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敏 作品数:53 被引量:310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 中国全球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云南省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现状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从医务人员角度了解云南省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PITC工作开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2个市(区)的14家医疗机构186名PITC医生进行调查。结果47.5%的医院还未将PITC工作纳入内部考核;96.8%的医务人员认为PITC工作有必要开展,主要原因有:可扩大检测,提高感染者的发现率(95.6%)、可减少院内职业暴露(73.3%)、可避免院内感染(67.2%);仅69.9%表示接受过PITC培训,98.4%认为培训对PITC工作有帮助;50.7%的调查对象表示告知患者HIV检测结果有困难,主要体现在:不知道如何告诉患者结果 (28.6%)、患者不接受检测结果 (91.4%)、不知如何处理患者的过激情绪(60.0%)、对患者的有些问题回答不了(34.3%)。结论为保证PITC工作的有效开展,需建立医院领导负责制和PITC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加强医务人员PITC培训;建立有效转介机制。 霍俊丽 施玉华 李俊杰 韩瑜 安晓静 张小波 余惠芬 杨志敏关键词:艾滋病 云南省2009-2015年医疗机构PITC结果分析 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实施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的工作效果。方法 2009-2015年,按照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工作规范、流程及相关工作内容要求,为到医疗机构就诊/住院的患者提供PITC服务,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5年,云南省医疗机构开展HIV抗体检测,共筛查26 405 813人次,检出HIV抗体阳33 201人次,粗阳性率为12.57/万。7年间检测人次数从2009年的1 338 604人增加到2015年的7 234 649人,增加了440.63%;检测发现阳性者从2 827例增加至7 359例,增加了160.31%;粗检出阳性率从2009年的21.12/万下降至2015年的10.17/万。2009-2015年,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阳性数占全省检测发现的阳性数的比例逐年上升;医疗机构发现阳性者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比例由2009年的68.45%提高到2015年的80.46%;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比例由2009年的30.72%提高到2015年的48.85%。结论开展PITC后,其他就诊者检测发现了较多艾滋病病例。PITC是发现HIV感染者的有效途径,是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 霍俊丽 施玉华 韩瑜 张小波 余惠芬 安晓静 杨志敏 徐诺雅 马艳玲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检测 云南省边境地区520例外籍感染者相关危险行为分析 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了解边境地区外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相关危险行为,为完善该人群综合服务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当地报告的、能随访到的,年龄≥15岁、可进行有效沟通的所有外籍感染者开展问卷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危险行为采用构成比、频数等指标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用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有效问卷520份,其中65.8%的外籍感染者与中国人发生过性行为,1.9%与中国人共用针具吸毒,0.6%近一个月吸毒后与中国人发生性行为。在最近一年与中国人之间的性行为中从未、有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配偶/固定性伴性行为占12.1%(34例)、24.8%(70例);临时性行为占6.3%(1例)、50%(8例);暗娼性行为占0%(0例)、18.8%(6例);男性嫖客占20.0%(2例)、30.0%(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羁押人群是降低外籍感染者经性途径传染中国人的重点干预对象。结论边境地区外籍感染者存在经性、吸毒途径传播HIV给中国人的高危行为。应加强推行外籍感染者综合服务模式,分人群开展针对性服务:对跨境婚姻人群和流动人群借助随访和抗病毒治疗时机,发放安全套并示教以减少高危性行为;重点管控外籍暗娼、嫖客和羁押感染者;除免费发放安全套外为吸毒感染者提供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干预服务。 安晓静 谭婷 霍俊丽 张小波 余惠芬 杨志敏 徐诺雅 韩瑜 施玉华关键词:外籍 HIV感染者 1997-2005年云南省CDC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情况分析 被引量:16 2007年 目的分析云南省1997-2005年自愿咨询检测人群艾滋病感染情况,为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7-2005年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点自愿匿名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97-2005年,云南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共检测血清标本12278份,检出HIV感染者2343份,阳性检出率由2001年的9.4%上升到2005年的24.8%。