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玉华
- 作品数:82 被引量:39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核酸检测在艾滋病晚期患者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艾滋病晚期患者诊断中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2012年常规HIV抗体确证实验中结果为不确定的5例样本,用核酸检测进行HIV感染的诊断。结果5例样本经HIV抗体筛查试验均为阳性,2份样本HIV抗体确证试验出现gp41,gp120,gp160 3条env带,3份样本出现gp120,gp160 2条env带,根据检测技术规范结果判为不确定,经随访检测部分样本带型无进展。根据HIV核酸检测,5例样本HIV RNA检测均为阳性,结合CD4细胞计数和流行病学资料,最终判定受检者HIV感染。结论随着艾滋病流行时间的延长,艾滋病晚期病例不断增多,实际工作中仅依靠抗体检测进行诊断的难度加大。因此,可综合利用多种HIV检测方法,尤其是核酸检测方法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时对病人进行诊断。
- 陈会超苏莹珍陈敏杨莉杨朝军施玉华彭正珍李云德闫文云陈玲董莉娟马艳玲
- 关键词:核酸检测
- 云南省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现状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从医务人员角度了解云南省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PITC工作开展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云南省2个市(区)的14家医疗机构186名PITC医生进行调查。结果47.5%的医院还未将PITC工作纳入内部考核;96.8%的医务人员认为PITC工作有必要开展,主要原因有:可扩大检测,提高感染者的发现率(95.6%)、可减少院内职业暴露(73.3%)、可避免院内感染(67.2%);仅69.9%表示接受过PITC培训,98.4%认为培训对PITC工作有帮助;50.7%的调查对象表示告知患者HIV检测结果有困难,主要体现在:不知道如何告诉患者结果 (28.6%)、患者不接受检测结果 (91.4%)、不知如何处理患者的过激情绪(60.0%)、对患者的有些问题回答不了(34.3%)。结论为保证PITC工作的有效开展,需建立医院领导负责制和PITC工作考核、奖励机制;加强医务人员PITC培训;建立有效转介机制。
- 霍俊丽施玉华李俊杰韩瑜安晓静张小波余惠芬杨志敏
- 关键词:艾滋病
- 重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试验在云南省哨点监测人群HIV-1新发感染检测中的应用评价
- 2024年
- 目的探讨HIV-1重组抗原捕获酶联免疫试验(RAg-CEIA)在哨点监测人群HIV-1新发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云南省2015年艾滋病哨点监测人群,选择HIV-1抗体确证阳性血浆样本中符合新发感染检测标准的样本,使用HIV-1 RAg-CEIA进行检测。通过标准化光密度(ODn)值识别HIV-1新近感染者,再估算人群的HIV-1新发感染率,比较HIV-1 RAg-CEIA与BED捕获酶联免疫试验(BED-CEIA)和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试验(LAg-Avidity EIA)所得的检测和分析数据。结果纳入研究的哨点监测血浆样本共计51313份,其中HIV-1抗体阳性1255份,应进行新发感染检测373份,实检测253份。使用HIV-1 RAg-CEIA、BED-CEIA和LAg-Avidity EIA检出的HIV-1新近感染样本数分别为88、78和54份,估算哨点监测人群新发感染率分别为0.33%(95%CI:0.26%~0.39%)、0.31%(95%CI:0.24%~0.38%)和0.31%(95%CI:0.22%~0.39%),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在6类亚人群中,男男性行为者(MSM)的新发感染率可估算,分别为3.50%(95%CI:2.48%~4.52%)、3.92%(95%CI:2.76%~5.08%)和4.17%(95%CI:2.79%~5.55%),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3)。HIV-1 RAg-CEIA与BED-CEIA和LAg-Avidity EIA的样本检测ODn值均呈线性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911、0.755)。结论HIV-1 RAg-CEIA可以有效用于新近感染识别和新发感染率估算,提示该方法在HIV-1新发感染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梁雯丽金晓媚李东民陈会超韩孟杰邢文革张翠施玉华邱茂锋
-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哨点监测
- 云南省医务人员丙型肝炎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医务人员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知晓现状,评估丙肝宣传教育工作效果,为落实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调查问卷,对云南省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医务人员丙型肝炎知识知晓现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802份,丙肝防治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95.12%,专业知识知晓率为15.65%;其中“丙肝病原体”知晓率最高为95.17%,“临床诊断病例依据”完全知晓率最低为6.83%。女性、省级医院和感染疾病科是医务人员对丙肝专业知识知晓率的促进因素,OROR(95%CI)分别为1.560(1.188~2.048)、4.735(2.894~7.748)和13.710(7.891~23.817)。结论云南省医务人员丙肝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专业知识完全知晓率较低,对丙肝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应加强医务人员丙肝防治专业知识培训,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诊疗服务,助力于消除丙肝公共卫生危害行动。
