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晏龙

作品数:11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5篇语言文字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语境
  • 3篇小说
  • 3篇长篇
  • 3篇长篇小说
  • 2篇语法
  • 2篇情景语境
  • 2篇文化
  • 2篇文化语境
  • 2篇文学
  • 1篇大学生
  • 1篇新闻
  • 1篇新闻英语
  • 1篇信息单元
  • 1篇星光
  • 1篇寻根
  • 1篇寻根文学
  • 1篇隐喻
  • 1篇英语
  • 1篇语境观
  • 1篇语用学

机构

  • 11篇西北工业大学
  • 1篇湖南省文联

作者

  • 11篇魏晏龙
  • 2篇田建国
  • 1篇马新亚

传媒

  • 3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创作与评论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陕西教育(高...
  • 1篇西部学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4
  • 1篇200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伦敦学派对语用学研究的贡献被引量:7
2004年
作为语言学的一个新领域 ,语用学的研究对象是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伦敦学派的先驱弗斯(J R Firth)先生早在上个世纪 6 0年代就从语言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角度出发论证了“情景上下文”在语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主张要把语言作为一种“社会过程”来对待 ;他的学生 ,著名的功能学派的代表人物韩礼德(M A K Halliday)先生继承和补充了老师的这一观点 ,进一步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分析了“情景上下文” ,把语言的情景落实到语言本身的语义上来 ,并进而提出了“语域”这个在现代语言交际中的有着重要意义的概念。“语域”理论的提出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本文正是通过从对这两位伦敦学派的代表人物的对语境理论的阐发系统分析伦敦学派对语用学研究的贡献 ,同时也肯定了功能语法在现代语用学研究中的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
魏晏龙
关键词:伦敦学派语用学语境功能语法
关于文化语境的再思考被引量:2
2012年
在全世界范围内语言文化交流不断深入的今天,对于语境的研究也进入到了多元化的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文化语境"这一在语言学领域让人们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是值得被重新全面审视和思考的。文章从论述文化语境的源流及定义入手,通过系统分析文化语境与文化、文化语境与语境及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的相互关系来探讨对于文化语境在现实条件下进行再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魏晏龙田建国
关键词:文化语境文化语境情景语境语域
虱痒沾身心渐痛 萤灯独照夜更浓——评贾平凹《带灯》
2013年
在长篇新作《带灯》中,作家贾平凹一边以萤为喻,成功塑造了一个在黑夜中步履蹒跚却依旧带灯独行的乡镇基层女干部的形象;一边又用虱作比,暗指无法得以彻底解决的基层的矛盾和纠纷。带灯,也就是萤,被贾平凹置于中国社会基层现实的中心地带,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折射出了正在变革中的中国农村所面对的各种问题。对于萤和虱两种小虫的传神刻画使得《带灯》成为贾氏长篇又一厚重之作。
魏晏龙
新闻英语中的多角度分析对大学生思维模式的影响
本文的写作初衷正基于以上对报刊新闻英语的全新理解,以期在语言,信息与思维之间架设起了一道互动的桥梁。 本文试图从符号学,功能语言学,语义学,文体学,哲学,及教育心理学等领域出发,以认知心理学中的“图示论”为主要...
魏晏龙
关键词:新闻英语信息单元
文献传递
论贾平凹后期长篇小说的传统文化坚守被引量:2
2013年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贾平凹以其商州系列小说成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而他后期的小说创作,正如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对其傣且空》的颁奖词所言,是“既传统又现代,既写实又高远,语言朴实、憨厚,内心却波澜万丈”。寥寥数字便道破了贾平凹后期长篇小说作品每每能够在读者和评论界中间好评不断的原因。具体而言,那就是贾平凹善于、
魏晏龙
关键词:长篇小说传统文化茅盾文学奖寻根文学
城镇化语境下解读贾平凹长篇小说的乡土之道
2016年
城镇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与中国农村的发展息息相关。身处城镇化变革氛围中的当代中国文学不能回避记录这一伟大时代进程的任务。在当代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高兴》和《带灯》之中,中庸之道,至善之道,民本之道被刻画的深沉隽永,意味深长,构成了中国特色浓郁的乡土之道。三部作品是贾平凹将创作语境深植于中国广袤的农村大地,充分吸收中国传统文化滋养后所收获的精神成果,体现出了贾平凹在城镇化的创作背景下对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执着的文学坚守。
魏晏龙
关键词:城镇化中庸至善民本
星光叹蝶影 彩纸挽花魂——论贾平凹长篇小说《极花》中的三个隐喻被引量:4
2016年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极花》将关注的焦点投注到了被拐妇女的身上。书中将寻星、剪纸和极花三者作为关键的隐喻载体,浓淡有致地描摹了被拐女性希望的破灭、命运的失控与灵魂的无着,把种种细碎如沙的情节勾连得凝如磐石、浑然天成,再次为构建以底层悲悯与现实观照为特征的贾平凹式乡土小说提供了鲜活的文本范例。
魏晏龙
关键词:隐喻
从二语习得的角度分析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
2022年
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被认为是揭示语言学习者如何习得外语的代表性理论之一,但其是否在第二语言习得中起作用至今尚存争议。普遍语法是作为一套母语习得的理论被广为接受的,但其与二语习得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其框架下研究语言习得问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尽管普遍语法在理论的完整性等方面存在着不足和缺憾,使用范围和研究对象有限,运用到语言教学实践不多,但其不失为一套成熟完整的二语习得理论。富有成果地将普遍语法运用于外语教学实践之中,能为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提供更多实验性的证据。
魏晏龙
关键词:普遍语法二语习得
“一带一路”语境下关于比较文学本科教学困局的再思考被引量:1
2020年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了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讲好中国故事创造了难得的契机。讲好中国故事,在教育领域、人文学科领域大有可为。作为一门国际性的人文学科,对文学进行跨文化及跨学科研究的比较文学更应当仁不让、勇担重任。然而必须承认,目前中国高校比较文学课程教学步履维艰,主要是对“比较”的误读与错判。因此,高校教师特别是外语教师应顺时应势为培养合格的中国故事讲述者指明方向、铺垫基础、廓清思路。
魏晏龙
关键词:比较文学本科教学
对于马林诺夫斯基语境观的再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波兰裔英国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的马林诺夫斯基认为语言和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语言的环境对于理解语言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进而提出只有在"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中才能对一段话的意义做出评价。文章从简述马氏语境观的形成过程入手,进而通过比较"情景语境"理论与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挖掘"文化语境"的内涵、分析"文化语境"与语境的关系等几方面来集中探讨马氏的语境观对于当今语境研究的潜在价值和特殊意义。
魏晏龙田建国
关键词:马林诺夫斯基语境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