求检者中,以汉族、20~40岁的性活跃人群为主,女性、高学历人员逐年增加;2001年后,职业构成呈多元化;随着性伴通知的要求,阳性配偶检测人数增加较快。HIV感染者中以静脉吸毒人群为主,而静脉吸毒者多集中在文化层次较低的小学、初中和无业人员、农民中;性人群HIV检出逐年上升,集中在工人、个体户、驾驶员、干部职员、私商和初、高中文化层次;31~40岁人群HIV检出上升幅度较大;随着阳性配偶的大量检测,使已婚人群中被检出的HIV感染者随之增加,母婴传播的感染者也被更多地发现。结论1997-2005年云南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数呈逐年上升,一般人群在VCT中都有接触并可及时发现HIV感染情况。加大VCT市场营销、促进VCT服务质量、建立健全云南省VCT网络是实现我国VCT目标、落实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要求;亟待提高基层医务人员艾滋病知识水平与转诊信息提供的能力;主动出击,大力开展针对低文化层次人群、性活跃人群、感染者配偶的艾滋病宣传、干预活动,有助于提高艾滋病预防效果。 安晓静 张勇 贾曼红 马艳玲 余慧芬 潘颂锋 崔文庆 马爱兵 杨志敏 杨莉 张光彩 杨朝军 闫文云 张睿达 张惋悦关键词: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 吸毒 流行病学 云南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摸底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点设置及工作现状。方法统一将“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室)登记表”下发到16个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数据经Excel录入并分析统计。结果全省共上报VCT点265个,其中CDC 150家(56.6%),妇幼医院30家(11.3%),医院43家(16.2%);有专门、保密咨询室的140家(52.8%),提供面对面咨询和电话咨询的机构187家(70.6%)。全省在VCT门诊(室)从事艾滋病咨询服务的人数871人,其中接受过省级或国家级培训的532人(61.1%),专职咨询人员307人(35.2%)。但由于工作缺乏规范性,有的地方开展的工作不能真实反映,有些上报的VCT点尚未开展VCT工作,有的电话咨询根本无人接听。另外,存在专职咨询员一人多职,未取得培训合格证的人员进行咨询的情况。结论云南省VCT网络已初具规模。进一步加大云南省VCT人员的培训,制定云南省“VCT工作管理规范”、“咨询技术规范”、“现场督导质量控制方案”,是紧迫和必需的工作。 安晓静 杨志敏 马爱兵 贾曼红 张勇 余慧芬关键词: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云南省老年HIV感染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 2025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老年HIV感染者生命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老年HIV感染者生命质量的策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在文山市、腾冲市、弥勒市和大理市4个地区分别抽取100例老年HIV感染者,应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进行生命质量评价,并调查可能的影响因素,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400例老年HIV感染者,躯体健康(PCS)得分为(68.81±20.88)分,心理健康(MCS)得分为(71.38±19.99)分;调查地区的老年HIV感染者在躯体疼痛(BP)、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社会功能(SF)、精力(VT)及PCS得分均低于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云南省老年HIV感染者的生命质量较好,但仍然低于我国常模,高龄、小学及以下学历、未婚是影响PCS得分的危险因素;高龄、不饮酒是影响MSC得分的危险因素。 谭婷 韩瑜 霍俊丽 杨志敏 张小波 徐诺雅 黎萍 廖若冰 安晓静 施玉华关键词:HIV感染者 老年 生命质量 躯体健康 心理健康 个体心理干预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心理干预,了解心理健康水平中介因素对抗病毒治疗接受性和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认知疗法和支持性心理疗法为理论基础,由省级心理学专业团队设计了个体心理干预方案,结合日常随访工作,培训合格的随访医生实施个体干预。通过对600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干预对照研究,比较干预前后感染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的抗病毒治疗比例(χ^(2)=16.546,P<0.001)和在治依从性良好比例(χ^(2)=12.693,P<0.00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艾滋病压力评分(t=-38.507,P<0.001)、焦虑评分(t=-36.907,P<0.001)、抑郁评分(t=-36.567,P<0.001)、消极应对评分(t=-12.497,P<0.001)显著下降;社会支持评分(t=33.172,P<0.001)、积极应对评分(t=8.332,P<0.001)显著上升。结论个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对抗病毒治疗的接受性和服药依从性有促进作用。 