- 苏兴芳夏淼张小斌刘春桃张秀劼赵直胡轶刘秀娟郭艳施玉华
-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医务人员知晓率影响因素
- HIV/HCV合并感染现状分析
- 2024年
- 近年来,国内外HIV/HCV合并感染流行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仍然高于一般人群HCV感染。HIV/HCV合并感染流行率在不同人群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与单纯HCV感染者的基因型分布也有所不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该人群死亡风险较高,生活质量水平普遍较低。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HIV/HCV合并感染的文章进行检索,分析国内外HIV/HCV合并感染的现状、基本特征、影响因素和研究进展,为今后HIV/HCV合并感染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 谭婷施玉华韩瑜霍俊丽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
- 云南省2009-2015年医疗机构PITC结果分析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了解云南省实施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PITC)的工作效果。方法 2009-2015年,按照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工作规范、流程及相关工作内容要求,为到医疗机构就诊/住院的患者提供PITC服务,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9-2015年,云南省医疗机构开展HIV抗体检测,共筛查26 405 813人次,检出HIV抗体阳33 201人次,粗阳性率为12.57/万。7年间检测人次数从2009年的1 338 604人增加到2015年的7 234 649人,增加了440.63%;检测发现阳性者从2 827例增加至7 359例,增加了160.31%;粗检出阳性率从2009年的21.12/万下降至2015年的10.17/万。2009-2015年,医疗机构检测发现的阳性数占全省检测发现的阳性数的比例逐年上升;医疗机构发现阳性者的CD4+T淋巴细胞检测比例由2009年的68.45%提高到2015年的80.46%;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的比例由2009年的30.72%提高到2015年的48.85%。结论开展PITC后,其他就诊者检测发现了较多艾滋病病例。PITC是发现HIV感染者的有效途径,是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方法之一。
- 霍俊丽施玉华韩瑜张小波余惠芬安晓静杨志敏徐诺雅马艳玲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检测
- 2013—2022年云南省11类人群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了解和掌握云南省11类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性肝炎(丙型肝炎)的流行水平、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措施和评估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22年云南全省16个州(市)医疗卫生机构填报的丙型肝炎综合防治信息年度报表数据,采用R软件Cochran–Armitage趋势性检验分析不同人群、不同地区抗–HCV阳性率变化趋势。结果全省累计进行抗–HCV检测64879772人份,阳性392971人份,阳性率为0.61%。2013—2022年抗–HCV阳性率为0.49%(45069/9286175)~0.83%(20819/2494869),阳性率呈下降趋势(Z=–100.05,P<0.05)。阳性率排前3位的人群分别为吸毒人群27.46%(52508/191184)、羁押人员3.31%(3183/96038)和暗娼人群0.92%(1152/125832),除婚检人群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抗–HC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Z=2.9252,P<0.05;Z=7.0807,P<0.05)外,其余8类人群(输血前检查、其他就诊者、孕产妇、献血人群、吸毒人群、暗娼、羁押人员、其他人员)均呈下降趋势(P<0.05);阳性率排前3位的地区分别为德宏州、保山市、红河州和昆明市,除迪庆州、怒江州和昭通市抗–HCV阳性率呈上升趋势(Z=3.518,P<0.05;Z=7.2602,P<0.05;Z=4.5373,P<0.05)外,其余12个州(市)均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云南省2013—2022年抗–HCV阳性者分布多集中于吸毒、羁押和暗娼等重点人群,地区分布多集中在德宏州、保山市、红河州和昆明市等地区,且与全省既往吸毒人群分布呈现“相互重叠交织”的现象。
- 张小斌张琬悦郭艳刘春桃张秀劼苏兴芳胡轶刘秀娟赵直施玉华
- 关键词:丙型肝炎
