型没有亲缘关系。结论该起疫情为一起传染源为异地的社区麻疹暴发疫情,病原分型为H1基因型麻疹病毒,暂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为由越南等周边国家输入性病毒。
云雪霞黄勇蒋丽云曹毅敏谭慧峰刘小敏李智许建雄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病原学
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上市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大规模人群应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苗后的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特征,进一步观察该疫苗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国家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收集广州市2009年10月28日~2010年8月31日期间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信息和接种后疑似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个案数据,分析相关特征。结果共接种575 412人,报告183例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1.80/10万,其中异常反应发生率为5.39/10万;52.5%的不良反应发生在接种疫苗后24 h内,以发热、红肿多见,多数不良反应预后良好。接种疫苗后出现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2例,为13岁及15岁男孩各1名,其中1例死亡。结论大规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但需警惕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许建雄傅传喜云雪霞蔡衍珊谭慧峰张春焕
关键词:流感疫苗流行病学研究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进展被引量:20
2006年
陈清吴娴波云雪霞柯雪梅
关键词:医院感染卫生保健机构公共卫生问题病人家属预后不良病人死亡
广州市2002-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2010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情况,为乙脑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2010年广州市乙脑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2-2010年共报告44例乙脑确诊病例,死亡4例,年平均发病率0.06/10万,年平均死亡率0.01/10万。44例病例发生在除南沙区和萝岗区外的10个县。6月为发病高峰,占总病例的68.18%,其次是5月。81.82%的病例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79.55%的病例无免疫史。结论广州市自2004年将乙脑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乙脑发病率处于低水平,控制效果显著。今后仍需提高流动儿童和农村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健康教育和防蚊灭蚊工作。
谭慧峰王大虎梁建华许建雄陈健袁俊傅传喜云雪霞张春焕
关键词:乙脑流行病学流动人口
蝙蝠携带狂犬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的实验室检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调查了解广州及周边地区蝙蝠携带狂犬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的情况,分析蝙蝠与人类相关疾病的关系。方法2004年9月~2005年11月,在广州市及广州市野生动物市场收集来自广州及周边地区的分属2个亚目7个种的蝙蝠共794只:犬蝠(Cynopterus sphinx)330只、普氏蹄蝠(Hipposideros pratti)7只、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h)154只、普通长翼蝠(Miniopterus schreibersi)5只、小黄蝠(Scotophilus kuhlii)52只、中菊头蝠(Rhinolophus affinis)209只及小菊头蝠(Rhinolophus pusillus)37只。收集的蝙蝠分别取得标本;咽拭713份、血清452份、脑组织742份、肺组织742份及直肠组织742份共计3391份,进行RT-PCR和细胞分离培养、检测狂犬病毒(RV)与禽流感病毒(AIV)。结果收集的蝙蝠标本均未检测、分离到狂犬病毒和禽流感病毒。结论广州及周边地区的7种蝙蝠可能未携带狂犬病毒和禽流感病毒。
李志峰胡勇吴毅云雪霞詹惠春杜玉萍柯雪梅于德宪李建栋戴迎春陈清俞守义
关键词:狂犬病毒禽流感病毒蝙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