霍俊丽 安晓静 韩瑜 罗红兵 牛瑾 张小波 杨志敏 徐诺雅 施玉华 马艳玲关键词:抗病毒治疗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2016—2022年云南省不同途径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2016—2022年云南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ling and testing,VCT)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主动提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检测咨询(provider initiated HIV testing and counselling,PITC)发现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特征的差异,为制定艾滋病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6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通过VCT和PITC发现的新报告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利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不同途径发现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特征、晚发现以及抗病毒治疗情况。结果2016—2022年云南省累计新报告VCT和PITC发现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56378例,其中,VCT发现11750例(20.84%),PITC发现44628例(79.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0.84,95%CI:0.80~0.88)、配偶HIV阴性(OR=0.38,95%CI:0.35~0.41)及不清楚配偶HIV感染情况(OR=0.74,95%CI:0.61~0.89)者,通过PITC检测发现的可能性高。初中(OR=1.17,95%CI:1.11~1.24)、高中或中专(OR=1.31,95%CI:1.21~1.43)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1.43,95%CI:1.30~1.57),通过男男同性性行为感染(OR=3.59,95%CI:3.29~3.92)、注射毒品感染(OR=1.63,95%CI:1.42~1.87)及配偶HIV阳性(OR=3.56,95%CI:3.38~3.75)者通过VCT门诊发现感染HIV的可能性高。与VCT相比,PITC中的其他就诊者检测(OR=1.41,95%CI:1.34~1.48)和术前/受血前检测(OR=1.20,95%CI:1.12~1.28)发现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晚发现的比例高,孕产期检测晚发现的比例低(OR=0.70,95%CI:0.60~0.81);与VCT相比,术前/受血(制品)前检测(OR=0.63,95%CI:0.57~0.70)、其他就诊者检测(OR=0.64,95%CI:0.59~0.69)发现的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比例更低。结论VCT在早期发现病例、男男同性性行为筛查及抗病毒治疗促进方面有优势;PITC的推广有助于扩大普通人群的检测比例;可针对不同人群制定HIV感染者发现策略,促进早检测、早发� 霍俊丽 杨志敏 安晓静 韩瑜 张小波 徐诺雅 黎萍 廖若冰 施玉华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艾滋病 自愿咨询检测 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中老年HIV/AIDS抑郁状况分析 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了解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中老年HIV/AIDS抑郁状况。方法用整群抽样法对云南省4个市(州)疫情最重乡镇≥50岁HIV/AIDS抑郁情况,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调查、评价。结果 201例HIV/AIDS抑郁总发生率75.1%(151/201),自评抑郁量表总得分(47.5±2.8)分,其中轻度(53.8±1.8)分占48.7%、中度(67.1±1.7)分占22.9%、重度(74.9±1.0)分占3.5%;临沧市调查对象抑郁评分(60.7±3.1)分,高于德宏、大理和红河州;50~59岁组、男性、文化程度≥初中者,HIV感染者和性传播途径者抑郁评分较高。结论云南省艾滋病高流行区中老年HIV/AIDS抑郁总发生率较高,应建立心理咨询、干预和治疗为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以提高其生命质量、改善其抑郁状况。 邹雅琴 贾曼红 施玉华 韩瑜 霍俊丽 安晓静 杨志敏 张小波 陆林关键词:艾滋病 抑郁 心理问题 云南省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生命质量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 了解云南省50岁及以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现状。方法 应用简体中文版MOS-HIV量表,对HIV/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调查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201例≥50岁的HIV/AIDS病人。病人躯体健康总分和心理健康总分分别为(49.12±9.44)分和(37.61±8.01)分。50~59岁组病人躯体健康总分高于60岁以上组病人,心理健康总分得分HIV感染者组高于AIDS病人组,吸烟组得分高于不吸烟组,年收入〉20 000元组均高于年收入0~9999元组、10000~19 999元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年收入、吸烟、并发症、民族、疾病分类、居住地、居住方式、抗病毒治疗等,是HIV/AIDS病人生命质量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结论 50岁及以上HIV/AIDS病人的生命质量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此人群年龄大同时患艾滋病,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怀和帮助,生活救助和抗病毒治疗能改善其生命质量。 邹雅琴 贾曼红 施玉华 韩瑜 安晓静 张小波 杨志敏 陆林关键词:生命质量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