- 云南省边境地区520例外籍感染者相关危险行为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了解边境地区外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相关危险行为,为完善该人群综合服务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当地报告的、能随访到的,年龄≥15岁、可进行有效沟通的所有外籍感染者开展问卷调查。其人口社会学特征、危险行为采用构成比、频数等指标描述性分析,Logistic回归用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有效问卷520份,其中65.8%的外籍感染者与中国人发生过性行为,1.9%与中国人共用针具吸毒,0.6%近一个月吸毒后与中国人发生性行为。在最近一年与中国人之间的性行为中从未、有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配偶/固定性伴性行为占12.1%(34例)、24.8%(70例);临时性行为占6.3%(1例)、50%(8例);暗娼性行为占0%(0例)、18.8%(6例);男性嫖客占20.0%(2例)、30.0%(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羁押人群是降低外籍感染者经性途径传染中国人的重点干预对象。结论边境地区外籍感染者存在经性、吸毒途径传播HIV给中国人的高危行为。应加强推行外籍感染者综合服务模式,分人群开展针对性服务:对跨境婚姻人群和流动人群借助随访和抗病毒治疗时机,发放安全套并示教以减少高危性行为;重点管控外籍暗娼、嫖客和羁押感染者;除免费发放安全套外为吸毒感染者提供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等干预服务。
- 安晓静谭婷霍俊丽张小波余惠芬杨志敏徐诺雅韩瑜施玉华
- 关键词:外籍HIV感染者
- 自愿咨询检测人群艾滋病新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2年
- 目的用BED-捕获酶联免疫技术(BED-CEIA)在云南省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中开展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新发感染检测,了解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0年云南省VCT人群样本,对血清学检测新确认为HIV-1抗体阳性的样本进行BED-CEIA检测,结合人口学及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研究样本共计4 882人,检出HIV-1抗体阳性1 500例(含既往感染231例),检出率为30.7%(1 500/4 882),其中,男性853例,检出率为27.5%,女性647例,检出率为36.3%;判为新发感染者145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61例;新发感染者年龄为17~80岁,平均为35.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初中以下、女性、已婚或同居人群发生新发感染的危险性分别高于初中及以上、男性、未婚/离异/丧偶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毒和男性同性性行为发生新发感染的风险分别是异性性行为的2.502倍和5.551倍(OR=2.502、5.551)。结论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求检原因面临HIV新发感染危险性有明显差异,特别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吸毒或同性性行为人群HIV-1新发感染危险性较大。
- 杨莉方清艳马艳玲杨志芳陈玲陈会超施玉华贾曼红
- 325例HIV/AIDS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病程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了解云南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免疫功能状况及其与病程的关系,探索适合云南省省情的HIV/AIDS治疗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收集门诊325例HIV/AIDS的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和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计数仪和三标TruCount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试剂盒进行CD4、CD8的绝对计数,使用b-DNA仪和RNA3.0 Assay版本试剂对其中151例进行病毒载量的测定。结果 (1)165例HIV感染者和160例艾滋病病人的CD4、CD4/CD8均未表现出性别差异(P>0.05)。(2)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CD4、CD8和CD4/CD8未表现出年龄差异(P>0.05)。(3)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CD4、CD8和CD4/CD8汉族与傣族无差异(P>0.05)。(4)AIDS病人的CD4细胞明显低于HIV感染者,且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01)。(5)根据CD4细胞数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A组CD4细胞>350/μl,B组CD4细胞为350-200/μl,C组CD4细胞<200/μl,结果显示,组间CD4、CD4/CD8和病毒载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随着CD4和CD4/CD8的减少,病毒载量不断上升,呈现负相关(r=-0.369,P<0.01)。CD8计数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均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6)将40份血液传播、31例性传播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以暴露时间的不同(≥5年和<5年),各分为两组,结果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 杨莉王玲周曾全闫文云张光彩王玉崔文庆陆继云李江嵘施玉华
- 关键词:HIV/AIDS免疫功能病程流行病学